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第20卷第9期 华 东 经 济 管 理E ast China E conomic Management Sep.,2006Vol 120,No 19[收稿日期] 2006—03—13[作者简介] 姚 耀(1982—),男,上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务管理;陈高森(1981—),男,浙江慈溪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务管理;骆守俭(1965—),男,江苏灌云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服务管理。
●华东经济・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上海市为例姚 耀,陈高森,骆守俭(华东理工大学 商学院,上海 200237)[摘要]文章在界定生产性服务业相关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三种类型的服务业在G DP 增长贡献方面上的差异。
文章的实证结果表明与消费性服务业和社会性服务业相比,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市G DP 增长的贡献最大。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增长;上海市产业结构[中图分类号]F06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06)09—0009—03Economic G row th :T ake Shanghai Municipality for ExampleYAO Yao ,CHEN G ao 2sen ,L UO Shou 2jian(School of B usiness ,East China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 hanghai 200237,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definition of producer servic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mpirical metho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of the contributions in three kinds of service industries to economic growth of Shanghai 1The result shows that producer service has the greatest effects on the growth of Shanghai πs G DP 1K ey w ords :producer services ;economic growth ;Shanghai municipality 生产性服务业是目前西方大部分服务业体系中对国民经济作用最显著的部分,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的研究日益增加[1]。
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性一方面来自于它对经济增长效率的直接的推动;另一方面,在现代经济运行过程中,技术和知识对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它们大多是通过生产性服务的投入来完成的[2]。
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也是城市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和核心因素,它的总量与结构正在成为衡量世界城市竞争力强弱的具体标准[3]①。
本研究将以上海市为例,通过近年来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有关经济统计数据,并结合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模型,对上海市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因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理论回顾11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及分类目前世界各国较为流行的分类方法把服务业(在我国通常称为第三产业)分成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分配性服务业和社会性服务业四类[4]对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的定义一般针对其服务的功能[5][6]和服务的对象[7][8]两方面进行的。
强调服务功能的定义指出生产性服务业是指非最终消费服务,即作为其它产品或服务生产的“中间投入”的服务,这一投入不断出现在生产的各个阶段[5],并且它能够为其他部门在其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提高产出产品的价值[6]。
强调服务对象的定义指出,生产性服务是中介性质的服务,主要销售给商业部门[7],是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提供的服务[8]。
甄峰等学者在对西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述评中指出,西方所指的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保险、银行、金融和其他商业服务业以及职业和科学服务等为其他产业提供服务的行业[9]。
香港贸易发展局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包括:专业服务、信息和中介服务业、金融服务和与贸易相关的服务。
在上述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同时鉴于与上海市统计年鉴资料的统计口径相对应以及本文的研究需要,本文所指的服务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9—与社会性服务业三大类。
生产性服务业又分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四类细分行业。
21相关研究目前国内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主要还是在定性的层面上的探讨居多,而实证的研究较少。
甄峰等人在对西方生产性服务业的梳理和回顾中,指出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城市与区域的发展、制造业发展以及其他服务业发展的驱动作用及其贡献[9],郑吉昌基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分工深化的关系,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一方面推动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又是分工经济的“黏合剂”,它改变了服务产品的内容、性质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5]。
在实证研究中,吴智刚等人对1993—2000年广东省统计年鉴数据资料进行整理,使用产值、就业人口、比较劳动生产率以及服务密度等指标探讨了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主要特征[2]。
钟韵等人使用了1993—1999年的数据,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值、就业人口及其比重进行分析,并以此来探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结构变化及经济发展水平的特征及关系[10]。
但是,这些实证研究的结果一般都是建立在对统计年鉴数据的初步处理,通过基本描述性的概况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水平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没有通过一些计量模型来做假设检验,而无法获得对生产性服务业实际贡献的认识。
本文利用上海市1994—2003年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并根据产业结构理论的相关模型就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
试图通过不同的服务业对于上海市经济增长贡献的比较,客观地分析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作用。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11生产性服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同类型的服务性行业对一个国家或是一个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不同的,本研究使用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模型[11],就三类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估计,该模型如下所示:log Y=a0+a1logY1+a2logY2+…a k logY k+ε(1)在模型(1)中,Y表示总产出,Y i(i=1,2,…,k)表示第i产业。
α0表示技术进步和经济制度变迁对总产出的贡献,αi(i=1,2,…,k)依次表示上述不同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
21数据说明本文所有数据直接取自于《上海统计年鉴》,或根据《上海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计算的时间区间为1993—2002年。
由于,2003年以后上海统计年鉴中的统计指标有所变化,故未采用2003年以后的数据进行分析。
三、实证结果分析11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发展状况1993—2002年,上海市服务业产值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中消费性服务业,社会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表1)。
表1 上海市服务业及三类服务业发展概况 (亿元,%)1993产值比重2002产值比重服务业57310737191275518350195生产性服务业3081682014214351426154消费性服务业1581821015160212911114社会性服务业105157619870312413100 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年鉴》(1994-2003年)相关数据计算。
上海市的服务业产值从1993年的573107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2755183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9106%。
服务业占上海市G DP比重也从1993年的37191%上升到2002年的50195%,成为上海市三次产业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产业②。
在上海市的服务业之中,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在三个服务业中占上海市G DP的比例最高③,1993年为20142%,2002年为26154%,其产值也有显著的增加,由1993年的308168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435146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8162%。
但是,生产性服务业并非增幅最快,它小于社会性服务业的平均增长速度(23145%),与消费性服务业年均增幅(15196%)相比优势也不明显。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以下几两点:第一,近年来,上海市服务业在总产出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成为上海市三次产业中影响最大的一个产业。
服务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产值近年来也有着快速的增长;第二,虽然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在三类服务业产值当中占上海市G DP的比重最高,但是,产值的年均增幅在三类服务业中并不是最快。
所以,如果仅仅从这个数据来探讨不同服务业对于上海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那么生产性服务业显然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非是最为重要的。
以下我们将会利用模型(1)来就三类服务业对于上海市经济增长的不同贡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以揭示生产性服务业对于经济增长的真正贡献。
21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本研究根据模型(1),并使用SPSS1110统计软件中多元线性回归模块对数据进行分析。
就1993—2002年三次产业对上海市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进行多元线性回归,为了解释各类生产性服务业的不同影响程度,我们将第三产业细分为消费性服务业、社会性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等三个行业。
在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方面,决定系数(R2)为11000,表示五个变量可联合预测经济增长的100%。
F值为98933139,显著性水平—1—为01000。
说明该回归方程是有意义的。
同时,DW检验值为21816,说明几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各变量的系数检验除了第一产业(p值为01572)以外也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小于0105),为了说明各行业对经济增长的不同贡献并考虑到样本数量较少④,我们采用将各变量强迫进入回归方程(E n2 ter)的数据处理方法。
表2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及其他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系数标准误t值p值常数项(α0)0148101049918840100133第一产业-0115501025-0161401572第二产业01581010351615450100033生产性服务业01240010141616200100033消费性服务业0109701032219890104033社会性服务业0109701013716170100233 注:33表示显著性水平小于0105。
由于特定的研究问题,我们只关注第三产业中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以及社会性服务业对上海市G DP增长的贡献程度,而不考虑第一、二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