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亚洲复杂的气候》教学设计

《亚洲复杂的气候》教学设计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复杂的气候
教材分析:气候作为自然环境的一个要素,教材安排在学习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河流之后,显然是因为亚洲气候的形成与亚洲的位置范围以及亚洲的地形有直接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亚洲的气候特点,又能认识到自然环境是各要素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培养正确环境观。

本课亚洲气候的特点表现,教材主要通过地图与图表呈现,同时,教材也通过一些资料个案突出亚洲的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本课涉及的季风的影响易造成水旱灾害等。

学生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有关世界的一些气候知识,如世界的气候类型与分布,气候的成因分析,学过了阅读温度的曲线与降水的柱状图。

这里以亚洲为案例,认识亚洲的气候特点,学生在进一步掌握有关气候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亚洲气候的三个特点的内容及对人类的主要影响。

2、会通过资料得出亚洲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其成因。

掌握分析气候特点的方法。

3、结合我国的气候,加强学生防灾的意识,培养正确的环境观。

重点:亚洲的气候分布与气候特点。

难点:通过阅读资料得出气候特点及分析气候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递归设问法、阅读分析法、图示法、小组学习法。

教具:世界气候分布图、亚洲气候类型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图引入新课
请同学读上学期学习过的《世界气候分布图》或展示多媒体课件(各种气候名称由鼠标点击而显示出来。

),然后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能指图说出最多的气候类型名称。

二、说出亚洲气候特点的结论。

阅读教材,然后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能把亚洲的气候特点表达得完整准确而又简练。

1、气候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

3、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

三、找出得出结论的依据
1、复杂多样的依据
读世界和亚洲气候分布示意图。

设问(投影):从气候分布图知,世界共有多少种气候?亚洲共有多少种气候?沿300N 从亚洲东部向西有那几种气候?
学生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世界的十一种气候,亚洲有九种,沿300N从亚洲东部向西有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与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六种气候,这些都是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

2、季风气候显著的依据
读我们广州的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

展示亚洲冬夏季风形成示意图或课件(能动态地分别反映亚洲冬夏季风的形成与影响范围,特别标注广州,使其发亮并闪烁。

)。

设问(投影):冬夏季风造成广州的气候:冬季,夏季。

与世界其它大洲的季风气候区面积比较,我们亚洲季风气候区范围明显怎样?
学生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冬夏季风造成广州气候: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亚洲比其它大洲的的季风气候区范围大得多,这些都是季风气候显著的表现。

3、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的依据
读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温度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并请同学有彩色笔画出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边界。

设问(投影):总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降水,冬夏气温。

亚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与亚洲其它气候区面积比较情况怎样?
学生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降水稀少,冬夏气温变化大。

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范围最大。

四、简要分析亚洲气候特点的成因
1、复杂多样的成因
设问(投影):亚洲纬度跨度、沿海与内陆的海陆距离、地形高低起伏怎样?这三方面对气候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亚洲纬度跨度大,形成热带到寒带的不同气候。

亚洲沿海与内陆的海陆距离大,形成不同干湿度的气候。

地形高低起伏大,造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这三个方面的影响相互叠加,使的亚洲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的成因
设问(投影):亚洲东临世界上最大的什么洋?背靠世界上最大的什么大陆?这对季风的产生有什么影响?
学生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亚洲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太平洋,背靠世界上最大的欧亚大陆。

这样才会产生季风最强大的冬夏季风,使得亚洲的季风气候范围比其它大洲的面积大。

3、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的成因
设问(投影):亚洲内陆地区范围怎样?对气候的影响有哪些?
学生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亚洲内陆地区范围广大,这些地方的大气因远离海洋而得不到或得到极少的水汽,受本身大陆性质的影响降水稀少、干旱少雨,且冬夏气温变化大,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五、小结与反馈
投影以下表格请同学们填写完整(或多媒体可以用鼠标点击显出参考答案)。

总结重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