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4

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4


补糖时间 补糖时间控制很重要,过早会刺激菌体生长, 补糖时间控制很重要,过早会刺激菌体生长, 加速糖的消耗; 加速糖的消耗;补糖过迟会使菌体所需要的 能量供应跟不上,干扰菌的代谢。 能量供应跟不上,干扰菌的代谢。 例:四环素 补糖时间 20h 45h 62h 96h效价 效价 6000u/ml 10000u/ml 6000u/ml
但苯乙酸在pH低时比 髙时对青霉菌毒 但苯乙酸在 低时比pH髙时对青霉菌毒 低时比 性大,因此发酵早期pH低时加入会影响青 性大,因此发酵早期 低时加入会影响青 霉素产量。 霉素产量。 含高浓度苯乙酸( %)的培养液pH酸 %)的培养液 含高浓度苯乙酸(0.5%)的培养液 酸 性时毒性很大,但在低浓度( %) %)培养 性时毒性很大,但在低浓度(0.3%)培养 液酸性时并不显毒性作用。 液酸性时并不显毒性作用。 当培养液pH上升后,一次加入苯乙酸 ~ 当培养液 上升后,一次加入苯乙酸0.2~ 上升后 0.8克/升比较好。每隔 小时加入 升比较好。 小时加入0.08~ 克 升比较好 每隔12小时加入 ~ 0.175%则显著增加青霉素产量。总量为 %则显著增加青霉素产量。 0.3%的苯乙酸多次加入培养液中,可提高 %的苯乙酸多次加入培养液中, 前体的利用率,增加青霉素产量。 前体的利用率,增加青霉素产量。
但并非添加速率越大越好,据研究表明, 但并非添加速率越大越好,据研究表明,加 入苯乙酸浓度越高,苯乙酸的利用率越低。 入苯乙酸浓度越高,苯乙酸的利用率越低。 苯乙酸可被菌氧化,先氧化成邻羟苯乙酸, 苯乙酸可被菌氧化,先氧化成邻羟苯乙酸, 然后苯环被破坏形成α-酮戊二酸 再经TCA 酮戊二酸, 然后苯环被破坏形成 酮戊二酸,再经 循环氧化为CO2和H2O,苯乙酸作为碳源被 循环氧化为 , 消耗掉。 消耗掉。 具有毒性, 苯乙酸 具有毒性,青霉菌是借苯乙酸与氨 基酸结合形成青霉素而解毒, 基酸结合形成青霉素而解毒,因此加入前体 能形成青霉素,但必须适量而不能过量, 能形成青霉素,但必须适量而不能过量,所 以添加量在每12小时 以添加量在每 小时0.08~0.175%苯乙酸 ~ % 小时 为好 。
补糖控制考虑:补糖时间、补糖量、 补糖控制考虑:补糖时间、补糖量、 补糖方式 参考数据:糖耗速率、残糖浓度、 变化 变化、 参考数据:糖耗速率、残糖浓度、pH变化、 菌体浓度、菌丝形态、发酵液粘度、 菌体浓度、菌丝形态、发酵液粘度、溶氧浓 度等 指标 根据还原糖水平,如赤霉素还原糖降到0.6 根据还原糖水平,如赤霉素还原糖降到 就需要补糖, %就需要补糖, 根据总糖水平,根据菌的酶系和pH变化的 根据总糖水平,根据菌的酶系和 变化的 大小决定。 大小决定。 注意: 注意:不同的发酵阶段控制的残糖浓度不同
补充有机氮源 添加某些具调节生长代谢作用的有机氮 源如尿素、酵母粉、蛋白胨、玉米浆, 源如尿素、酵母粉、蛋白胨、玉米浆, 保持菌的活性, 保持菌的活性,补充产物合成所需的氮 源。 有时与碳源一起配合补料, 有时与碳源一起配合补料,工厂称作补 混合料。 混合料。
例:土霉素发酵前期补2~3次酵母粉,放罐单 土霉素发酵前期补 次酵母粉, 次酵母粉 位比对照高1500u/ml。青霉素发酵 小时开 位比对照高 。青霉素发酵47小时开 始加尿素, 小时补加一次, 始加尿素,每6小时补加一次,结合补加乳糖, 小时补加一次 结合补加乳糖, 发酵单位可达40000u/ml以上。 以上。 发酵单位可达 以上 赤霉素生产补加的氮源是花生粉, 赤霉素生产补加的氮源是花生粉,配16%的 % 花生粉液体,当菌生长到粘度大于15秒时 秒时, 花生粉液体,当菌生长到粘度大于 秒时, 说明氮源被消耗很多,就开始补加花生粉。 说明氮源被消耗很多,就开始补加花生粉。 对于含氮的产物的生产特别需要补氮。 对于含氮的产物的生产特别需要补氮。 补料依据:氨基氮的消耗、菌的浓度、 补料依据:氨基氮的消耗、菌的浓度、pH
(3)补前体和无机盐 )
在发酵过程中添加前体可以显著增加产量 及控制发酵方向。 及控制发酵方向。
苯乙酸对青霉素产量和类型的影响 苯乙酸添 苯乙酸 青霉素 青霉素类型 加速度% 总量% 产量 X G F FH 加速度 总量 0 0 550 13.6 31.8 22.8 17.6 0.025 0.18 1321 2.1 82.8 7.3 5.1 0.050 0.40 1823 0.2 96.2 1.9 1.2 添加速率为0.05%,青霉素产量大,而且可使青 %,青霉素产量大, 添加速率为 %,青霉素产量大 霉素G含量提高 含量提高。 霉素 含量提高。
补无机氮源 通氨 通氨是某些抗生素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通氨是某些抗生素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 它的作用是补充无机氮源和调节pH。 它的作用是补充无机氮源和调节 。通氨 一般使用压缩氨气或氨水( 一般使用压缩氨气或氨水 ( 20%) , 采用 ) 少量间歇添加或自动流加, 少量间歇添加或自动流加 , 由空气管道流 入与发酵液均匀混合。 入与发酵液均匀混合 。 氨浓度控制通过测 定氨的比消耗速率, 菌的比生长速率, 定氨的比消耗速率 , 菌的比生长速率 , 产 物比合成速率, 值来控制补加速率 值来控制补加速率。 物比合成速率,pH值来控制补加速率
说明 开始补糖的时间必须根据代谢的变化 情况来决定,根据基础培养基的碳源 情况来决定, 种类及用量、菌丝生长情况、 种类及用量、菌丝生长情况、糖的消 耗速率及残留水平来综合考虑, 耗速率及残留水平来综合考虑,不能 单纯以时间为依据。 单纯以时间为依据。
补糖量 补糖量的控制, 补糖量的控制,以控制菌体浓度不增或 略增为原则, 略增为原则,使产生菌的代谢活动有利 于产物合成。 于产物合成。一般在补糖开始阶段控制 还原糖在较高水平,以利于产物合成, 还原糖在较高水平,以利于产物合成, 但高浓度的还原糖不易维持过久, 但高浓度的还原糖不易维持过久,否则 会导致菌体大量繁殖影响产物的合成。 会导致菌体大量繁殖影响产物的合成。 一般还原糖水平维持在0.8~ % 一般还原糖水平维持在 ~1.5%之间较 为合适。 为合适。
有些金属离子特别是二价阳离子是酶的激 活剂,适当时间补入无机盐, 活剂,适当时间补入无机盐,可以提高酶 从而提高产量。 活,从而提高产量。
中间补料优点 推迟菌体自溶期,延长产物分泌期, 推迟菌体自溶期,延长产物分泌期,维持较高的 生产速率,增加发酵液总体积, 生产速率,增加发酵液总体积,使产量大幅度上 现在大多数抗生素都采取补糖措施。 升。现在大多数抗生素都采取补糖措施。 补料的缺点:补料使工艺复杂化,而且增加了染 补料的缺点:补料使工艺复杂化, 菌机会。因此工厂管理十分重要, 菌机会。因此工厂管理十分重要,一定要严格消 包括料液消毒和管道消毒。 毒,包括料液消毒和管道消毒。
四、补料控制
发酵的中后期营养物消耗造成微生物 所需营养缺乏,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 所需营养缺乏,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
增加基础料的营养成分含量 一定阶段补入必要的营养成分 哪个方法更合理? 哪个方法更合理?
1,补料控制目的
解除基质过浓的抑制 解除产物的反馈抑制 解除葡萄糖分解代谢阻遏效应

2、补料的内容 补充微生物能源和碳源的需要。 补充微生物能源和碳源的需要。 补充菌体所需要的氮源。 补充菌体所需要的氮源。 补充微量元素或无机盐。 补充微量元素或无机盐。 前体。 前体。
补氮控制:补氮时间、补氮量、补氮方式 补氮控制:补氮时间、补氮量、 根据氮消耗速率、菌浓度、发酵液粘度、 根据氮消耗速率、菌浓度、发酵液粘度、 pH决定补料的时间和补料的量。 决定补料的时间和补料的量。 决定补料的时间和补料的量 补充黄豆饼粉、酵母粉一般采取分批补 补充黄豆饼粉、 料,而无机氮源和尿素一般采取流加方 因为这些氮源对pH的影响大 的影响大, 式,因为这些氮源对 的影响大,而 且过多的氨离子会对菌的生长产生抑制 作用。 作用。
3、补料的原则
控制微生物的中间代谢, 控制微生物的中间代谢,使之向着有利 于产物积累的方向发展。 于产物积累的方向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中间补料控制时, 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中间补料控制时, 必须选择恰当的反馈控制参数和补料速 率。
4 、补料控制
补什么? 补什么 怎么补? 怎么补
(1)补充微生物所需的能源和碳源 碳源是微生物长菌体时需要量最大的物质, 碳源是微生物长菌体时需要量最大的物质, 在发酵前期消耗很快, 在发酵前期消耗很快,到了产物合成阶段 菌体要维持活性必须补充碳源, 菌体要维持活性必须补充碳源,以便延长 产物合成期。 产物合成期。
补硫酸铵 例:林可霉素原来基础培养基中(NH4)2SO4 林可霉素原来基础培养基中 %,18小时后减少到 为0.6%, 小时后减少到 %, 小时后减少到7mg/100ml,发 , 酵后期缺少氮源。 酵后期缺少氮源。 改进工艺:将基础培养基中(NH4)2SO4减少 改进工艺:将基础培养基中 %,14.6小时开始补加 %(NH4)2SO4 小时开始补加30% 为0.5%, %, 小时开始补加 溶液,根据培养液的pH和 溶液,根据培养液的 和NH2-N浓度控制补 浓度控制补 保持在10mg/100ml 加量。正常情况下NH 保持在 加量。正常情况下 2-N保持在 以下,平均补加(NH4)2SO41.5%,提高了发酵 以下,平均补加 提高了发酵 单位。 单位。
补料方式 补料方式可分为: 补料方式可分为:连续流加 少量多次 大量少次 连续流加效果最好, 连续流加效果最好,可以避免因一次 大量加入引起环境突然改变给菌体代 谢带来的影响。 谢带来的影响。
(2)补充微生物所需的各种氮源 补氮是发酵控制的另一个重要项目, 补氮是发酵控制的另一个重要项目,主 要作用是调节pH和补充产生菌所需的 要作用是调节 和补充产生菌所需的 氮源,从而控制代谢活动。 氮源,从而控制代谢活动。 生产上补氮有两种: 生产上补氮有两种: 补充有机氮源 通氨、 补充无机氮源 通氨、补硫酸铵
例 谷氨酸:在原工艺的基础上,减少初糖 谷氨酸:在原工艺的基础上, 浓度,增加生物素用量达5µg/l,加大接种 浓度,增加生物素用量达 , 量到10%左右,以利于菌体迅速繁殖,获 左右, 量到 左右 以利于菌体迅速繁殖, 得生产需要的足够量的菌体。 得生产需要的足够量的菌体。 当进入产酸期,糖耗达 左右 连续补糖, 左右, 当进入产酸期,糖耗达2%左右,连续补糖, 维持2%左右的糖浓度 提高温度36~370C, 左右的糖浓度, 维持 左右的糖浓度,提高温度 , 流加氨水或尿素,维持pH7.0~7.5,利用菌 流加氨水或尿素,维持 , 体所形成的酶系继续进行发酵, 体所形成的酶系继续进行发酵,产酸可达 10%。 。 后来补糖方法在抗生素发酵中普遍采用。 后来补糖方法在抗生素发酵中普遍采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