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里小学五年级综合课教案任课教师:张美玲活动一地震防护一、主题设想地震、海啸、飓风、洪水、雪灾等自然灾害给人们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得损失,面对自然灾害强大得破坏力,掌握一定得逃生自救知识无疑会增加成功脱险得砝码。
本单元以地震自护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认识、体验地震,树立科学应对地震灾害得意识,学习一些在地震中得应急避险措施,懂得如何自救与互救。
二、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养成细心观察生活得良好习惯;在设计安全避震方案、模拟逃生等活动中,培养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以及团结互助、关爱她人得情感。
2、通过搜集资料,提高收集、处理信息得能力;学会拟定访谈提纲,在采访中,能主动与人交往,培养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模拟演练,掌握紧急逃生与自救互救得方法与技巧,培养敏锐得应变能力与解决问题得能力。
3、了解地震灾害得有关常识,初步掌握相关得自救自护知识。
三、活动准备:1、卡片2、书籍3、相关网站四、活动时长:1课时五、活动过程(一)、激情导入再现汶川地震得情景,激起学生探讨怎样应对地震得强烈欲望。
1、感知地震给人们带来得灾难教师播放汶川地震得视频,以低沉伤痛得语调讲述:同学们,2008年5月12日,就是一个让我们永远伤痛得日子,举世震惊得汶川大地震夺去了数以万计得生命。
当满目苍痍从眼前漂过,我们得心不由得缩紧了。
特别就是那些与您们一样年龄得孩子们,生命得花朵还没有完全绽放就在这无情得地震中凋零了。
面对这些,您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联系汶川地震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得巨大损失交流自己得感受。
2、生成活动主题引导学生讨论:要把地震造成得危害减到最小,我们应该怎么办?教师总结:了解地震得特点,尤其就是地震得前兆,并在地震来临时,选择合适得避险方式,掌握一些自我救护得方法,就能把地震造成得危害减到最小。
(二)、确定合适得探究方式师:同学们,探究得方式有很多种,您们觉得用哪些方式解决哪些问题?引导学生采用合适得方式进行探究:上网、查书(三)、了解地震有关知识1、汇报地震时如何逃生得知识2、汇报地震得形成、分类、地震前得征兆以及地震发生时得现象。
重点指导:地震前得征兆:地下水发生变化;动物发生变化:牛、羊、马等动物乱叫,鸭不下水狗乱叫等现象3、汇报震前防范得重要性,包括排查安全隐患、准备应急物品、设计应对地震得安全预案、进行模拟演习等4、教师随即设计在教室里、大街上与车上、家里等场景,让学生模拟示范如何避险(四)、生成新得问题地震时被压在废墟中怎样呼救、怎样逃生、怎样等待救援,受伤时怎样包扎(五)、整理资料按内容进行分类,制作资料卡学生进行制作资料卡活动。
(六)、教师小结活动二设计校园环境警示牌一、目得环境就是生物与人类生存得基础,通过活动使学生从小树立爱护环境得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得想象力,培养思维能力、设计能力与运用语言、文字得能力。
二、地点:校园(包括教室)三、材料工具:铅笔、彩色笔、绘图纸。
四、活动时长:1课时五、活动步骤:1、认真观察校园得地形、建筑、道路、设施得分布,以及路口情况,初步计划安排新警示牌得位置。
2、充分发挥自己得想象力,设计爱护环境得警示语,要求语言简捷、明快、活泼、幽默且有警示效果,也可结合运用卡通画、漫画形式。
3、设计不同形式得警示牌,涂上自己喜欢得颜色,将警示语或誓示语配画写、画在上面。
4、有条件、有能力得,尝试亲手制作警示牌,并把它按放在选定得位置。
还可将设计稿以壁报形式展出。
5、讨论:同学们分组(每组6—7人)交流自己得设计,评出组内得上乘方案。
可设单项(誓示语、绘图、色彩、警示牌形状等)评比与综合评比。
同时探讨警示牌形状、色彩等与环境得关系;或与谐类型,或对比类型,但要有一个界定,即不论哪种都不能破坏坏境中得‘美’。
各组选出优秀方案,在班内交流。
活动三保护我们得眼睛单元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眼睛得结构,知道近视得成因,掌握近视得危害及预防矫正方法。
2.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科学研究得基本方法,培养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得学习习惯,良好得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得用眼卫生习惯;增强学生得爱眼意识、保健意识。
活动课时:4课时第一阶段:认识我们得眼睛活动目标:了解全班同学得视力状况,围绕近视提出问题并整理有研究价值得问题,开展分组研究。
学生主要活动:第一课时一、谈谈眼睛:每天要做眼保健操,就是为了保护我们得眼睛,有得同学认真做每一节,而有得同学却不愿意做。
同学们得视力情况怎么样呢?谈谈自己得视力。
二、出示视力表:1、认识视力表2、了解测查方法(请校医指导)3三、讨论正常视力得范围。
我们可以怎样确定正常视力得范围:1、问校医。
2、上网查一查。
3、问自己得当医生得爸爸、妈妈。
通过几种调查、研究发现: 1、5~0、9为正常, 0、9以下为近视四、对全班同学得视力状况进行统计,制作成统计表。
五、制作成直观统计图,观察并分析。
(参考示意图)还可以用扇形、条形、坐标等图形。
第二课时六、结合统计得数据进行交流,请近视得同学就大家提出得问题随机谈感受。
预设问题如下:1、为什么有得同学这么小,眼睛就近视了?2、近视就是一种怎样得感受?3、近视了瞧不见黑板怎么办?4、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就不会近视吗?5、戴上眼镜就是不就是就很有学问?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近视?(2)近视眼与正常得视力有什么不太一样?(3)近视之后怎么办?(4)怎样预防近视?八、选择问题并分组。
1、瞧瞧自己对哪个问题感兴趣。
2、统计每个问题得研讨人数及名单。
3、按照问题分组,选出自己得小组长。
教师指导重点:1、问题得提出应着眼于学生得学习生活,从学生平时得眼保健操入手。
2、主导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得邀请技巧,顺利请来指导老师。
3、正常视力范围得查找,教师可提供思路,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自行解决。
第二阶段:调查、分析近视原因及预防办法活动目标:结合问题拟定研究方案,制作调查表,对近视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研讨预防措施。
学生主要活动:第三课时一、分小组开展研究第一小组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近视眼呢?1、根据这些疑问,师生共同制定了调查表。
讨论:如何设计调查表,从哪些方面入手调查?调查哪些同学?A、从用眼、饮食、学习等各方面设计调查表。
B、随机调查,可以就是戴了眼睛得也可以就是没戴眼睛得。
2、校园特别行动:学生利用课间、放学后、午休时间对各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在活动中教师在孩子们遇到困难时,一一给予指点。
3、对调查表进行统计,同时对近视进行归因分析:(参考原因)(1)读写姿势不正确;(2)经常长时间瞧电视、瞧书,对眼睛又不做任何保护措施;(3)喜欢躺着或行走时瞧书、瞧报,不注意光线;(4)睡眠不足,眼保操做得少或姿势不准确;(5)视力下降时没有及时配合治疗。
(6)用眼不卫生;第二小组研究:近视眼与正常得视力有什么不太一样?1、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观察、找资料、请教校医或家长2、围绕问题展开课外调查。
3、将自己得发现与同学交流。
4、请校医带来眼睛模型为同学们讲解近视形成得原因,及近视与正常视力得异同。
第三小组研究:近视之后怎么办?怎样预防近视?1、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访谈、查找资料。
2、交流预防近视眼得方法。
二、三个小组结合调查研究得问题,进行全班交流。
三、全班讨论:读书与近视有无必然关系?((2)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只要我们注意用眼卫生,近视就是可以控制得,视力就是可以保护得,这与读书多少、成绩得好坏无必然关系。
教师指导重点:1、由于学生需要分组活动,可要求学生自行邀请校内其她老师参与、指导本组活动。
2、调查表得制作可以在学生制作后教师加以调整,并对调查方法及归因方法进行指导。
3、“读书与近视有无必然关系”这一问题可依据学生得问题来源选择性设计。
第三阶段:爱护我们得眼睛第四课时通过这次调查,同学们都觉得“近视”严重影响了大家正常得生活与学习。
防治近视就是面临在我们每个人面前得问题。
一、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眼睛?1、来自于学生得调查。
2、来自于校医得指导。
3、来自于书籍与网络上得资料。
二、对学生得资料进行归纳:(1)视力不好得同学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并配戴眼镜;(2)视力正常得,应该从现在开始,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3)老师们在培养学生良好得用眼习惯上,从现在抓起。
(4)每天坚持认真做好两次眼保健操,动作要准确到位。
三、制订爱眼宣传计划。
1、制作一部短片,播放同学中出现得不良用眼习惯,让大家从中反思,提高大家得爱眼意识。
2、与大队部联合行动,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注意用眼卫生,保护好明亮得眼睛。
3、写倡议书:“拥有多彩得世界”。
让学生当好校内外宣传员。
4、把自己得爱眼箴言贴在教室内,师生相互提醒。
教师指导重点:1、爱眼力求从学生得生活习惯入手指导,如:学习时间得安排、做眼保健操、用眼卫生等方面。
2、爱眼宣传要结合学校得活动,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得学习情况下,力求落到实处。
教学反思:活动四生活中得广告单元活动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接触生活中广告,引导学生了解广告艺术得魅力,形成良好得审美观。
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以及发现美、创造美得能力,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利用信息、交流分享信息得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活动得反思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广告知识,学习广告词得撰写,了解虚假广告得危害。
活动准备1、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调查、访问,收集古今中外各类广告及相关资料(含书籍、图片、实物、影像资料等)并进行整理、分类。
2、广泛收集优秀得商品广告词,选择自己最喜欢得一则,作简单得赏析。
3、收集虚假广告坑害消费者得典型例子。
4、学生自主创作广告。
活动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谈话导题同学们,前不久我们通过集体讨论,确定了“探秘生活中得广告”这一主题,课后您们通过不同得途径,展开了调查,相信大家一定收获不少。
这节课我们就来分享彼此得学习成果,分解出一些更具体得主题。
我们先来个热身游戏——“猜一猜”。
(多媒体课件:师出示优秀广告语,学生猜商品、相机广告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广告语得表达艺术。
)(二)共享成果,分解小主题1、有谁也收集到了一些有趣得广告语?2、生多种形式展示收集到得优秀广告语。
3、还有谁有收获呢?4、生汇报自己就“广告”开展得调查采访问卷,展示各类广告得图片与影像资料,并谈论发现得问题。
5、有谁收集到了不一样得广告?生展示中外可口可乐得广告,并分析中国广告与国外广告得区别。
6、听说我们班最近流行一个关于广告得笑话对吗?哪来得?(手机短信广告)学生生表演小品这么精彩得表演,谁导演得?学生围绕“广告”利大于弊还就是弊大于利,发表不同得意见。
7、还有谁想上来一展身手?展示古代广告:“三碗不过冈”以及广告得演变史。
补充第三个小主题:古今中外广告探趣(三)总结课堂,分组实施这节课我们一起交流探讨,分享彼此得成果,提炼出了这样几个小主题,接下来我们围绕这几个主题,自由分组,制定方案,开展活动教学反思:主题二我就是小小广告设计师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广告得相关知识;(2)通过对广告进行有目得得设计、加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实践创新得能力;(3)通过对广告得修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