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类节目浅析NEWSWORLDI声屏世界调解类节目浅析.李恒万传亮【摘要】电视媒体的调解类栏目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在得到观众认可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本文重点分析此类栏目的特点和优势,并对节目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以更好地服务百姓,服务社会. 【关键词】调解类栏目特色优势大众传播具有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等方面功能,这些功能在现代社会中不断被强化.当前,在我国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被过度应用,各种娱乐节目占据黄金时段.在广电总局限娱令出台之前就有专家学者提出了这样的思考:在电视媒介商业化的进程中是否只关注商业利益,只注重娱乐功能,而忽视电视媒介的其他功能,如教育和服务大众的功能.一些电视台也正看到了这一问题和广电总局对娱乐节目进行限制的趋势,推出了新的节目形式——调解纠纷类栏目.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节目有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第三调解室》,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的《非常帮助》等.对于调解纠纷类栏目的定义,笔者以其内容是否具有调解性质为依据,这类栏目涉及的内容多以百姓EI常生活中的矛盾纠纷为主,通过在节目中展现纠纷的产生,激化,调解和和解过程,向受众传达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普遍适用和认可的道德标准.在这个意义上,调解类栏目是大众传播教育和服务大众功能的一种体现.CSM对2011年上半年调解类栏目的调查数据显示,71个城市中共有38个频道播出了调解类栏目,大部分节目为专题类节目(29档),少部分为生活服务类节目(9档),其收视率也较高.以江西卫视《金牌调解》栏目为例,晚间21点档市场份额达到15%.这说明调解纠纷类节目在起步阶段受到观众的普遍好评.本文对此类节目的优势和特色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一,调解类节目的特色和优势1,发挥媒介的社会服务功能,为难解了广告竞争的白热化,没有雄厚的财力作支撑是很难在宝贵的广告时间赢得一席之地的.那么,那些想做广告但又没有足够财力的企业该如何是好呢?植入式广告无疑成为了一剂良药.由于各大电视媒体纷纷开始主打电视剧这张牌,那么在电视剧当中合情合理地植入一些产品既可以解决媒体时间不足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广告主资金不足的窘境,可谓是一举两得.诚然,对于植入式广告不同人有不同的见解,但是笔者认为只要植入式广告不影响影片的完整性与关联性,适当的商业元素受众也是可以接受的,关键是一个度的合理把握问题,只要植入式广告符合相关规定就没有必要对它拒之千里.事实上,相较于插播广告, 植入式广告可以通过与故事情节的完美结合很容易的被消费者接收,真正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这也将是未来广告发展的一个趋势.562o12~1IPl四,实施全媒体战略,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影响力"限娱令"主要是针对电视媒体泛娱乐化倾向而出台的一项措施,但对于那些以娱乐节目立台的电视媒体冲击力可见一斑.因为"限娱令"对娱乐节目数量的限制,很多卫视不得不砍掉一些虽然不是王牌娱乐节目但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栏目,这就难免造成观众的流失和影响力的下降.但是由于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出现, 又为各大卫视的节目资源整合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青海卫视被第一财经收购之后就走了一条全媒体的道路,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可以利用三网融合的技术把一些原本在电视上有一定影响力但现在不得不下线的栏目转移到网络媒体之上,改出网络版,这样不仅可以保留住原来的节目还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实现实时互动,及时得到受众的反馈,对于栏目的改进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此外.现在手机媒体,ipad等新潮电子产品也给电视媒体的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媒介之间的资源整合是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实施全方位的媒体战略可以最大限度的争取受众,对于媒体自身影响力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限娱令"将对2012年省级卫视的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对于各大电视台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这个转型时期,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用积极有效的办法来应对,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赢得生存与发展.应对"限娱令"的方法还有很多,在此笔者仅仅谈论的是自己的一些浅显看法,以期对我国电视媒体的发展有所裨益.口(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责编:周蕾iir闻啦带声屏tt界lNEWSWORLD纠纷提供讨论调解的平台.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存在着许多琐事纠纷,而其中大部分法律难以判定孰是孰非,这就需要引入调解机制.过去法院一直是调解纠纷的平台.随着电视媒体的介入,它使老百姓把家庭,朋友,邻里之间的纠纷摆在主持人, 调解员,律师,心理专家以及观众面前,纠纷双方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下充分陈述事实和表达观点,并借助律师,心理专家和调解员的帮助找出产生纠纷的症结所在, 进而提出令双方都能接受的调解方案,最终达到化解纠纷的目的.电视媒体介入百姓纠纷问题是媒体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 也迎合了纠纷双方愿意将事实呈现给更多观众让大家评判的心理,因为在纠纷中双方都有理可依.通过这个平台纠纷双方可以得到有关专家和观众更多的意见反馈,对解决纠纷和确立评判标准大有裨益.2,以贴近性获得受众关注现有的调解类节目体现了贴近性原则.第一,案例选择贴近生活.此类节目中的案例多涉及房产,赡养老人,爱情,婆媳等纠纷,而这些纠纷普遍存在于观众的身边甚至自己的生活之中,因而此类纠纷的调解受到了关注,另外纠纷顺利调解也为观众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问题提供了评判的标准和模板.第二,案例选择贴近地域.在CSM的调查中我们看到播出调解类栏目的频道中以地面频道为主(占34个频道),调解类节目的素材多取自当地,共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理念,让本地观众具有贴近感, 因而对案例更加关注.第三,节目中相关环节的设置使节目更贴近受众.有些调解节目走进居民社区与居民现场互动,如杭州西湖明珠频道的《和事老》;有些节目在民间海选调解员,如河北农民频道的《非常帮助》;有些节目则开通微博与观众互动讨论,如上海娱乐频道的《新老娘舅》,这些内容的设计使观众尽可能地参与到节目中来,使节目的贴近性大大加强.3,引入法律机制,使调解具有法律效力.引入法律机制是调解类节目的一大亮点,使得此类节目真实性得到保证的同时更具有说服力,更容易为受众关注和信任,对于节目品质的提升甚至是打造品牌赫闻咄譬都很有帮助.目前北京科教频道《第三调解室》和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已成功将法律机制引入节目,纠纷双方签订的调解方案具有法律效力.这两档节目的社会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加,北京很多观众询问如何上《第三调解室》节目,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更是受到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良好的法制宣传效果.4,节目的表现形式和叙事手法,使节目更具有感染力.此类栏目在调解过程中辅以电视特有的表现形式以及叙事手法, 使案例突出矛盾,更具悬念,更吸引观众. 目前的调解类节目几乎调动了所有的电视节目表现形式,包括访谈,外拍,现场讨论,情景重现等,这些表现形式加上叙议结合的叙事手法使得节目的感染力增强, 其传播效果也事半功倍.二,对此类节目发展的几点建议当前调解类栏目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更好地发展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调解类栏目在发展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从节目内容上看,应该坚持贴近性原则,同时要保证案例的真实性.随着调解类栏目的热播,各电视台逐渐形成竞争格局,在竞争中节目必须本着真实,贴近生活的原则,不应为了追求商业利益选取过于离奇的案例,也不能编造案例欺骗观众.近期,石家庄某电视台播出了一期调解父子纠纷的节目,引起社会很大反响, 但经证实节目系编造,因而受到广电总局停播一个月的处罚.这个案例给此类节目敲响了警钟,同时也值得相关节目制作人员的反思.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栏目正是秉承这一原则,关注百姓普通生活, 不追求刺激,离奇,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该栏目强调"真实性",强调"调解"本身的法律和教育意义,为每一对来上节目的当事人解决实际问题,树立了良好的口碑.2,从节目形式上看,应加强与受众和政府的互动,同时借鉴其他节目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由于调解类节目多涉及本地案例,一方面电视台可以寻求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办节目,另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与当地观众进行互动,这样节目成为当地政府和居民间一座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有利于节目实现教育受众服务大众的功能.另外我们看到不同调解纠纷栏目的表现形式各异,各节目在发扬优点的同时应借鉴其他节目的成功之处,更好地为当地群众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对电视表现形式和叙事手法的运用也要有一个度,要在保证节目真实,不对调解双方造成伤害的基础上丰富表现形式和手法.3,从节目经营角度看,有实力的节目可以考虑打造品牌.目前调解类栏目有一个稳定的受众群,特别是在当地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很多调解类节目在当地已成为知名节目,有实力的电视台可以借此机遇进一步完善节目,进而打造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调解节目品牌.一方面打造品牌可以扩大节目影响力,使观众对节目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加强,有利于节目获取更丰富的案例资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节目招商及创收,利用创收所得还可以进一步完善节目.笔者认为现在很多调解类栏目有打造成品牌栏目的可能,如《第三调解室》,《金牌调解》,《新老娘舅》等,关键是这些节目不能满足现状,应抓住机遇打造品牌,有利于节目发展的同时在高知名度的基础上更好地为当地百姓解决纠纷,宣传法制建设.结语从调解类节目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调解类节目展现了自身的优势,在区域范围内得到了当地观众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今后的发展中此类节目在面临市场竞争时,应在保持节目优势和服务观众的前提下,从节目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着手不断完善节目,力争打造精品,更好地与各地政府部门合作,增强法制宣传效果,促进社会和谐.口参考文献①冯波,《调解类节目"收视之道"解析》,/index.php/knowIedge/ShowhrtiC1e/kaid/403②金牌调解))栏目收到良好法制宣传效果,/f—zxc/showmsg.aSp?name=%B7%A8%D6%C6% D0%FB%B4%AB&ID=I9530(作者:均为;.-I~k大学新闻学专业在读硕士)责编:姚少宝2ol2年第1期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