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沙市八年级物理竞赛复赛试卷与答案

长沙市八年级物理竞赛复赛试卷与答案

2017年长沙市八年级物理读书竞赛复赛试题考试时间: 2017年3月26日(周日)考生注意:1. 本学科试卷共三道大题,16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量60分钟。

)1.在晴朗的夜空,我们很容易找到北斗星与北极星,如图所示。

天刚黑下来的时候,我们观察并记录一次北斗星与北极星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半夜的时候,我们再次观察并记录北斗星与北极星相对于地面的位置。

比较这两次的记录结果,我们会发现相对于地面( ) A .北斗星和北极星都是运动的 B .北斗星和北极星都是静止的 C .北斗星是运动的,北极星是静止的 D .北斗星是静止的,北极星是运动的2.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上,小亮注意到发令台上有一块“板子”,如图所示。

关于这块板子的作用,他做了如下猜想,其中正确的是( )A .主要用来反射发令枪的枪声,所以必须正对着终点计时裁判的方向B .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所以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C .主要用来减弱噪声,所以要把它放在看台和发令枪之间D .主要用来遮阳,所以要把它放在裁判员的头的上方3.如图所示的两个完全一样的陶瓷杯中分别装有半杯刚冲好的热茶和半杯冷牛奶,如果将它们混合在一起,想尽快做一杯温度尽可能低一些的奶茶,以下方法效果最好的是( )A .将热茶冷却2min ,之后再把冷牛奶倒入热茶杯中B .把冷牛奶倒入热茶杯中,再冷却2minC .把热茶冷却2min ,之后再把热茶倒入冷牛奶杯中D .把热茶倒入冷牛奶杯中,再冷却2min4.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

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2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7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 C.汽车的速度是32.9m/s D.汽车的速度是30m/s5.初春一个晴朗无风的上午,两个小朋友在户外活动时,各自分别用吸管和玩具泡泡枪将肥皂泡吹出,发现肥皂在空中轻盈飞舞,如图所示。

两位小朋友利用不同工具沿水平方向将肥皂泡吹出后,关于肥皂泡在空中沿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会直接持续下降直至落地B.都会先上升,再持续下降直至落地C.使用吸管吹出的肥皂泡有可能会先上升,再下降直至落地D.使用玩具泡泡枪吹出的肥皂泡有可能会先上升,再下降直至落地6.实验室常用的弹簧秤如图甲所示,弹簧的一端与连接有挂钩的拉杆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外壳上的O点,外壳上固定一个圆环,整个外壳重为G,弹簧和拉杆的质量忽略不计。

现将该弹簧秤以如图乙和丙的两种方式固定在地面上,并分别用同样的力F0(F0>G)竖直向上拉弹簧秤,则稳定后弹簧秤的读数分别为()A.乙图读数为F0﹣G,丙图读数为F0+GB.乙图读数为F0+G,丙图读数为F0﹣GC.乙图读数为F0,丙图读数为F0﹣GD.乙图读数为F0﹣G,丙图读数为F07.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

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和压力F甲、F乙的关系是()A.p甲<p乙,F甲>F乙B.p甲<p乙,F甲<F乙C.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8.照相时,选择不同的“光圈”以控制镜头的进光面积;选择不同的快门速度,以控制镜头的进光时间。

两者结合的目的是使底片受到的光照能量保持一定。

“光圈”通常用22、16、11、8、5.6、4、2.8等数字代表,22就表示此时镜头透光的直径是它的焦距f的1/22,依此类推。

曝光时间的长短由叫做“快门”的机构控制,通常用500、250、125、60、30、15等数字代表,500就表示此时曝光的时间是1/500s,依此类推。

现在通过试拍摄已经知道,光圈、速度的最佳曝光组合是5.6和60,如果为了其他需要而必须选用2.8的光圈,应该选用的快门速度是( )A .250B .125C .60D . 30二、填空题(本题共36分,每空4分,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空白处,不要求写出解答过程。

) 扭转形变,卡文迪许采用了光放大的原理,如图所示,图中悬挂在石英丝下端的T 形架的竖直杆上装一块小平面镜M ,M 可将由光源S 射来的光线反射到弧形的刻度尺上(圆弧的圆心即在M 处)。

已知尺子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 ,若反射光斑在尺子上移动4πcm ,则平面镜M 转过的角度是10.当物体距离凸透镜12cm 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移动4cm ,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 范围是 ;要将该透镜当放大镜使用,物体应 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11.如图所示,有两本完全相同的书A 、B ,书重均为5N ,且均无封面和封底,若将两本书等分成若干份后,交叉地叠放在一起置于光滑桌面上,并将书A 固定不动。

用水平向右的力F 把书B 抽出.现测得一组数据如下:(1)若将书分成64份,力F 应为 。

(2)该书总的纸的张数为 。

12.如图所示,甲、乙两车都沿斜面向上运动,两车内都用细线悬挂一小球,当小球都与小车相对静止时,甲车内悬线正好在竖直方向上,乙车内悬线与斜面垂直,则甲车在做 运动,乙车在做 运动。

1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面上,它们对水平表面的压强相同。

甲的重力为G 甲,边长为h 甲;乙的重力为G 乙,边长为 h 乙;如果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切去厚度为h 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剩余的部分上,若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和p 乙,则P 甲 (用题目中给出的字母表达)。

比较P 甲和P 乙大小关系有P 甲 P 乙(选填“>”“<”“=”)三、综合应用题(第14题8分,第15题12分,第16题12分,本题共22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14.(8分)如图所示,小明将较粗的铜丝绕成圈,由上向下罩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发现虽然并没有隔绝空气,但是火焰明显变小,甚至熄灭。

请你说明这个现象其中的道理。

15.(12分)为了保护环境,治理水土流失。

某中学环保兴趣小组进行了河水含沙量的模拟研究。

他们在一个量筒里放入一定量干燥的“沙土”,再倒入一定量清水,并调整加入清水量以配制成不同密度的泥沙水。

经过测量,他们画出了泥沙水的密度ρ泥水与含沙量x (即每立方米泥沙水中所含泥沙的质量)的图象,惊喜的发现此图象为一条直线。

他们经过努力,用所学知识证明了泥沙水密度与含沙量为一次函数关系,其关系式为:ρ泥水=ρ水+kx ,其中k=1﹣沙水ρρ(k >0是常数) (1)请你推导出泥沙水的密度ρ泥水和含沙量x 之间的关系式.(2)在某次山洪冲刷地面时,他们测定了洪水中的含沙量:他们共采集了40L 的水样。

称得其总质量为40.56kg 。

已知干燥的泥沙的密度ρ沙=2.4×103kg/m 3。

求: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是多少?16.(12分)两名同学在周长为100m 的圆形冰面上一起进行溜冰活动,活动规则如下:两人必须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圆形跑道匀速运动,规定每人都要完成2500m 。

由于两人出发速度不同,速度快的同学超出一圈追上速度慢的同学时向前推一把,于是双方正好“互换速度”;原先速度慢的同学由于速度变快,从而会超出后面的同学一圈,此时也向前推一把,双方再次“互换速度”…如此循环下去,当双方都完成了活动规定要滑的圈数时,最后到达终点的同学所用的时间将记为该组的成绩。

假设这两名同学的出发速度分别为10m/s 和8m/s ,则该组同学的成绩为多少秒?2017年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八年级复赛参考答案9. 1.8°10.6 cm <f <8 cm 靠近11. (1)若将书分成64份,力F 应为190.5N ; (2)该书的页数为64页;14. 参考答案(1)铜是导热性良好的金属,传热快,火焰产生的热量迅速被铜吸收并传递;(3分) (2)当燃烧产生的热量被铜吸收而带走,火焰周围温度降低;(3分)(3)当蒸发的蜡油与氧气混合气的温度低于其燃点时,火焰便会变小,甚至熄灭。

(2分)15.解:(1)设含沙量为x ,则体积为V 的泥沙水中,沙的质量为m 沙=xV ,(1分)由密度公式ρ=V m 可知:沙的体积为V 沙=沙沙沙ρρxVm =,(1分) 水的体积为:V 水=V ﹣V 沙=V ﹣沙ρxV =V (1﹣沙ρx),(1分) 水的质量为:m 水=ρ水V 水=ρ水V (1﹣沙ρx),(1分) 水与沙的总质量为:m =m 水+m 沙=ρ水V (1﹣沙ρx)+xV ,(1分) 泥沙水的密度:ρ泥水=x x VxVV )-1(+) x(1﹣+) x(1﹣沙水水沙水沙水ρρρρρρρ+==(1分) 设k =1﹣沙水ρρ,则ρ泥水=ρ水+k x ; (1分)(2)由题知,泥水的密度: ρ泥水=泥泥V m ==1.014×103kg/m 3 (1分)由于沙水ρρ=≈0.417, (1分)则,k=1﹣沙水ρρ=1﹣0.417=0.583,(1分)根据ρ泥水=ρ水+k x 可得:x==24kg/m 3,(2分)答:(1)泥沙水的密度随含沙量x 变化图象如图所示; (2)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为24kg/m 3。

16. 解:(1)设开始时甲快、乙慢,甲要追上乙,甲应比乙多跑一圈,耗时t , 则10m/s ×t ﹣8m/s ×t =100m ,解得t =50s ,(2分)S 甲=v 甲t =10m/s ×50s=500m ,(1分) S 乙=v 乙t =8m/s ×50s=400m ,(1分)即:甲滑了5圈500m、乙滑了4圈400m,甲刚好追上乙,该过程甲乙共滑行900m、用时50s,(2)接下来是乙追甲,也是50s,乙滑500m,甲滑400m,乙追上甲;(1分)如此反复,两人你追我追,共有5次追上和被追上,用时250s,(2分)在这过程里,甲有3次滑500m,2次滑400m,共跑2300m;(1分)乙有3次滑400m,2次滑500m,共跑了2200m,(1分)照这样算来甲还有200m,要用8m/s去滑,到达终点还要25s;(1分)乙还有300m,用10m/s去滑,到达终点还要用时30s,(1分)由此可见,他们的总成绩应该是250s+30 s=280 s。

(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