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期中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①试管内液面上升②试管内溶液变红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⑤2.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有关的实验是()A. B. C. D.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B.C.D.4.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B.碳在空气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D.CO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 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5.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6.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液体喷出B.污染试剂C.酒精溅出D.读数偏大7.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8.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 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X>Y B.核外电子数:X=ZC.Y和Z处于同一周期D.X和Z的电子层数相同10.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B.化学变化的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l:111.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A.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B.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C.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D.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12.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13.科学理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传承前人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学说有:①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②原子是可分的③原子呈球形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其中经过卢瑟福传承和发展后形成的观点是()A.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C.④⑤⑥D.⑤⑥14.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15.“”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A.B.C.D.16.科学家发现的N(NO2)3是-种新型火箭燃料,关于N(NO2)3的说法正确的是A.N(NO2)3由氮、氧两个元素构成B.N(NO2)3中含有3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C.N(NO2)3属于氧化物D.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2.6%17.用如图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浓盐酸与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C.氯化氢分子比氨分子运动得快D.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18.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19.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钙离子:Ca+2B.2个氢原子:H2C.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Na2O D.3个氯分子:3Cl220.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距较大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2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问题:(1)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固体时,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__________(选填“上部”、“中部”或“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2)图1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请指出该装置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_。
(3)利用图2装置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时观察到烧杯________(选填“A”或“B”)中溶液变红。
(4)图3是过滤的装置,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图4是常见的气体收集装置,已知二氧化硫是一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若收集二氧化硫,则应选用图4中的__________(选填“X”、“Y”或“Z”)。
22.化学课上,同学们做了人体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后,对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及含量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呼出的气体中有哪些主要成分,它们的含量是多少?(查阅资料)①呼出的气体中仍含有O2。
②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非常小。
(猜想与实验)猜想: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水蒸气等。
实验I: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1)实验操作如图所示。
(2)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根据该现象可以判断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实验II: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N2、O2、CO2,并测定其含量。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B是带刻度的量气装置)。
(1)实验记录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关闭止水夹a~f。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打开b、c、d,向B中吹入一定量气体后关闭d,并冷却到室温。
B中液体进入到A中,B中液体减少500mL。
收集500 mL气体。
③关闭b,打开a、e、f,用打气筒向A中缓缓充气,直到B中气体刚好全部排出。
________,D中液体为475 m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④关闭e、f,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O2。
⑤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f。
________,D中剩余液体为400 mL。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N2。
(2)数据处理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的含量N 2 O 2 CO 2 体积/mL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体积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经过3次重复实验,确认了呼出气体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
(实验反思)(1)该实验设计依据的N 2性质有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难溶于水 B .不能和NaOH 溶液反应 C .无色无味的气体 D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实验II 操作⑤中,若C 中气体未完全冷却就打开f 并读数,则所测O 2的体积分数_____(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23.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图示,图乙是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图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甲 乙(1)电解水时,常在水中放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硫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甲的实验结论说明水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在试管口位置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4.乙醇(25C H OH )完全燃烧时生成2CO 和2H O 。
如果氧气不充足,乙醇燃烧可能还有生成CO 。
现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乙醇燃烧产物中是否有CO 、2CO 和2H O 。
请回答下列问题:I.能验证产物中有H 2O 的装置是_____(填装置编号,以下相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II.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B中石灰水变浑浊,B装置的作用是_____,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III.能验证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____或_____;E装置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F装置不足之处为_____。
CO和CO混合物,其中碳元素的百分含量为31.03%,则参加IV.若乙醇燃烧时生成11.6g2反应的乙醇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25.根据如图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2)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_,收集装置选用______;如需随时控制生产气体的量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_(填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填编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4)E、F装置都可以用来收集氧气,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26.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_____,b是_____。
(2)若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稀盐酸一加入锥形瓶内立即用排水法收集满一集气瓶的二氧化碳,然后做蜡烛熄灭实验,蜡烛没有熄灭的原因是_____。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NH4C1)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NH3)同时得到氯化钙和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装置编号)。
(4)收集氨气时只能选用E装置,把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水槽中,观察到集气瓶内有大量液体进入,并变成红色。
根据上述信息总结出氨气的性质有_____、_____(回答两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