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营医院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民营医院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民营医院发展现状分析与展望【摘要】本文基于公共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分析了上海民营医院兴起的背景,并采用了SWOT分析法对当前民营医院的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

并指出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市场化势在必行。

并据此对民营医院的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营医院;SWOT分析;市场化【Abstract】To discuss the background of privately owned hospitals arising in Shanghai,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Public Economics and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alyze the current condition with the method of SWOT,The text points out marketization in medical treatment trade be imperative. We hereby table a proposal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ongovernmental hospital.【Key words】privately owned hospitals;SWOT; marketization一、上海民营医院的发展是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为社会提供更多公共福利,为上海的新一轮发展提供人力资本积累的需要医疗卫生服务作为一种带有公共物品性质的混合物品1,过去政府一直在充当着主要生产者的角色,在建国以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国家几乎包办了上海的城市医疗卫生,这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是相适应的。

一方面,上海的卫生事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国有医院几乎垄断了目前整个上海的医疗服务市场。

同时卫生经费来源的单一化使医疗卫生经费的缺口也越来越大。

上海城市医保统筹基金早就收不抵支,政府财政每年光在这一项上面的补贴就达到了20亿元左右。

在日益深化的经济改革大潮中,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由政府直接、完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垄断弊端日益显现。

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垄断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大的负面影响。

由于缺乏多元产权主体的有力竞争,垄断部门会行使市场势力,通过限制产量(有效服务量)和提高价格来获取更高的垄断利润,这不仅导致过高的价格和过低的产量(有效服务量),还带来社会福利净损失2。

近年来,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进一步指出,在垄断市场结构下,信息的不对称会更加重,内部人很可能会从事大量的偷懒行为带来“X——非效率”3。

2003年,即使在上海这个医疗卫生服务属全国一流的城市,在市民对不同行业的满意度测评活动中,本应最受人尊重的医疗卫生行业居然名列倒数第二4。

挂号、付费长队、改善不迅速的服务态度以及并不罕见的红包、回扣现象仍然是市民投诉的热点问题。

这足以表明医疗卫生领域服务不佳、效率低下。

这也表明,传统的——国有医院独家提供医疗卫生的供给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人均GDP已经超过了5000美元的上海市民普遍增长的需求5。

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了“对健康需求的增长,超过了收入的增长”这样一个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效率要求的新阶段的时候。

作为公共产品的医疗卫生服务并非一定完全要由政府来提供,政府也不必包揽所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生产环节和微观领域,部分领域完全可以打破垄断,引入市场机制,引导不同产权主体的医院通过公平竞争,提高整个上海医疗服务市场的效率,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福利。

为上海的新一轮发展提供人力资本的积累。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的民营医院迅猛地发展起来了。

1999年9月,上海轻工职工医院以2000万元的价格将整体产权转让给了上海晟新实业公司,并更名为博爱医院6,这是上海首家民营医院的诞生。

仅仅时隔三年,上海民营医疗机构的数量即猛增到了154家7。

而同期上海国有医院的总数也仅仅只有436所8。

二、上海民营医院发展的SWOT分析1.民营医院的优势(Strength)1)产权明晰这是现阶段民营医院相对于国有医院的最大优势。

这对于建立医院内部良好的治理结构,建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整合医院资金、知识、技能及人力资源等各种有效资源,树立医院的品牌和良好的社会形象,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着眼长远,通过为社会提供增值的医疗服务来获得自身的发展,是医院获得成功的通用模式。

这有助于避免由于没有明晰的产权容易导致的管理目标的短期化。

2)人力成本低民营医院是社会的新生事物,在上海不过五年历史,几乎没有离退休职工的负担。

同时临床一线/管理人员比例比较合理。

民营医院的管理人员数量普遍较少,管理人员一人身兼数项工作的情况也较为普遍。

3)经营中融入了市场营销理念许多民营医院将市场营销理念融入了医疗卫生服务之中,广泛地通过传统及现代媒体,进行广告宣传。

不少医院甚至以路牌、公交车为载体进行自我宣传。

也有一些医院深入社区,通过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咨询服务来提升医院的知名度。

4)注重服务与大多数国有医院讳言医疗卫生的服务属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营医院更多的是旗帜鲜明地大打服务牌——希望通过良好的人性化服务来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5)良好的就医环境整洁、安静、温馨、有序的就医环境直接构成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好坏,民营医院大都比较注重环境的投入。

2.民营医院的缺陷(Weakness)1)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目前民营医院的内部治理结构比较复杂,既有大权独揽式的家长制管理,也有比较先进的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应该说后者是目前民营医院领导体制的主流,它的显著特征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分权与制约、民主与集中、效率与公平的合理结合,有利于内部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但由于既懂医疗业务又精于经营管理的职业经理人队伍的缺失,使得许多民营医院产权所有人不能妥善处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关系,致使目前民营医院的投资主体和管理主体混同一体的不合理现状普遍存在,投资者、管理者得不到有效的区分,这使民营医院得不到“由于社会分工而产生的效益”9。

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是民营医院面临的突出问题。

2)医疗业务管理不规范由于医疗卫生服务事关人的健康以及社会人力资本的积累的特殊性,任何医院都必须在科学、规范的前提下提供人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

但是目前的民营医院尚不能严谨地依据医学科学的规律,按照各科诊疗常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许多民营医院的病历、处方不符合国家强制标准。

更有甚者,在去年SARS期间,上海一家民营医院因为配置伪劣的防治非典的中药被曝光。

个别民营医院甚至给医生下达经济指标,并指导如何一步步地骗取患者钱财。

这里面既有医疗市场中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力的原因,更有民营医院自身疏于管理的原因,这制约了民营医院的长远发展。

3)人力资源整体结构不合理相当数量的民营医院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一个个被“包装”出来的“专家”多是退休医生的“余热发挥”。

其医师队伍在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专兼职比例上存在着严重的比例失调现象,以老带新,以新继老的局面远未形成。

民营医院吸引不了渴望发展的年轻医护人员,这使得民营医院不能培养自己的人才,而只能通过引进外来发展持续发展,可以说,从长远看,大多数的民营医院其人力资源整体结构是不合理的。

医师是一项特殊的职业,需要崇高的医德和责任心,民营医院中的医师往往有种种思想顾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没有归属感,他们对民营医院能否长期办下去持怀疑态度。

民营医院医师存在的主要疑问有“民营医院能办多久?国家对民营医院的政策会怎么变化?将来我们老了怎么办,民营医院还会不会再管我们?”等等,这使得很多民营医院医师的医疗行为短期化,这让人很难将民营医院与高尚医德联系起来。

这种现象的产生也反映了公司、企业集团或个人在凭借其产业群的充足资金进行注入式规模投资时,仍有所顾忌,仍持有观望心态。

4)起步晚、规模小、专业技术水平低上海民营医院发展至今不过五年时间,虽然发展势头迅猛,已达到200家左右,但是这些医院大都占地面积小,核定床位少,注册资本少,提供医疗服务的范围比较局限,以门诊诊疗为主,而技术含量相对较高,风险高且附加值也高的项目则大多还未涉足。

目前上海所有的民营医院的营业额与整个上海医疗业务总收入相比,只占绝对少数。

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上海市非公医院平均日门诊量不超过100人。

由于医疗服务牵涉到人的健康,因此对这种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并不大10。

也就是说为了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一定范围内,大多数人倾向于宁愿多花点钱,获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会更小。

作为医院而言,拥有综合或专科提供高技术、高水平诊疗项目的能力,以技术、质量为导向的发展战略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仅仅通过低价、广告,而水平、质量差强人意的医院很难长期生存。

这个规律在上海这个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更为明显。

从这个角度审视上海的民营医院,不难发现很多民营医院尚未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缺乏指导和监督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业协会很少对民办学校进行监督和指导,客观上存在着“卫生行政部门一年到国有医院检查指导几次,多得让人受不了;而几年不到民营医院一次,少得让人受不了”的现象。

6)广告成本高东莞东华医院、成都恒博医院、温州康宁医院、沈阳何氏眼科、新疆佳音集团等一批优秀的民营医院已经成为了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医院,而上海还缺乏有全国知名度的医院,所以许多民营医院采取了打广告招徕病人的策略,这无疑是把双刃剑,它也给许多民营医院带来了很高的经营成本和风险。

3.上海民营医院发展的历史机遇(Opportunity)-中国入世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入世”,按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我国将开放医疗和牙医服务领域,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海外资本将逐步进入我国医疗卫生领域。

2000年,卫生部和外经贸部联合制定了《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暂行管理办法》,明确了外国公司、企业、医疗机构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在中国境内同中方医疗机构或其他机构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政策,也明确了在国(境)外获得合法行医资格的外籍医师来华行医的管理办法,从而初步奠定了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开放的基础。

而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则进一步明确了“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11。

可以说“入世”为民营医院的大量出现扫除了最大的障碍,同时也给了民营医院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4.上海民营医院面临的挑战(Threat)1)医疗市场政策尚不完全明朗尽管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了“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

但具体到医疗市场上的政策则尚不明朗或不具可操作性,民营医院在用地、登记、设备购置、纳税、收费、融资、病患资源及医务人员的待遇等众多方面还未与国有医院享受同等待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