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家庭教育比社会更重要
礼仪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古有孟母三迁,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
《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
"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
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
由此可见,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是家庭的一个主要职能。
从家庭产生的那一天起,家庭就担负着子女的教育任务,只要家庭存在,就必须行使这种教育职能。
因此,家庭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现象,家庭教育的对象是子女,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有用之人,是每一个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最关心的问题。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离不开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条件,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家长用心,孩子不用心,不成;孩子上进,家长不合格,也不成;只有当家长的良苦用心与孩子的个人努力有机结合,配合默契,才能收到最佳教育效果,使子女成才。
听其道信其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相信父母的榜样作用
有人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
一位老师曾当作笑料向我讲述了他和儿子的一段对话。
老师说:“儿子,你这几天总玩游戏机,就不能控制一下自己,把精力用到学习上吗?”儿子回答说:“你还说我呢,爷爷经常告诉你不要在外面喝酒唱歌。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总之,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
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孩子从生下来就在父母的怀抱里成长,父母不仅给孩子以生理基因优势的遗传,而且给其以人格品质的塑造。
从混沌初开的孩童到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的成人,这个成长的历程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这便是育人先育己。
对完善孩子的人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家庭教育做好了,孩子才有为国的思想,才有精忠报国的精神。
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自强不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即使是在事业上不能取得骄人的成就,但积极的人生态度本身,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教育和激励。
古语有云“人之初,性本善。
”孩子的“本初”来自于家庭。
所以家庭教育比社会教育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