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公路工程当中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在公路工程当中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在公路工程当中进行软土地基处理的措施探讨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建设实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的需求仍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在地质条件相对恶劣、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和施工技术上的弊端。

我国是一个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国家,所以公路工程在施工中的环境和条件也是变化多端,这就对我国现有的公路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主要是针对公路工程施工当中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措施和
方法进行相关研究和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和学习。

关键词: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措施;探讨
一、公路工程软土地基的特点
对公路软土地基的物理特性进行充分的认识与了解,能够有助于我们对软土地基处理措施的选择和使用,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具有高压缩性,由于软土地基含水量大,有时还会有可燃性的气体,所以压缩性比较高,这也就制约了软土地基的固结与稳定;②透水性比较差,软土的透水性普遍较低,垂直层面上的透水性能更差,这对公路地基施工是非常不利的。

例如,公路沉降的时间会比较长,不利于排水固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基的强度;
③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也不理想,需要进行相关的试验;④软土具有触变性,即当软土在没有受到破坏之前,还具备相应的结构强度,但是当受到震动等破坏时,强度会迅速降低,甚至变成稀释状态,这对公路路基的施工会造成很大的障碍;⑤软土还具有不均匀的性
质,这主要是因为在软土层中会夹杂一些粉细沙等杂物,使其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容易引起公路路基的不均匀沉降;⑥软土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主要是指公路在持续的荷载作用下,土的变形随时间而增长,这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公路的边坡和堤岸等的稳定性,不利于公路工程的长期使用。

二、公路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与方法
(一)粉喷桩加固法
对公路工程软土地基进行粉喷桩加固处理指的是通过专业设备的运用,利用压缩空气将水泥喷射在加固的深层软土中,并在原位置进行高强度的压缩和搅拌,一是保证其充分吸收周围的水分,二是使其发生预期的物理化学反应,并逐渐形成具有足够强度、能够满足预期需求的水泥桩体,由此形成的复合型的公路路基必然会大大提高原有地基的承载力,增强其抗侧向变形的能力。

该方法及其施工工艺具体表述如下:(1)对施工场地进行有效的整理,要准确测放轴线和桩位;
(2)拌机要及时到位,并调节到理想的状态,保证其余桩位之间的误差小于50mm,而对于搅拌轴垂直度方面的偏差,则要严格控制在1% 之内;
(3)启动到位的转机,遵照相关施工标准和规范,钻之预定的深度;
(4)升粉喷搅拌,当提升至停灰标高时,要降低速度,并在原地搅拌一到两分钟;
(5)为保证粉喷材料的充分均匀,全桩要进行较长时间的重复搅拌;
(6)在喷粉停止前,钻机需要提升到地上半米左右;
(7)将钻机移走,施工下根桩,并做好相关的检验和养护工作(二)铺筑砂垫层
该方法是在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普遍采用的方法,尤其是在浅层软土地基的处理方面。

该方法被大量应用于公路工程施工后沉降幅度不大、软土层较薄的施工路段。

如在松软过湿的软土层表面,通过铺筑砂垫层,可以形成填土的底层排水,从而增强土层中的抗剪强度,增强地基的承受能力,从而有效防治因为软土地基与路基填土的相互混杂、无法保证地基承载强度而引起的不均匀沉降的现象。

(三)塑料排水板法
该方法指的是在公路地基的软土层内插入塑料排水板,在土层内人为的建造渗水通道,通过排水途径和方式的改善,缩短排水的距离,优化软土层的排水性能,加快公路路堤填土的排水固结的速度,从而达到增强软土地基自身强度以及承载力的目的。

然而,塑料排水板法也有自身的缺陷,因为它会改变原有土层的结构,如硬壳层的改变,所以它可能增加软土层的沉降量;对于地势较低的路段,可能会因为降雨等因素受到影响,当地下水位出现上涨时,水分就有可能会通过塑料排水板侵入公路路基,从而影响公路的稳固性。

具体说来,塑料排水板的施工步骤主要表述如下:场地整理→
预拱坡面的修筑→下层砂垫层的铺设→机具就位→塑料排水板穿
靴→套管插入→套管取出→割断塑料排水机→机具移位→铺设上
层砂垫层。

此外,在施工前,要根据设计给定的处理长度、宽度及板间的距离,计算出布设塑料排水板的排数和列数,桩位按正三角形(梅花形)布设。

铺设砂垫层时要严格遵循相关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确保施工质量。

(四)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是对天然地基,或先在地基中设置砂井等竖向排水体,然后利用建筑物本身重量分级逐渐加载,或是在建筑物建造以前在场地先行加载预压,使地基土层孔隙中的水在排出后,逐渐固结,地基发生沉降,地基强度不断进行提高的过程和方法。

该方法比较适合使用在解决软粘土地基沉降和稳定的问题上,可使地基的沉降在加载预压期间基本完成或大部分完成,使公路工程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沉降,对确保公路工程的正常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致产生过大的沉降和沉降差。

(五)抛石挤淤法
相对来说,抛石挤淤法比较简单和迅速,施工也相对方便,它指的是通过向流塑状、高灵敏度的淤泥表面集中抛填大量的石料,并通过石料自身的重量或者强夯、震动、荷载、爆破等外力的利用,逐渐改变淤泥原有的结构或者把原有淤泥挤开,置换有强度的地基土层,所以抛石挤淤法又分为散式挤淤和整式压载挤淤法。

但是该方法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主要是在常年积水的池塘或者洼
地比较适合,因为这些地区的排水可能相对困难,泥潭又常常表现出一定的流动性能,表层一般没有硬壳,厚度也不是很大,所以抛填的石料能够沉达底部的泥沼或者厚度在3~4m左右的软土层。

而对于大于5m的深厚淤泥或土层,则还必须辅助其它措施,如强夯、爆破等,以确保抛填的石料能够充分下沉到较硬的、有一定承载力的土层。

此外,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很难保证抛石挤淤时沉降的一致性,所以需要引起充分的注意,否则容易导致不规则的沉降。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公路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还有很多,在公路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过程中,有时由于施工环境的特殊性,需要对多种处理措施或者方法进行灵活的选择和组合,要对原有的方法不断进行发展和创新,以更好的促进我国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软土地基的处理问题还是比较普遍的,对处理措施的选择也是不容小觑的。

对此,相关人员要立足于公路工程的施工实际,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和施工方法进行灵活的选择,以充分保证公路路基基地的承载力,确保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延长公路工程的使用周期,降低维修的次数和费用,实现更高的公路工程建设和使用的综合效益,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紫千, 王志杰. 软土地基上的路基施工技术探析[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13)
[2] 王若愚. 软土地基工程特性与地基处理方法适用性讨论[j].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2006,(03)
[3] 刘宏坤, 孙峻峰. 关于土工织物在软土地基中应用的探讨[j]. 民营科技, 2007,(05)
[4] 广东科学中心“饱和软土地基预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项目简介[j]. 广东科技, 2007,(02)
[5] 王飞. 浅谈公路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及优点[j]. 科技传播, 2011,(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