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寒邪的致病特点与预防

寒邪的致病特点与预防

龙源期刊网
寒邪的致病特点与预防
作者:孙清廉
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0年第02期
寒为中医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一,是最常见的致病原因。

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和环境因素有关。

寒为冬季的主气,其致病有内寒、外寒之别。

内寒为机体阳衰气虚、机能衰退的一种表现,阳虚阴盛、失去温煦,所以寒从内生(多与肾有重要关系);外寒则指受外界寒邪而言。

内寒、外寒虽有区别,但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阳虚内寒之人容易感受外寒;而外寒侵入机体,时间久而不散,又常损伤机体内阳气,导致内寒阴盛,易引发多种病变。

寒邪的致病特点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为阴气盛的表现,即所谓“阴盛则寒”,“阴盛则阳病”。

阳气受损,失去了正常的温煦气化作用,最易出现机能减退的寒证。

若外寒侵犯肌表就会出现恶寒、肌肉关节冷痛等症状;寒邪直中脾胃,则可能出现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等症状;若脾肾阳虚还可能出现畏寒肢冷、腰膝酸痛、水肿腹水、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等症状;若心阳受损则可能出现胸闷疼痛、心悸等症状,最易诱发心梗等心血管疾病。

寒性凝滞閉塞; 凝滞闭塞即凝闭不通之意。

人身气血之所以运行不息,通畅无阻,全凭一身阳和之气,温煦其间。

气血经脉之所以会凝闭阻滞不通,大多由于阴寒偏盛、阳气不能振奋所致,故临床凡因寒邪凝滞、不通而痛者,总以温阳散寒为治疗大法。

寒性收引敛缩; 收引敛缩即收缩收敛牵引之义。

《素问》说:“寒则气收”,如寒邪侵犯肌表,毛窍收缩,卫阳闭塞,可致恶寒发热,头身痛、脉紧;寒客经脉关节,可使肢体屈伸不利,经脉拘急,疼痛麻木不仁。

预防寒邪的保健措施
避寒就温; 严寒是冬季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故防寒保暖、避寒就温为冬季保健之首要措施,特别是婴幼儿、年老、体弱和阳虚怕冷体质者更应注意。

首先要加强居室的保温措施,冬季的居室(特别是老年人)温度宜保持在18℃以上,最好保持恒温(最高不宜超过25℃)。

在气候骤变、大风降温、寒潮过境时最好不要出门。

平时要特别注意头颈、胸背、腹部、腰膝和足部的保暖。

俗语说:“寒从脚下起。

”所以,尤其要重视足部的保暖,穿棉鞋或毛皮鞋,穿棉袜或毛线袜,鞋袜要松软整洁,防止板硬潮湿。

防止汗多; 冬主闭藏,宜敛阳护阴。

汗为心液,若严寒季节,因激烈运动、劳作等原因,导致汗液过多不但耗液伤阳,汗后寒湿较重,还易引发肌肉关节酸沉疼痛,使风湿等疾病复发与加重。

故冬季要尽量防止汗多伤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