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网络》复习题1、单选题1.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A. PANB. LANC. MAND. W AN2.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 硬件、软件、数据、通信信道B. 主机、外设、软件、通信信道C. 硬件、程序、数据、通信信道D. 主机、程序、数据、通信信道3.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开始于()。
A. 20世纪50年代B. 20世纪60年代初期C. 20世纪60年代中期D. 20世纪70年代4.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
A. ARPANETB. ChinaNetC. InternetD. CERNET5.星形. 总线形. 环形和网状形是按照()分类。
A.网络跨度B. 网络拓扑C. 管理性质D. 网络功能6.计算机互联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网络协议B. 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C. 集中计算D. 资源共享7.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计算机资源主要指计算机()。
A. 软件与数据库B. 服务器、工作站与软件C. 硬件、软件与数据D. 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8.以下的网络分类方法中,哪一组分类方法有误()。
A. 局域网/广域网B. 对等网/城域网C. 环型网/星型网D. 有线网/无线网9.局部地区通信网络简称局域网,英文缩写为()。
A. W ANB. LANC. SAND. MAN10.在OSI模型中,NIC(网络接口卡)属于()。
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D. 运输层11.在OSI模型中,为网络用户间的通信提供专用程序的层次是()。
A. 运输层B. 会话层C. 表示层D. 应用层12.在OSI模型中,为实现有效、可靠的数据传输,必须对传输操作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完成这项工作的层次是()。
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D. 运输层13.在OSI模型中,物理层存在四个特性。
其中,通信媒体的参数和特性方面的内容属于()。
A.机械特性B. 电气特性C. 功能特性D. 规程特性14.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运输层之间的是()。
A. 物理层B. 网络层C. 会话层D. 表示层15.完成路径选择功能层次是在OSI模型的()。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运输层16.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解决计算机之间通信问题是在()。
A. 网络接口层B. 网际层C. 传输层D. 应用层17.网络协议主要要素为()。
A. 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B. 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C. 语法、语义、同步D. 编码、控制信息、同步18.Internet的网络层含有四个重要的协议,分别为()。
A. IP,ICMP,ARP,UDPB. TCP,ICMP,UDP,ARPC. IP,ICMP,ARP,RARPD. UDP,IP,ICMP,RARP19.TCP/IP体系结构中的TCP和IP所提供的服务分别为()。
A. 链路层服务和网络层服务B. 网络层服务和运输层服务C. 运输层服务和应用层服务D. 运输层服务和网络层服务20.计算机网络中,分层和协议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的(),目前在Internet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协议。
A. 组成结构;B参考模型; C. 体系结构; D. 基本功能。
E. SNA;F.MAP/TOP;G. TCP/IP;H.X.25;I. ISO/OSI;21.在TCP/IP协议簇中,UDP协议工作在()。
A. 应用层B. 传输层C. 网络互联层D. 网络接口层22.相邻层间交换的数据单元称之为服务数据单元,其英文缩写为()。
A. SDUB. IDUC. PDU D . ICI23.对等层间交换的数据单元称之为协议数据单元,其英文缩写为()。
A. SDUB. IDUC. PDU D . ICI24.当一台计算机从FTP服务器下载文件时,在该FTP服务器上对数据进行封装的五个转换步骤依次是:()。
A. 比特,数据帧,数据包,数据段,数据B. 数据,数据段,数据包,数据帧,比特C. 数据包,数据段,数据,比特,数据帧D. 数据段,数据包,数据帧,比特,数据25.ISO提出OSI模型是为了()。
A. 建立一个设计任何网络结构都必须遵循的绝对标准B. 克服多厂商网络固有的通信问题C. 证明没有分层的网络结构是不可行的D. 上列叙述都不是26.TCP/IP参考模型中的网络接口层对应于OSI中的()。
A. 网络层B. 物理层C. 数据链路层D. 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27.在TCP/IP参考模型中,传输层的主要作用是在互联网络的源主机与目的主机对等实体之间建立用于会话的()。
A. 点到点的连接B. 操作连接C. 端到端的连接D. 控制连接28.在因特网中,IP数据报从源结点到目的结点可能需要经过多个网络和路由器。
在整个传输过程中,IP数据报报头中的()。
A.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不会发生变化B. 源地址有可能发生变化而目的地址不会发生变化C. 源地址不会发生变化而目的地址有可能发生变化D.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有可能发生变化29.在因特网中,IP数据报的传输需要经由源主机和中途路由器到达目的主机,通常()。
A. 源主机和中途路由器都知道IP数据报到达目的主机需要经过的完整路径B. 源主机知道IP数据报到达目的主机需要经过的完整路径,而中途路由器不知道C. 源主机不知道IP数据报到达目的主机需要经过的完整路径,而中途路由器知道D. 源主机和中途路由器都不知道IP数据报到达目的主机需要经过的完整路径30.下列哪一项描述了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分层概念()。
A. 保持网络灵活且易于修改B. 所有的网络体系结构都用相同的层次名称和功能C. 把相关的网络功能组合在一层中D. A)和C)31.下面可用于流量控制的是()。
A. 滑动窗口B. SNMPC. UDPD. RARP32.网络接口卡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转换. 通信服务和()。
A. 数据传输B. 数据缓存C. 数据服务D. 数据共享33.在中继系统中,中继器工作在()。
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D. 运输层以上的高层34.下面对集线器的缺点描述正确的是()。
A. 集线器不能延伸网络可操作的距离B. 集线器不能过滤网络流量C. 集线器不能在网络上发送变弱的信号D. 集线器不能放大变弱的信号35.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
A. 单工B. 半双工C. 全双工D. 上述三种均不是36.能从数据信号波形中提取同步信号的典型编码是()。
A. 归零码B. 不归零码C. 定比码D. 曼彻斯特编码37.计算机网络通信采用同步和异步两种方式,但传送效率最高的是()。
A.同步方式B.异步方式C.同步与异步方式传送效率相同 D. 无法比较38.有关光缆陈述正确的是()。
A. 光缆的光纤通常是偶数,一进一出B. 光缆不安全C. 光缆传输慢D. 光缆较电缆传输距离近39.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值来表示数字信号1. 0的方法叫做()。
A. ASKB. FSKC. PSKD. A TM40.同轴电缆与双绞线相比,同轴电缆的抗干扰能力()。
A. 弱B. 一样C. 强D. 不能确定41.ATM采用的线路复用方式为()。
A. 频分多路复用B. 同步时分多路复用C. 异步时分多路复用D. 独占信道42.数据传输速率是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
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钟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
A. 比特数B. 字符数C. 帧数D. 分组数43.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时间片轮换地给多个信号使用,每一时间片由复用的一个信号占用,这样可以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信号,这就是()。
A. 频分多路复用B. 时分多路复用C.码分多路复用D.频分与时分混合多路复用44.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数字信号是电压脉冲序列B.数字信号不能在有线介质上传输C.数字信号可以方便地通过卫星传输D.数字信号是表示数字的信号45.通信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 终端电缆、计算机B. 信号发生器、通信线路、信号接收设备C. 信源、通信媒体、信宿D. 终端、通信设施、接收设备46.各种网络在物理层互连时要求()。
A. 数据传输速率和链路协议都相同B. 数据传输速率相同,链路协议可不同C. 数据传输速率可不同,链路协议相同D. 数据传输速率和链路协议都可不同47.UTP与计算机连接,最常用的接口连接器为()。
A. RJ-45B. AUIC. BNC-TD. NNI48.同轴电缆与双绞线相比,同轴电缆的抗干扰能力()。
A. 弱B. 一样C. 强D. 不能确定49.用一条双绞线可以把两台计算机直接相连构成一个网络,这条双绞线必须是()。
A. 直连线B. 交叉线C. 反接线D. 以上都可以50.基带系统是使用()进行数据传输的。
A. 模拟信号B. 多信道模拟信号C. 数字信号D. 宽带信号51.中继器这种网络互联设备处于OSI七层模型的()。
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 传输层以上的高层52.在PC机使用传统电话线拨号上网时,要使用调制解调器,其中调制的过程是()。
A. 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B. 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C. 将一种模拟信号转为另一种摸拟信号D. 将一种数字信号转换为另一种数字信号53.不受电磁干扰或噪声影响的传输媒体是()。
A. 双绞线B. 同轴电缆C. 光纤D. 微波54.将物理信道的总频带分割成若干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这种多路复用方式被称为()。
A. 同步时分多路复用B. 码分多路复用C. 异步时分多路复用D. 频分多路复用55.用载波信号相位来表示数字数据的调制方法称为()键控法。
A. 相移(或移相)B. 幅移(或移幅)C. 频移(或移频)D. 混合56.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数据传输的方向性结构为()。
A. 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B. 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C. 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D. 以上均不对57.RS-232C的电气特性规定逻辑“1”的电平范围分别为()。
A. +5V至+15VB. -5V至-15VC. 0V至+5VD. 0V至-5V58.由于帧中继可以使用链路层来实现复用和转接,所以帧中继网中间节点中只有()。
A. 物理层和链路层B. 链路层和网络层C. 物理层和网络层D. 网络层和运输层59.网络接口卡(NIC)位于OSI模型的()。
A. 数据链路层B. 物理层C. 传输层D. 网络层60.数据链路层可以通过()标识不同的主机。
A. 物理地址B. 端口号C. IP地址D. 逻辑地址61.交换机和网桥属于OSI模型的哪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