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企业核心人才流失
发表时间:2011-10-12T13:32:19.617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9期供稿作者:刘志红[导读] 薪酬待遇不能满足人才的要求。
知识型员工的能力与贡献差异很大。
刘志红(潍坊市经济学校山东潍坊262200)
摘要:核心人才,往往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盛衰存亡。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吸引和利用人才方面获得了很大的自由度,同时在如何留住人才的问题上也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战。
中小企业核心人才的流失是企业领导者最为头痛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核心人才流失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留住人才的策略思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核心人才竞争性薪酬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优秀企业的人才流动率应在15%左右。
然而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动率接近50%,而有一些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率竟达到了70%;而且中小企业寿命短,平均只有2.9年,最长也不过5年。
面对如此高的流失率,中小企业应当如何应对呢?如何留住为企业创造了80%价值的员工以及如何激励这部分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针对此种现状,分析原因及采取对策如下:
一、中小企业核心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1、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
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是企业为对企业当中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利用而建立起来的。
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往往不健全、不合理,而落后的管理机制会使企业员工缺乏归属感,对企业的忠诚度不够高,从而使核心员工萌生去意。
2、不利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凝聚力的软环境,中小企业通常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借助企业文化改善工作环境、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的认识不足。
海尔之所以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工厂一跃成为世界五百强之一,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赛马不相马,人人是人才”的人才观、“先谋势后谋利”的战略观等一系列优秀的企业文化。
优秀企业文化会吸引优秀的人才,并激励优秀人才奋起直追,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与自身的全面发展。
3、薪酬待遇不能满足人才的要求。
知识型员工的能力与贡献差异很大。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核心人才除了生理的需要,他们更关注自我实现的需要即精神方面的需要。
然而在中小企业,往往不能做到两全,尤其是精神方面的需要,如利润与信息分享需求、终身就业能力提高的要求、工作变换与流动增值的需求、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需求。
更多的时候,不能使薪酬与员工的贡献挂钩,使员工的积极性遭受打击。
4、没有为员工提供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
很多人进入企业往往找不到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职业发展阶梯不是很明晰。
员工进入公司,除了进行必要的导向培训,还要向员工灌输一些关于其职业生涯的知识。
二、解决中小企业核心人才流失的对策
1、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包括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招聘管理、培训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员工关系等一系列的活动,各个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能顾此失彼。
一套系统的管理体制自然会吸引人才。
2、构建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凝聚企业员工、打造企业战斗力的基本保障。
因此,企业要想留住优秀人才,必须在企业文化方面着眼,培养其对文化的理解与依存,在现实生活与精神文化中找到立足点,在面临外部诱惑的条件下做出正确的取舍,以良好的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如果企业一味地追求利润和忽视文化的作用,进而也会忽视员工。
3、建立竞争性的薪酬体系。
薪酬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的流向,是激励一个人的重要手段。
竞争性薪酬是指一个企业的薪酬水平与其它企业的薪酬水平相比较时的竞争力。
企业若能将薪酬水平定在竞争对手之上,对核心员工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提高人才的满意度,将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有利于刺激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要最大限度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应当在建立科学的薪酬与激励体制上下功夫,解除人才后顾之忧,增加对企业的忠诚度。
企业也要根据人才的不同特点“按需激励”、“适时激励”、“适度激励”,注重激励的有效性、公平性、层次性、持久性,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发挥激励机制的效能。
4、健全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要实现人才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互动,没有人才的职业规划是无法留住人才的。
职业发展,从个人角度来说,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做出更多贡献、获得更多利益、承担更大责任、具有更大的自由。
人才职业发展不仅要有清晰的发展计划、职业晋升阶梯,而且要获得组织的支持并提供成才机会。
总之,对企业来说,核心人才对企业的贡献巨大,在企业发展过程不可或缺,切不可吹毛求疵、任其流失,而是应该努力探索兼容不同类型人才、消化不同类型人才的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完善企业留住核心人才的管理体系,建立共同的“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营造一种和谐宽容、积极进取的氛围。
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应注意“留人先留心”,只有真心尊重关心员工,探查其需求,帮助他们成长进步,给他们营造发挥自己才能的环境,企业才能留住人才,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世清老板与孔子的对话(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
[2]姚裕群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1。
[3]余仕强优秀的人才是免费的:500强企业奉为圭臬的观念和法则(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