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版景观步行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最新版景观步行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最新版景观步行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目录一、工程概况二、编制依据、原则及目标三、施工准备工作四、施工方案五、施工进度计划六、人、材、机需用计划及进场计划七、施工平面布置图八、施工组织机构九、季节性施工技术保证措施十、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的组织保证措施十一、安全施工保证措施十二、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附:施工平面布置图施工工艺框图一、工程概况**江跨江景观步行桥工程位于**江市**广场附近的公园内,桥位处于**江两岸均为已开发多年的园林环境,桥址区河床较宽阔平缓,岸边坡均为稳定老河床、低漫滩、较平坦。

桥梁连接**江左岸与规划建设中的江心岛北岸,主桥平面采用双“V”组合而成的异形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标准宽度8m,两端各通过两处4m 宽的分岔支路与1:10折返坡道相连,折返坡道在单侧河岸处相对布置,中间设置与亲水平台等高度的连续段。

桥梁主桥段全长59.411m,单处分岔支路全长32m,1:10坡道单跑长15.25m两跑折线布置,坡道下设置扁圆形亲水平台。

亲水平台对称与桥梁中心线共设两处,标准宽度4m,标准跨径10m。

根据甲方及设计要求,为了使景观桥尽早便于使用,所以本工程开工日期定为:2018年11月7日、竣工日期:2019年6月30日。

由于工期紧张,北方气候寒冷,平均温度达到零下5℃,故本工程在2018年 11月7日~2019年4月15日为冬季施工。

二、编制依据、原则及目标1、编制依据2.1.1**江跨江景观步行桥工程的施工招标文件2.1.2、施工合同2.1.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2.1.4、《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 CJJ 69-95;2.1.5、《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2.1.6、《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1-90;2.1.7、《公路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2.1.8、当地的水文、气象及本项目的地质资料;2.1.9、业主对本工程的质量和工期要求。

及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技术规程及验收标准。

2、编制原则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为准则, 发挥企业施工管理优势,选用先进的施工技术,配备较为先进的施工设备,制定先进、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实现优质、安全、按期或提前完工的目标。

本设计仅以现有图纸为依据编制,待剩余正式施工图下发后,不当之处再作以调整。

3、目标2.3.1质量目标在公路、桥梁施工生产中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竣工工程优良品率100%。

2.3.2进度目标结合指挥部总体计划安排,制定相应“旬保月、月保年”,在有效施工天数内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设备,确保整体计划实施。

2.3.3安全目标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谁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事故的超前预测、预控、预防工作,达到“火灾、交通事故、重大伤亡事故为零”的目标。

三、施工准备工作一)施工技术准备3.1.1、施工前组织技术、生产、材料人员熟悉施工图设计文件、招标文件、检验评定标准及技术规范,进行图纸会审。

3.1.2、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报请甲方、监理工程师审核,并形成开工报告。

3.1.3、建立测量控制系统在工程开工前进行恢复定线,复核水准点并加密,核对工程量,并对所有测量进行记录,整理成资料交监理工程师核查。

按施工需要布设满足精度要求的测量控制网,并将定桩位置加以妥善保护。

3.1.4、建立试验控制系统(1)建立工地试验室,进行桥梁工程主要控制指标的检测和试验,完成砼试验配合比的试配工作。

并根据主要材料的物理性能指标、材料数量编制检、试验计划。

计算出检测频率,部分材料进行外委检验。

(2)计量器具检定:开工前,到国家承认的计量器具部门进行测量、试验仪器及施工计量器具检定,并按照检定周期按时复检。

3.1.5、根据技术规范及驻地监理要求,确定施工原始记录、检测记录等施工内业资料的填写范围及填写方法。

3.1.6、重点部位、重点工艺的施工方案质量控制措施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

3.1.7、对工程部、物资部、设备部、安全部、财务部等部门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各部门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施工材料准备3.2.1、工程开工前,按已批复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材料计划。

由项目部统一组织各种材料的采购和供应,并利用本身及当地的运输力量,购置材料。

原则是:所购材料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就近购置、择优选用”3.2.2、完成各类结构物的模板加工、验收工作。

3.2.3、重点材料如预应力材料、锚具、桥梁支座、伸缩缝等按图纸规定及规范要求定购。

三)临时设施准备临时设施的布置以方便施工、少占地、利于管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美化驻地环境为原则,并能确保施工人员和防洪防汛要求。

3.3.1、施工营地项目部设在**江江心岛内,均为板房搭设,内含项目经理部、各管理职能部办公、会议、住宿、生活等设施。

3.3.2、临时用电本工程生产、生活用电采用动力电,由业主提供的输电线路引出。

架设输电线路到桥位自设的变电室,经变电设施变压后输送到生活区及生产区。

变电室配有发电机组等自发电设备,以保证停电后能维持正常生产、生活。

3.3.3、临时用水本工程生活用水使用业主提供的自来水,生产用水采用**江水自建深水井。

3.3.4施工便道1、路基开挖开挖前在路基上放样,撒好道路边线,使路基施工范围一目了然。

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清表厚度20cm。

若路槽开挖后遇淤泥质土,则需清淤换填,采用废方换填,换填厚度不低于80cm。

2、建筑废方施工摊铺:将建筑废方用自卸汽车运到现场用挖掘机进行摊铺。

从路口依次往前推进,摊铺厚度控制在50cm左右,遇到淤泥土质采用废方回填至实际高程。

整平:采用机械整平方法,用挖掘机初步整平,用振动压路机来回进行碾压,每层不少于五遍。

碾压:碾压采用16T振动压路机,碾压时由中心向两侧碾压。

碾压过后,表面不平整处,及时用挖机将建筑垃圾补填平整。

3、面层整平基层的建筑废方施工完成后,因建筑垃圾块体较大,表面总有突出的棱角及较大空隙,采用20-40mm的砂石料填充找平,砂石料厚度约30cm。

4、临时施工便道高程表:5、施工便道简图四、施工方案(一)、围堰施工 4.1.1、施工测量1、测设前根据图纸和业主提供的测设基准资料和测量标志点,平面控制测设采用G102N拓普康全站仪控制,标高控制采用DS3 水准仪控制。

2、测设根据原有导线点,并满足通视要求,当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进行导试点加密处理,并形成闭合导线;测量精度控制:角度闭合差为±16 N(N 为测点数),坐标相对闭合差为±1/10000。

3、水准测量,根据已知水准点采取每50M 设立一临时水准点,采用往返闭合法测设,根据场地平整图标高进行标高控制。

4.1.2、施工围堰、筑岛围堰、筑岛工程的主要作用是截流、挡水,为景观桥桩基础创造施工条件。

严防涌水,避免堰堤坍塌是围堰成败的关键,为此,特作如下要求:1、堰堤及其位置符合设计规定,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实施,以利排、降水,堰堤的加固。

2、筑岛的施工流程:直接采用山皮土回填至超过正常水面高度1.5米,沿江心岛岸边开始筑岛直至8号桩基位置;0号桩至7号桩采用砂石料围堰筑岛,筑岛高度超过正常水面高度1.5米。

筑岛回填山皮土、砂石料平均宽度为55米;平均深度为5米;长度为150米。

3、围堰的施工流程:打木桩→用编织袋装土垒堰堤→填筑堰体→铺迎水面五彩布→往五彩布上铺两层编织袋装土。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图纸所示基础为独立桩基础,为保证施工进度、质量、作业面我单位准备采用土石方围堰施工,土石方配比为:1:1,上游回填宽度上口为15米,下口为30米,1:1.5放坡,下游回填宽度上口为15米下口为25米,1:1放坡。

回填高度高于水面1米,平均水深4为米,填方量约为:4万立方米,为保证围堰的质量及稳定性,有效抵抗河水的压力,在迎水面加设两道木桩间距1米,排距1.5米,木桩直径不小于10cm,并且使用五彩布做防水材料,在五彩布上使用编织袋装土进行防护,每道五彩布使用2层土袋压实。

因靠近桥体北侧驳岸、码头、平台等施工完毕,机械设备已无法通行,我单位拟考虑从江心岛向河道北侧岸边方向施工围堰,岛内修筑1条8米宽双向临时便道,岛内临时便道基层采用500厚废方、300厚砂石料,初步定于850米,实际长度根据现场需要进行调整。

筑岛围堰前河底高程与筑岛围堰后填筑砂石料高程如下表:拟进场设备卡特320一台;大宇225一台;160推土机两台;50铲车一台;大型翻斗车六台;16吨压路机一台。

4、为保证围堰的质量和稳定性、有效抵抗河水的压力,堰堤应筑成向迎水面拱的弧形,拱起高度为河宽的10%,并不小于2 米,在堰堤背水一侧边坡中打两排木桩加固。

木桩的稍径不小于 10 厘米、长为4~6 米,排距1.5 米,桩距1.0 米交错排列;在木桩的内侧用装满粘土的编织袋筑2 米宽的小堤,后填筑堰体。

土石方工程至少3.0 米宽。

在堰体迎水面满铺一层五彩布,并铺往河床一侧不少于2 米,上下层五彩布搭接长度为1 米,其余接头搭接为 0.5 米,最后在五彩布上覆盖一层编制袋装土。

5、填筑堰堤的材料应以土石料各一半为宜。

当堰堤填到一定宽度后,应在迎水面一侧填筑厚度为0.5~1.0 米的一层粘土层,以利阻水、减少渗水、漏水。

填筑可从两边向中间进行。

6、围堰完成后,应立即将堰内水排干和清除河底的淤泥。

整体铺设2.5m厚的砂石料以便于打桩机进场施工。

4.1.3 、排水、清淤由于工期紧张,河塘淤泥成流塑状,稳定性极差,难以按正常施工。

针对此难点,经我相关部人员共同研究讨论,决定采取半干法清淤方案:先进行排水;待水充分排干后,从一侧倒干土与淤泥进行拌合(比例为1:1),使流塑状淤泥变为塑状,便于机械施工,清完一段淤泥后及时回填山皮土,压实,形成一条临时便道,以利于后续施工;逐段向前推进完成清淤,回填山皮土。

1)、清淤施工工艺清淤施工工艺图现场勘查——材料——机械准备——测量放样——排水——拌土清淤——逐段推进——清淤完成2)、清淤施工方法(1)、进行现场勘查,查看现场地质水文情况,选择、准备好适合的材料、机械设备。

(2)、根据图纸进行测量放线,定出清淤范围。

(3)、充分排干水分。

(4)、从一侧倒干土与淤泥进行拌合(比例为1:1),使流塑状淤泥变为塑状,因难于装车,先把淤泥堆放在旁边场地晾晒,晾晒完成后再二次装车倒运走;清完一段淤泥后,及时回填山皮土、压实,形成一条临时便道。

(5)、逐段向前推进,直至清淤完成。

淤泥弃置弃土点,运距暂定10km。

3)、清淤注意事项(1)、拌土量需根据淤泥情况现场灵活处理。

若1:1比例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需适当增加拌土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