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考点之分析写作技巧教学目标:1. 掌握小说中写作手法的分类及作用,提高小说阅读能力。
2. 熟悉中考小说阅读中关于写作技巧的考点,探究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写作手法及作用的答题角度,并且学会灵活使用规范的答题语言;2.真题演练,掌握答题的技巧和方法,准确答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明确目标【考点导学】写作技巧的考查:有时直接问某段能否删去,有时是赏析某个句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技巧(或表现手法),有时考查句段运用的记叙顺序,有时考查句段运用了第几人称,有何好处等。
【考情搜索】8年4考:济宁2019.18,2017.19,2013.16;日照2012.22二.考题回放,强调考点十毫升母爱邓琴①这半年,我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疲惫不堪,吃不好睡不好,身体慢慢变差。
虽已立春,但春寒料峭,凛冽的风仍不时从门缝往里吹。
瘦弱的我受了风寒,终于熬不住,病倒了。
②丈夫建议:“要不把孩子姥姥接过来吧?帮忙带带孩子!”我却犹豫了。
③我从小就怕母亲。
记忆中,母亲脾气暴躁,一直以凶神恶煞的面目出现。
我有丝毫让她不满意的地方,她便会严厉地指责我,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浓浓的阴影。
④母亲几乎没有夸奖过我,也许是没有文化的缘故,她甚至不懂得在我难过之际给予一点安慰。
高考结束,我的成绩不太理想,母亲却没有安慰我,只是忙着做自己的事。
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递给母亲看,她没有接,低着头冷冷地说:“叫你不要报这么差的大学。
”我默默收回了通知书,流着泪转身离去。
⑤这些年,我们母女的关系一直淡淡的,交流很少,彼此都习惯了对方的淡漠。
⑥丈夫瞒着我给母亲打了电话。
没想到,她竟然很快从千里之外坐车赶来了。
打开门,看见母亲扶着墙壁站在我面前时,我竟有些不知所措。
母亲晕车厉害,一上车便开始吐。
等到下车,虚弱得像丢了半条命。
⑦我赶紧把母亲迎进门,母亲顾不上自己身体不适,一个劲盯着我看,说:“就你逞能,都累成这样了!”语气一如既往的不中听。
我已经习惯了,无声地笑了笑。
⑧母亲来了,我的担子被她分去一部分,顿感轻松多了。
我的病却很奇怪,药吃了一周,不见好。
尽管穿着厚厚的棉服,还是咬着牙关瑟瑟发抖。
晚上我早早地躲进被窝,母亲则在客厅打电话。
连续几个晚上,她都在电话里和她的老姐妹拉家常。
⑨一天早上,母亲从外面回来,放下包便进了厨房。
许久,从厨房猫着腰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递给我,催促我快点喝完。
看着她期待的眼神,我忍着怪味把那碗汤水一饮而尽。
和小时候一样,看到我乖乖的表现,母亲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⑩连续几天,母亲都会做一碗这样的汤水让我喝。
我实在忍不住,问这是什么东西。
母亲说是一位老姐妹提供的秘方,专治体虚怕冷的毛病。
听了这话,我感觉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原来那些天,她和老姐妹们煲电话粥,是在帮我找药方。
⑪病假结束了,我得赶早上班。
早上七点,母亲已不在家,她每天早早去买菜,按她的说法,早晨的菜新鲜。
我从小都在服从她,自然无法说服她多睡一会儿。
⑫我骑车赶往单位。
风直往衣服里钻,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
路上,有个声音夹杂着风声钻进了我的耳朵:“阿姨,今天又这么早来接露水啊!”我好奇地循声望去,一片树丛中,蹲着一个人,竟是母亲!⑬我远远地站着,听着那人和母亲的对话。
⑭“阿姨,你在这接了一周了吧?每次一个多小时吧?这露水真的能入药吗?”⑮“我老姐妹说,不同叶子上的露水有不同功效,不管它有没有用,总要试试。
药方所需露水不多,每次只要这么一小瓶。
”⑯母亲扬了扬手中的瓶子。
那是一个口服液的瓶子,容量为十毫升。
母亲腰椎间盘突出,不能久坐,为了十毫升露水,却在寒风中不知疲倦地蹲着。
⑰母亲捶打着腰,蹒跚着往家的方向走去。
我站在风中,看着母亲瘦小的背影,不禁潸然泪下。
有些爱很微小,微小到只能用毫升衡量。
即便十毫升的瓶子,里面装的也是满满的母爱——是我从未靠近却真实存在的亲情。
结合全文内容,文章③段在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答案】欲扬先抑,回忆了母亲之前对我的严格要求,与后文母亲大清早为我接露水治病形成对比,更突出母爱的深沉。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分析。
从内容上看,这段话交代了母亲在“我”成长中对“我”的态度,与后文母亲对“我”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很明显是为了突出母爱的深沉,这从写作手法上看,实为欲扬先抑的写法,为下文的赞美做铺垫。
三.分析归纳,方法指导(一)讲技巧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熟练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在中考试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主要有三种: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二)主要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三)题型点拨①表达方式。
Ⅰ、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显得客观冷静,便于叙事和议论。
Ⅱ、叙述顺序的作用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Ⅲ、描写的作用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
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②表现手法角度。
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虚实结合、动静相生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③从结构安排角度。
开头烘托铺垫、设置悬念、引出下方、埋下伏笔;中间承上启下、制造波澜、曲折有致;结尾前后照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叙后议论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等。
常见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及作用:表现手法: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对比,伏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等。
【作用】对比,这段话(文章)运用了……的表现手法,用……和主人公(中心事物)对比,突出了主人公(中心事物)……的品质(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衬托,这段话(文章)运用了……的表现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了主人公(中心事物)……的品质(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欲扬先抑,这段话(文章)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设置悬念,这段话(文章)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伏笔,这段话(文章)运用了……的表现手法,推动情节的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铺垫,这段话(文章)运用了……的表现手法,为后文……做了铺垫,使文章情节更加合理,增添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这段话(文章)运用了……的表现手法,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情景交融,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烘托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中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这样写有静有动,充满生机与活力;动静相间,使文章相映成趣,多姿多彩。
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四)答题规范总体来说: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
四.小试牛刀,学以致用最美的化学反应邓迎雪①十几年前,我和秋明是初中同学。
②那时的我总认为,他以后一定会成为大名鼎鼎的化学家。
③因为秋明对化学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懂的又是那样多,尤其是会做许多非常有趣的化学实验!在我眼里,他简直像是会变戏法一样,许多普普通通的物品一经他手,好像都被施了魔法,立即变成了千奇百怪的样子。
④有次我和同学去他家玩,秋明又给我们演示他的化学新实验。
只见他端着一杯棕黄色飘着香味的茶水,然后用一只晶莹剔透的玻璃棒,在水里轻轻搅动三下,口中念声“变”,那杯香气四溢的茶水立即变成了蓝色的墨水。
还没等大家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秋明又把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里轻轻一搅,淡蓝色的墨水又变回了刚才的茶水。
⑤“哇——”我们惊呼连连。
⑥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⑦众人摇头。
⑧秋明嘴边绽放出一抹狡黠的笑,说:“这是因为玻璃棒的一端先蘸上了绿矾粉末,另一端蘸上了草酸晶体粉末,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子……”⑨“停——”我们大叫,“赶快再变个更好玩的。
”⑩看我们对那些枯燥的化学知识不感兴趣,秋明遗憾地皱皱眉,把没有讲完的知识咽了回去。
然后又做了一个清水变豆浆、豆浆变清水的化学实验,自然大家又是一片叫好。
⑪我不由得感叹:“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你这家伙以后不当化学家就亏了!”⑫秋明的眼睛更亮了,说:“对呀,我的理想就是当化学家,以后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有趣的实验。
”⑬“我觉得秋明有当魔术师的潜质。
”另一个同学说。
⑭“我还是最喜欢化学。
”秋明说。
⑮可是世事难料,秋明读高中的时候,他的父母因车祸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捉襟见肘。
坚强的秋明为撑起这个家,供弟弟继续读书,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南方打工去了。
⑯离开了校园,秋明的化学梦一定是从此破灭了。
每每想到这些,我就为他难过。
⑰不久,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我们全家迁到了外地。
再后来,我又去了遥远的他乡读大学,人生的轨迹离秋明越来越远,我们渐渐地失去了联系。
⑱没有想到,时隔十五年,我竟然在电视屏幕上见到了秋明。
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⑲此时的秋明已是一副中年人的模样,胖了,额头上有了细细密密的皱纹,但眉眼间还是那么熟悉,以至于我一眼就认出了他。
⑳那是一档业余组魔术选拔赛节目,秋明和搭档笑眯眯地上场,自报家门后,台下两位评委不知悄悄地在嘀咕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