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塞紧胶塞B.贮存氧气C.过滤D.吹灭酒精灯2.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3.“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4.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A.H2B.H2O2C.H2CO3D.H2O5.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6.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序号实验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C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有、无催化剂D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A.A B.B C.C D.D7.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锥形瓶中空气的体积为10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25 mL,装置气密性良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气球的作用是缓冲装置中的压强变化B.瓶底的细沙可以防止红磷燃烧时集气瓶炸裂C.红磷熄灭后应该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D.打开弹簧夹后,注射器中的水一定全部进入锥形瓶中8.某有机物在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和5.4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B.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无法确定9.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B.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10.下列微观模拟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A.B.C.D.11.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12.用“W”型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B.a处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后停止加热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13.根据如图所示的四种微粒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都带有电荷B.它们表示同一种元素C.它们核外电子排布相同D.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1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检查装置气密性C.读出液体体积D.加块状固体15.下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关于该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10B.是一种阳离子C.属于金属元素D.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16.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17.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B.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C.收集O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D.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1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少量固体B.塞紧橡皮塞C.称量固体D.点燃酒精灯19.下列关于S+O2点燃S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20.某高性能锂电池,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 Li+MnO2= LiMnO2,已知锂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iMnO2是氧化物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D.Li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21.下图是实验室制备CO2,并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1)在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时,当关闭活塞M和N,向仪器②中注水,观察到_____的现象,说明装置漏气。
A 有气泡冒出B 水不断流入①中C ②中液面不下降(2)关闭活塞N,打开活塞M,向仪器②中加入稀盐酸,当观察到C处的石灰水变浑浊时,装置B处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填下面的序号)。
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A 只有气泡出现B 有气泡出现,液体逐渐变红C 有气泡出现,液体变成蓝色D 有气泡出现,液体变红后又变成无色(3)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用A、D、E、F制取纯净、干燥的CO2气体,装置D是为了除去气体中的HCl气体,推测装置E中盛装浓硫酸的目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当观察到_____,说明F中已收集满CO2气体。
A 收集气体B 得到更多的CO2C 除去CO2中的水蒸气D 装置G中两只蜡烛同时熄灭E 装置G中的蜡烛熄灭,并且矮的先熄灭F 装置G中的蜡烛熄灭,并且高的先熄灭(4)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并测定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的体积,图示中加入少量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
A 隔绝氧气B 降温C 防止二氧化碳和水接触而消耗(5)实验室某物质4.8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硫6.4g和二氧化碳2.2g,请通过计算判断该物质的元素组成_____。
A 一定含有碳、硫、氧三种元素B 只有碳、硫元素C 含碳、硫元素,可能有氧元素D 该物质中碳、硫元素质量比为3:1622.实验室常利用下列仪器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请按要求回答:(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G___________ ,H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要制取较多量的二氧化碳,装配气体发生装置时,应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小明同学想把制取二氧化碳结束后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_(写一条)。
(4)如何检验已集满一瓶CO2气体_____________。
23.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之后,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H2O、Na+、OH-,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某科技小组想进一步探究是哪一种粒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提出猜想)猜想①:可能是H2O;猜想②:可能是Na+;猜想③:可能是OH-。
(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试管内溶液仍为无色水分子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②用试管取少量氯化钠溶液,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③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部分固定装置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名称:a 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2)B装置可用来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实验完毕后,通过某操作、再经干燥即可回收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则该操作的名称是______ ,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 、____、烧杯。
(3)用高锰酸钾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若用F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收集时气体应该由_______(填“长”或“短”)管进入瓶中。
(4)D装置与E装置在操作上的共同优点是 ____________。
用此类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氯酸钾制取氧气C.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25.图甲装置是实验室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仪器①的名称.(2)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欲用该方法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要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3)实验室用E装置来收集CO2,验满的方法是.(4)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和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由于该反应十分距烈,实验必须严格控制反应速率,你认为图甲中最适宜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5)图乙所示装置具有多种用途,下列有关它的用途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A.该装置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气体应从a端管口通入B.瓶内装满水,用于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a端管口通入C.瓶内装入适量浓硫酸用于干燥CO2时,气体应从a端管口通入D.瓶内装满氧气,要将氧气排出,水应从a端管口通入26.学习了铁在空气中生锈条件后,小明和小红对铜在空气中生锈条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过程:(查阅资料)铜锈是绿色的,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铜绿加热能分解生成三种常见的氧化物。
(猜测)小红猜测铜生锈与空气中的下列物质有关:小明认为铜生锈与氮气一定无关,理由是______。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几天后观察到,A试管中铜片在水面附近有绿色物质,B、C、D试管中铜片均无明显现象。
请帮助分析实验过程并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实验得出,铜生锈与空气中相关物质有______;(2)上述实验______用序号表示可以证明铜生锈与氮气一定无关。
(3)上述实验______用序号表示说明铜生锈与氧气一定有关。
(实验反思)通过学习,他们认为铁和铜在空气中更易生锈的是______。
(探究拓展)设计实验探究铜绿受热分解的生成物是什么:(1)若有生成,检验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生成物中有氧化铜,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请猜测另一种生成物应该是______。
27.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该装置需做一点改进的是_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时,便可开始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