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村通水泥路技术规范(可用)

村通水泥路技术规范(可用)

村通水泥路(油路)技术质量操作手册2 0 0 1年12月近年来,我市公路交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大十字”高速公路主骨架已纳入国家重点公路建设规划,为我市发展大交通、创建大环境、求得大发展奠定了交通基础; “四纵四横通过能力进一步提高,拉近了我市同周边地区的时 全市十三个县(市、区)中有十个实现了乡乡镇镇通 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交通不畅的问题没有得到根解决,交通条件可以说是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市年产水泥240万吨,且大部分县具有丰富的石料资源, 铺筑水泥路具有得天独厚的 条件。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承载力大、 使用年限长、稳定性强等优点,而且和沥青路面相比, 施工机具要求较为简单,人民群众较易掌握。

基于这些特点, “村村通”工程在我市完全具有r 现实怠义和对操作也市委、市政府一切从实际出发,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果 断决策,提出了 “力争用一年时间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 (油路)”的奋斗目标。

这是加强农 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也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人民群众盼修路、盼致富,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积极 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战风雪、斗严寒,开路基、打石子,百万犬T 精持振脊、加悟僵涨,幷战生筑路兑一线。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如何保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指导工程能够科学设计、 规范施工,确保“村村通”工程健康发展,已成为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为此,市交通局多次 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深入乡村,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并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以及其它有关书籍,结合“村村通”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写了这本通俗易懂、操作性较强的书籍。

希望本书能够对全市“村村通” 工程质量控制及规范化施工起到抬9作用.考虑到各县交通部门对沥青路面施工具有一定的经验,本书以水泥混凝土路面为重点, 主要包括路基要求、结构设计、材料规格、配合比设计、小型机具施工程序、施工工艺、特 殊季节施工、安全生产、 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混凝土路面养护等内容,同时对路基技术标 准、各结构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及受水平限制,书中难免有疏漏或不当之处,望广大基层及乡村技术 人.员及时提讯施工屮及时更帀。

第一章水泥混凝土、沥青路面设计 第一节=对路基的基本要求”主骨架中高等级公路大幅度增加, 空距离;县乡公路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油路。

但是在我市农村公路发展还不平衡, 本性第二节=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第三节=混凝土混合料组成设计第四节=沥青路面结构第二章=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第一节=施工前的准备第二节=混凝土的拌和及运送第三节=混凝土的摊铺与振捣第四节=表面整修和洒水养护第五节=混凝土切缝第六节=拆模及填缝第七节=不同季节混凝土施工要点第八节=安全生产第九节=混凝土路面病害维修与养护第三章=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第一节=工程质量控制第二节=混凝土路面直观质量检查及验收标准附录一、路面材料计算基础数据二、混凝土配合比表三、水泥混凝土路面定额四、路面垫层定额五、路面基层定额第一章水泥混凝土、沥青路时设计第-节二对路基的基本要求一、铺筑水泥混凝土和沥青路面的公路均应达到四级以上技术标准。

达不到等级要求的公路应在平面、纵坡、横断三方面进行综合测量设计,然后进行路基改造,达到平面顺适、纵坡旳衡、孃断合珅満足技术标能怕要求。

各级公路主要技术指标汇总简表表1 - 1在满足平、纵、横等方面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原路上的简易砂石路面,并作为基M —部分,保持路基的稳走性°二、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路基干湿类型表1 - 2②H1、H2、H,――分别为路基干燥、中湿和潮湿状态的临界高度。

路面设计首先应正确地划分路基干湿类型。

一般要求路基要处于干燥状态。

中湿、潮湿状态的路基,.必须经过处理才能铺筑路皿三、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必须具有足够的压实度。

路基必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25叩吴::土质路基压实度标准表1 - 3填石路基应使用15吨以上压路机压实(最好用振动压路机),当压实层顶面平整、密度、稳定,不再下沉,并且没有压路机轮迹四、路面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路基路面的排水。

对可能危害路基稳定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置必要的防水、排水设施,提高水稳定性。

对中湿、潮湿路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路基干湿状态。

一般水泥混凝土路面不是汽车压坏的,而是水泡坏的,这种说法非常形象。

五、均匀性水泥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因此在汽车轮的作用下路基或基层的变形情况,对水泥混凝土板的影响很大,不均匀的变形会使板体与基层脱空,造成板体破裂。

当路基强度不足,水稳性较差时,会引起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陷,即使路面再厚也会遭到破坏。

因此对水泥混凝丄路面来说,路基和基层的加伫足至关毛要的。

在土路基和石质路基的衔接处、填方和挖方接头、新旧路交接处、桥涵隧道和路基的接头等地段,以及受地面水和地下水影响较大、水稳性差的路段,非常容易产生不均匀下沉,所以对这些路段必须加以重视,在技术上进行特殊处理。

一般处理的方法是增加较软一侧垫H或基M阜度.或吿路基和基以掺仃灰处理.减少不均匀的沉降.第二节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县公路及三级以上其它公路路面宽度平微区不小于公7米、重丘区不小于6米,其它乡村路路川[宽度不小丁3弓米。

单位:厘米二、 垫层垫层是介于基层和路基之间的层次。

在中湿和潮湿路段上必须设置垫层。

垫层最小厚度为15厘米,宽度应比基层每侧至少宽出 25厘米,或与路基同宽。

垫层可选用天然砂砾、碎乩石濟等具有—定的强.度圳1水稳性的材料。

三、 基层基层是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整体强度、 防止唧泥和错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重要层次。

交通量大的公路,基层应采用水泥稳定砂砾、 水泥稳定碎石;中等的轻交通的公路,除上述 类型外,也 基层最小厚度为15厘米。

基层的宽度应比混凝土板每侧至少宽出25厘米,或与路基同宽。

岩石路基(填石路基除外),也叫石板路基,铺筑水泥混凝土板时, 应根据需要设置找平 找平层的厚度:h G - 1。

厘爪。

四、路拱坡度、路基镶边、路肩硬化(一)J(二)路基镶边。

为保持路基的稳定性, 必须干砌或浆砌片石镶边, 高度基至路和整个姑构別汐度。

(三)路肩硬化。

为防止雨水对路基的冲刷,进而对路面造成破坏,要求路肩必须硬化。

谨化材料以泥結扳右或泥结严右为宜。

五、混凝土路面平面尺寸、接縫等 (一);混凝土板一般采用矩形。

其纵向和横向接缝应垂直相交, 纵缝两侧的横缝不得互相错位。

纵向缩缝间距(即板宽)可按路面宽度确定,其最大宽度不得大于 4.5用“横缝可分为横向缩缝、胀缝和横向施工缝。

横向缩缝间距(即板长)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 板厚确定,一般采用4〜5米,最大不超过6米宽度以40厘米为宜,图 1-1 H(中湿、潮湿路段设垫层)图1 - 2=板的分块与接缝位置简图 1 -缩缝;2 -施工缝;3 -胀缝;4 -纵向施工缝1.纵缝。

混凝土板的纵缝必须与路中线平行。

纵缝一般分为纵向缩缝(不透底)和纵向施工缝(属透底缝)。

路面宽度大于6亍■4.5米,一块板铺筑,不设纵缝。

纵向缩缝使用较少。

纵向施工缝构造如下图所示。

拉杆应使用螺纹钢,长度7 0厘米,最大间距90厘米,直径1.4厘米。

重交通路段分两块板施工E£纵向.施工愛必须设置应杆。

图1 - 3 纵向施工缝构造a)平缝加拉杆型;b)企口缝加拉杆型2.横向缩缝一般采用假缝(不透底).生匸交近T;」公W :喷向范避朮J瞅佟丿幷匕横向胀缝(透底缝)设在桥梁或构造物、隧道口、与油路相接处、小半径弯道等处,设置数呈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应以莹少设。

胀缝应采用滑动传力杆,并设支架予以固定。

与构筑物衔接处或与其它公路交叉的胀缝无法设传力杆时,可采用边缘钢筋型或厚边型,其构造如图1 - !图1 - 4=横向缩缝构造a)假缝型;b)假缝加传力杆型交通等级特重重中等轻初估厚度(厘米)大于25 2 3 〜2 5 2 1〜‘ 2 3小于21混凝土板的初估厚度表 1 - 4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为18叩米(三)1:1T占£L71卜Enrni填缝料3用血皿(1/4-1/5) A■ (1/4^1/5) AZZ1杆横向施工缝(透底缝)是因中断混凝土浇筑(半小时以上)而设置的。

其位置宜设在缩缝处 。

传力杆应采用光面钢筋,并涂上沥青,如图1- I图1 - 6 横向施工缝构造 板厚(cm )直径(mm )最小长度(cm )最大间距(cm )<20 20 40 30 2 1 〜2 5 25 45 30 2 6〜3 0305030第三节混凝土混合料组成设计一、混凝土混凝土具有承载能力大、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也具有受拉强度小、养护时间长、 冬季难以施工等缺点。

我们要掌握混凝土材料的特性,充分利用它的优点, 克服其缺点,以满足混凝土路面的耍求.(一)五良混凝土路面板承受车辆荷载和温度所产生的弯曲作用, 要求有较高的抗折(抗弯拉)强度,而抗折强度又是影响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的首要因素。

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又有一定的关系, 如表1 - &斫示.fVHcni 空隙填M 炒头等图]-J=l 丘注旳汪a )传力杆(滑动)型;b )边缘钢筋型;c )厚边型方厘米。

因此,对应混凝土路面的抗压强度不能低于300号的要求。

为了保证质量,考虑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路面混凝土强度必须按350 ■■打也要求斥庁卡II®工。

图 1 - / = U疋;IM尺寸单位:mm(二)和护0在施工中,要求混凝土易于拌和均匀;运输与浇灌时,不会发生砂石与水泥浆分层的现象(离析现象);捣实时,要求混凝土内部质地均匀致密,不致发生麻面、蜂窝等现象。

混凝土的和易性(也称流动性、稠度等)就是指它是否具备上述便于施工与保证工程质量的性质。

一般工地上常用坍落度表示混凝土的和易性。

坍落度的测定方法是:把刚拌和好的混凝土分三次装到圆锥筒里,每次放入的数量相等,每放一层都要用直径16毫米、长度650毫米的圆头铁棒插捣25次,并应插到下一层表面,最后一层插完后齐口刮平表面,小心地把筒垂直提起,照下图的方法量出混凝土坍落度的数值(厘米),即为混凝土的坍落度,作为混凝土和易性的指标。

一般的情况下,把坍落度为0〜3厘米的叫低流动性混凝土,4厘米以上的叫塑性(或流动性)混凝土。

对混凝土坍落度的要求如表1 -用于面层的混凝土要求具有一定的抗磨性,我们把混凝土抗磨、抗冻、抗水、抗化学侵蚀等各项性能,总称之为耐久性。

一般说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混凝土中的空隙,叮以件一左程度上提心混凝丄的iihJ久性.以上所说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与耐久性的要求,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