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东海中学八年级物理竞赛试卷及答案

2019年东海中学八年级物理竞赛试卷及答案

2011年东海中学八年级物理竞赛试卷(2011.06)班别 座号 姓名 评分一、选择题(以下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宇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30分)。

1.有一种说法叫做“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齐着水面所在位置往下,出现了―层均匀分布的小水珠。

关于出现小水珠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是水的蒸发现象B .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 .是水分子的扩散现象D .是缸有裂缝,水渗了出来2.关于光信号在光纤中的传播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是靠光纤壁不断的反射而向前传播的B .就象电流沿弯曲导线那样传播C .就象水流沿弯曲水管流动那样传播D .是靠光纤壁不断地折射向前传播的3.如图1所示,M 、N 为某一透镜的主光轴,若将点光源置于A 点则成像于B 点,若将点光源置于B 点则成像于C 点,已知AB >BC ,则以下有关透镜的种类和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透镜是凸透镜,位于A 点左侧B .透镜是凹透镜,位于C 点右侧C .透镜是凸透镜,位于C 点右侧D .透镜是凹透镜,位于A 点左侧 4.小明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将它分别置于甲、乙两杯液体中观察到静止时的情形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铅笔在甲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B .铅笔在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C .乙杯液体的密度较大D .甲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5.如图3所示,房间内一墙角处相临两墙面挂了两个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在该墙角紧靠镜面处放有一个脸盆,盆内有水。

某同学通过镜面和水面最多能看到自己像的个数为( )A .3个B .6个C .9个D .无穷6.用水壶烧开水,当水沸腾的时候,在壶嘴外面较大范围内都有“白气” 出现,但最靠近壶嘴附近一段距离却没有“白气”,主要原因是( )A .靠近壶嘴的地方没有水蒸气B .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较低C .靠近壶嘴的地方水蒸气运动得太快D .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较高7.向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会听到响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响声的变化比较明显的是( )A .声音越来越大B .声音越来越小(图2) (图1) B C(图3)(图4) A BC .音调逐渐升高D .音调逐渐降低8.甲、乙、丙三个学生分别用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测出水银柱长度分别是752mm 、75.6cm 和0.76m 。

己知其中一人的管内漏进了少量空气,另一人管子略有歪斜,则测量结果不准确的是( )A .甲、乙B .乙、丙C .甲、丙D .无法确定9.如图4所示,杠杆OA 以O 为支点保持静止,则下列关系能够满足的是( )A .OB OA F F =21 B .OAOB F F =21 C .OA OB F F >21 D .OA OB F F <21 10.如图5所示,在内壁光滑的无底圆筒中放有两个大小不同、重分别为10N和20N 的光滑圆球A 和B ,则B 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 )A .等于30NB .大于30NC .小于30N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如图6所示,甲、乙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F 1和F 2的作用下,以相同的速度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已知F 1=9N ,F 2=5N 。

则甲物体对乙物体产生的摩擦力大小为 N ,方向 ;水平桌面对乙物体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N 。

12.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将它放入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96℃,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读数6℃。

现将该温度计挂在房间的墙上,观察它在一天内读数的变化,最高读数为33℃,最低温度为15℃,则这一天内房间里的最高温度比最低温度高出 ℃。

13.世界上最早的温度计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1564-1642) 于1593年发明的。

他的第一只温度计(如图7所示)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带有核桃大的玻璃泡。

使用时先给玻璃泡加热,然后把玻璃管插入水中,带颜色的液体就顺着玻璃管升上去,这样就做成了一个温度计。

当气温升高时,玻璃管中的液面应该________。

但这种温度计,受外界大气压强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测量误差大。

当气温没有改变而大气压减小时,由玻璃管中的液面变化,观察者会误认为是气温________。

14.如图8所示,杯子中装满水,现向杯中轻轻放入一个小木块,使小木块漂浮在水面,同时溢出部分水,则放入木块后,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将 ;如果在装满水的杯中放入一铁块,则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将 。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15.图9是一个足够长,粗细均匀的U 形管,先从A 端注入密度为ρA 的液体,再从B端注入密度为ρB 、长度为L 的液柱,平衡时左右两管的液面高度差为2L ,则ρB 与ρA 的关系为 (选填“ρB =2ρA ”或“ρA =2ρB ”)。

现再从A 端注入密度为ρc 的液体,且ρc =21ρB ,要使左右两管的液面相平,则注入的液柱长度为 (用含有(图5) (图6) (图7) (图8)油量表 油箱 进料“L ”的代数式表示)。

三、作图与分析(20分) 16.(4分)如图10所示,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B ,水中另有一发光点C 。

人在空气A 处看到B 在水中的位置就是C 在水中的像的位置。

画出:(1)B 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通过A 点的光路图;(2)C 发出的光通过A 点的光路图。

17.(4分)如图11,作出吸附在竖直磁性黑板上静止的棋子所受力的示意图。

18.(4分)为什么汽车前灯的玻璃灯罩要用有一些横竖条纹的玻璃(如图12所示)制成。

19.(4分)如图13为输电线路中常用的油浸自冷式变压器。

变压器内部的铁芯、线圈就浸没于变压器油(一种矿物油,也称导热油)中。

变压器工作时,铁芯、线圈会发热。

这些热量主要通过导热油并流经变压器外部的一根根金属管道散发到空气中,从而使铁芯、线圈的温度不会升高太多,以确保变压器的安全运行。

请回答:(1)变压器外部的散热器为什么做成管道状?(2)变压器的上部有个油箱,其侧面有一个油量表。

油量表就是一根上、下两端均开口并插入油箱中的玻璃管。

电工通过观察玻璃管中油面的高度来判断油箱中油量的多少。

请问:设计这一装置利用的主要物理知识是什么?(3)从图13我们发现:变压器外部的散热管道都是沿竖直方向而不是沿水平方向分布的,这是为什么?(4)正常情况下,变压器油箱中的导热油是绝对不允许装得满满的,这是为什么?20.(4分)如图14为农用扬场机的示意图。

谷物脱粒后,谷粒、糠皮及少量碎石的混合物在快速转动的轮W 和皮带B 的带动下被抛出,谷粒、糠皮、碎石落地的远近不同,从而形成1、2、3三堆,达到分离的目的。

这三种东西中哪一种的落地点距扬场机最近?哪一种最远?同样大小的谷粒和小石块,为什么落地点的远近不同?(图10)(图11) 水空气眼 C B (图12) (图13) (图14)四、实验探究(15分)21.小刚家的一个水龙头拧不紧,水一滴一滴不停地滴落到地上。

小刚发现,在耳朵听到前一滴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看到下一滴水刚好开始下落。

他为了测算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和一天来浪费的水量,找来秒表和卷尺。

首先量出水龙头口离地面的高度h,再用秒表计时。

计时的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一直数到“n”时,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

(图15)(1)(4分)写出用上述测量方法表示水滴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v的表达式。

(2)(4分)小刚测得h=1m,当数到n=10时秒表的示数t=5s,则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v是多少?(3)(4分)若每滴水质量是0.2g,则一昼夜要浪费多少kg水?(4)(3分)考虑到声音传播的速度远小于光的传播速度这一因素,上面测出的水滴的平均速度会有一定的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五、计算(15分)22.用一根1m长的均匀直尺,在中点处用细线悬挂起来,若在直尺的一端距中点20cm处挂一块矿石,在另一端距中点30cm处挂100g的砝码,此时直尺恰好平衡。

如果将矿石完全没入水中,但不会碰到容器侧壁和底部,则砝码向中点移动5cm时,直尺又能平衡,求矿石的密度。

八年级物理竞赛试卷参考答案(2011年6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5:B A A C B 6-10:D C C D A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5 水平向左 4 12.20 13.下降 升高14.不变 变大 15.ρA =2ρB L 32 三、作图与分析(共20分)16. 17.18.汽车前灯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罩相当于一些小棱镜,灯泡发出的光经反射镜反射后近似平行光向前射去,通过灯罩上这些小棱镜折射后分散到需要的各个方向,使光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路边的景物及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3分)同时可以增加玻璃罩的机械强度,使其更坚实。

(1分)19.(1)扩大散热面积(或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连通器中的同种液体,静止时的液面是相平的。

(或连通器原理)(3)管道沿竖直方向便于变压器中的导热油形成对流,增强散热能力。

(4)若变压器油箱中的导热油装得满满的,则发热膨胀的导热油会把变压器胀破,造成事故。

20.谷糠的落地点距扬场机最近,小石块最远。

同样大小的谷粒和小石块,虽然飞出时的速度相同,但是由于质量不同,惯性也不同。

谷粒质量较小,则先落地,飞行距离短;小石子质量较大,则后落地,飞行距离长。

四、实验探究(15分)21.(1)v =(n-1)h/t ;(2)1.8m/s ;(3)31.104kg ;(4)偏小。

因为在看到“下一滴水刚好开始下落”的同时,耳朵听到“前一滴水滴在地上的声音”,也就是测得的时间等于水滴实际下落的时间与声音传播到人耳的时间之和,即用以上听声的办法测得的时间偏大(或测得的高度偏小),故水滴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五、计算(15分)22.ρ石=6.0×103kg/m 3。

水 空气 眼 C B A B' f G F。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