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读后感及心得体会(精选多篇)《菜根谭》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菜根谭》读后感《菜根谭》读后感《菜根谭》全书,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无所不包。
政治家可以从其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
比如“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商人可以找到机智,一种进退的机智,一种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会发现博大和宽柔。
而我喜欢《菜根谭》,更多的是喜欢作者的思辨和处世哲学。
比如,“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有了这样的辨证,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会适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击得粉碎。
用这样透视的眼光去看人生历史,人才不至于轻得像一颗纤尘,随世风飞扬,而是始终保持一颗冷静的心。
面对权贵呢?他是这样说的,“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亦甚速;栖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
作为一个大学生,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职位“先同学之忧而忧,后同学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
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
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看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主食大多是滋无味,可嚼之则会甘之如饴,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
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让我们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
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幸福感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日本医学博士春山茂雄在《脑内革命》这本书中写道:“人的心灵由大脑里的脑干、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组成。
其中有一种神经,当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会使人快感。
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保持喜悦的心情,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
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
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
”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
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学生,我们的学习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
因此学习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
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
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
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大学生,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
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
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其中让人可以深思与启发的地方太多,可以自己感悟之。
但读书一定要能吸取有益的知识,不要尽信所述,不然人们办事会难于取舍,做事犹豫不决,一事无成。
总之,尽人事,信天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第二篇:菜根谭读后感读《菜根谭》有感已经很久没有翻阅类似于《菜根谭》这样的著作了。
初读此书,脑中不禁想起了高中语文课中的《论语》,虽不可与之相媲美,但《菜根谭》同样以篇篇简短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应该怎样修身养性,如何为人处世,语淡味长,叹乃奇书经典之作!翻开前言,大至了解《菜根谭》浓缩了儒、释、道三家的文化精髓,将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融合为一体。
读一遍下来,竟无初想时的枯燥无味。
因借到的书是图文版,在原文的基础上,图文版的《菜根谭》不仅加注了译文,还通过历史上的经典事例让读者了解其深远意旨,文章中的那些插画也使得文图意趣暗合,相得益彰。
这些都让文章读起来更明白易懂,久久回味起来,书中智慧之光照亮迷茫的心,精辟之语也让人顿悟不少。
当今社会的浮躁之气无处不在,在大学生中更是常见。
或许是因为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或许是因为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也就因为这无处不在的浮躁之气,现在很多人都难得静下心来去品阅书中的世界,更少有人能写出传颂天下的文章了。
记得舒老师曾经在课堂上说过,现在的大多数人特别是大学生写出来的文字都是苍白无力的。
就自己而言,在写这篇读后感中也曾感到力不从心,心中无墨,纸上难行啊!《菜根谭》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写出了很多简而易懂的道理,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还教会了我们该如何去致力学业。
“人生百年,不可虚度”,人的一生,转瞬即逝,大学四年,光阴有限,“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我们应该好好的把握这四年,不能白白虚度,抓住青春的尾巴,去充实自己的人生。
慢慢品读下来,《菜根谭》呈现给我们太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如“退后一步,清淡一分”,当今是个竞争的世界,物欲横流、尔虞我诈并不夸张,若懂得进退自如,那么你也能在以逸待劳中逢凶化吉;如“身放闲处,心安静中”,竞争很残酷,现实很残忍,想起近几年来的公务员考试:今年的国考有141万多考生参加,角逐137个招考单位的1.6万余岗位。
由此可见,竞争实在是“惨不忍睹”,平均88比1的竞争力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有那多人去争一碗所谓的“铁饭碗”,可是又有多少人“空手而归”。
这个比高考更加“悲壮”的竞争,是得要有多宽的心态去面对其中的得失,又得怎样去衡量这种现象的利弊。
心闲自然闲,心乱自然乱,在世事沉浮之中,主要是在于你有宁静致远的心境,它可以让你不为利欲所动,不至于沉迷万物,让你独具慧眼,冷眼观世,同趋真境。
那考上与考不上都只是结果,更重要的是让过去成为过去,背起行囊继续向前走,得意与失意尽在你的行动之中。
“人情世态,倏忽万端”,人世间的冷暖炎凉瞬息就会发生变化。
今年三月,日本发生了大地震和海啸,还有因此灾难而发生的核泄漏。
我很清楚的记得那些日子上网时日本的这些灾难消息充满了几乎所有网页的版面。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竟然有些所谓的“愤青”标榜着“爱国之心”,在幸灾乐祸的“庆祝”小日本历此劫难,这让我也吃惊不已。
即使他们过去侵略过我们,不尊重我们的历史,但在天灾面前,我们应该尊重生命,而不是在这个时候去标榜自己的爱国之心。
《菜根谭》中说“心旷,则万众如瓦缶;心隘,则一发似车轮”。
就像刘春说过的那样“他侵略过你,你要仇恨,他跟你老磕磕碰碰,你可能反感,他鸡地屁地被你赶超,你可以显摆。
但是,在天灾面前,你必须同情,作为人。
而透过防灾抗灾救灾,透过建筑国民和政府所折射的文明程度,你只能惭愧,作为邻居。
拜托,别再二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
心胸宽阔,不只是在于不斤斤计较,而是能拿的起放的下。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日本也派过救援队,社会民众也曾募捐物资给汶川灾区的人民。
而且,在此次的大地震中,日本全国危机处理机制的效率,民众对灾难发生的态度,冷静有序,疏导有方,政府没太多的行政命令指引,但各个救急系统运行、讯息传递的有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知足则仙,善用则生”告诉我们当“知足常乐”;“心闲日长,意广天宽”告诉我们心即宇宙,自由行走,就有机闲之所在??古人说“书中自由黄金屋”,细细品尝中华五千年文化中的精髓,如《菜根谭》,能让我们的内心得到净化,得到升华,在未来的生活里它更像是一盏指明灯,为我们前行的路照亮了方向。
第三篇:菜根谭读后感《菜根谭》读后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源远流长。
在历史长河的不断洗礼中,留下了一段段珍贵无比的精品文字,《菜根谭》就是其中的一本。
《菜根谭》作为一本社会各个阶层都可读爱读的书,被奉为修身养性的人生教材,有人评价此书:“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
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
”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头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初看此书,就让我越看越着迷,这些道理在平时常被我们忽略,就如菜根一样,一旦细细品味却是有其独特之处。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
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
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
“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这本书里阐述了为人应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
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
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
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历世阅人的书。
充满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
《菜根谭》在淡雅的眉目下藏着的却是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这是一部让历史永远不能忘却的奇书。
明代洪应明所著的这本书,被后人翻印过无数次,可见喜欢此书的人之多。
新中国的创始人——毛泽东也喜欢此书,他对此书的评价是,“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
”可见这本书给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菜根谭》全书,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齐家,人世中的大道无所不包。
政治家可以从其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
比如“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商人可以找到机智,一种进退的机智,一种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会发现博大和宽柔,而我喜欢《菜根谭》,更多的是喜欢作者的思辨和处世哲学。
比如,“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有了这样的辨证,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会适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击得粉碎。
用这样透视的眼光去看人生历史,人才不至于轻得像一颗纤尘,随世风飞扬,而是始终保持一颗冷静的心。
面对权贵呢?他是这样说的,“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亦甚速;栖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
”何谓真君子?他告诉我们,“君子处患难而不忧,当宴游而惕虑,遇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