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教学案设计全套

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教学案设计全套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导学第1课古代埃及板块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材料一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材料二古代诗歌《尼罗河颂》中写道:“光荣啊,起源于大地的尼罗河……你灌溉土地,使一切生物欣欣向荣。

你生出大麦和小麦,好叫神庙里欢度节日。

”简述尼罗河文明发展历史。

答案:(1)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若干个小国。

(2)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3)新王国时代,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4)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吞并。

过渡语:古代埃及的科学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金字塔是其典型的文明标志。

板块二金字塔(1)象征古代埃及国王尊严的是图,名为。

A.印度B.伊拉克C.埃及D.伊朗4.“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

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这是凤凰卫视千僖之旅的主题歌。

如果他们想去看“法老的陵墓”,应该选择( B ) A.中国 B.埃及 C.印度 D.古巴比伦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板块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在《圣经》里被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要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奴隶制社会状况,请简要介绍。

答案:(1)位置: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2)出现:约公元前3500年起,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3)统一: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过渡语: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是在怎样统治之下达到鼎盛的呢?板块二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之一。

四大文明古国的意义并不在于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现代文明的起源地。

试对古巴比伦王国作一简要概述。

答案:(1)位置: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

(2)发展:汉谟拉比在位时,采用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的统一事业。

(3)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过渡语:古巴比伦王国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板块三《汉谟拉比法典》材料一材料二第1条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

5.一个奴隶反驳不让他吃饱饭、只逼他拼命劳动的奴隶主说:“牛马还要吃草睡觉,你这样对待我,简直不是我的主人!”结果,按该国的法律,这个奴隶的两只耳朵被割掉了。

这部允许如此残暴行径的法律刻在一黑色玄武岩石柱上,这部法律出自( C )A.古代印度河流域B.古代尼罗河流域C.古代两河流域D.古代爱琴海6.小明在博物馆看到了一块黑色石柱(见右图),上面镌刻了 282条铭文。

解说员说这些铭文就是世界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你认为这一文物应该出自( A )A.两河流域B.尼罗河流域C.黄河流域D.恒河、印度河流域第3课古代印度导入1(图片导入):看到图一你想起了中国西周的什么制度?(分封制)那么看到图二你想到哪一国家的什么制度?让我们一起走进图二所反映的历史。

导入新课。

导入2(情境导入):大家非常熟悉西游记的故事,你知道唐僧去西天取经中的西天是哪里吗?有关“经”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导入新课。

4.下列示意图中,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D )5.小说及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A )A.乔达摩·悉达多B.耶稣C.真主安拉D.穆斯林6.学习了世界古代史后,小张针对“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进行活动探究,他收集了如图,想进一步探索,请你与他同行吧!观察图中A、B、C、D处,写出它们所代表的古代文明的名称。

A: ;B: ;C: ;D: 。

答案:(1)A:古代埃及文明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C:古代印度文明D:古代中国文明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单元导学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板块一希腊城邦(1)阅读教材结合图片,说出希腊文明的发源地。

(2)简述希腊城邦的特点。

答案:(1)爱琴海地区。

答案:(1)雅典。

(2)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

(3)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基本上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左右着国家政权,民主政治达到了高峰。

但是,这种民主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专政基础之上的,外邦人、奴隶和妇女都没有这种政治权利,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拥有公民权的少数雅典人。

过渡语:雅典民主政治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马其顿王国则通过对外扩张成为一个大帝国。

板块三亚历山大帝国材料一材料二亚历山大虽然以解除波斯的奴役为号召,从小亚细亚到埃及一路赢得了当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但一旦遇到抵抗时,他是不惜大动屠刀的。

城市被摧毁,幸存者被出卖为奴,财富被洗劫一空。

材料三(亚历山大)远征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A.古代印度文明B.古代希腊文明C.古代日本文化D.阿拉伯宗教发展4.亚历山大曾征服过埃及,下面四位同学的举例,最能证明亚历山大征服埃及的是( D )A.学生甲:埃及的象形文字B.学生乙:埃及的金字塔C.学生丙:埃及的狮身人面像D.学生丁:埃及的亚历山大港5.下列关于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B )A.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C.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D.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1.如图是罗马共和国的政治权力机构的成员在召开会议。

这个机构是( D )A.公民大会B.五百人议事会C.陪审法庭D.元老院2.如图为著名俄罗斯画家捷杰林娜·阿娜的一幅油画作品,画中描绘了罗马元老贵族正在刺杀一位罗马共和国的独裁者。

此人是( C )A.伯里克利B.斯巴达克C.凯撒D.屋大维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板块一文学和雕塑一首古诗中这样写道:“其时,平原上到处塞满了人群,群星闪耀,人和战马挤在一起,大地在脚下摇动,当双方进逼……就像这样,高傲的心灵和战斗的狂傲催激,要么在首次扑击中,被他们放平。

阿喀琉斯向前,对心志豪奔的埃阿斯冲击。

”(1)材料一中古诗的名称是什么?(2)材料一中提到的古诗的作者是谁?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3)希腊神话的特点是什么?答案:(1)《荷马史诗》。

(2)荷马;反映了早期古希腊社会的情景。

(3)神人同形同性。

过渡语:古希腊罗马人在文学与雕塑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在建筑方面也同样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板块二建筑艺术读图,回答问题:罗马除此之外著名的建筑还有哪些?(写出两例即可)其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案:凯旋门、方尖碑、万神庙等;(写出两例即可)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坚固结实,华丽宏伟。

过渡语:在哲学方面希腊罗马同样是成果辉煌,古典希腊哲学的影响在很多方面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

板块三哲学和法学(1)图一关于“原子论”的观点是什么?(2)图二认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什么?(3)简单评价图三中人物。

答案:(1)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

(2)最好的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

(3)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过渡语: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历是怎么来的呢?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单元导学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材料二“我的主人啊!臣下乃是我主的仆人,领有采邑的家臣。

臣下愿竭忠尽职,不顾生死,一生侍奉我的主人。

”(1)上述材料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什么制度?(2)这种制度最先开始于哪一个国家?(3)结合材料一、二,简要说说这种制度的特点。

(4)这种制度下封建国王与中国封建皇帝权力有什么区别?“臣下”是怎样侍奉他的主人的?答案:(1)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2)法兰克王国。

(3)西欧的封建社会虽有等级贵族制,但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的制约关系。

土地是主要的财富,国王和大封建主层层向自己的臣属分封土地,受封土地的人们成为他们的封臣,从而形成了阶梯式的等级制度。

(4)中国封建社会是中央集权,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而西欧封建国王不能越级管理下级的封臣,权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向封主效忠,为封主服兵役。

过渡语:法兰克王国不断侵略扩展,到查理曼在位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板块四查理曼帝国843年,根据《凡尔登条约》,帝国分裂为三部分: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东法兰克王国;斯海尔德河、默兹河以西地区称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北起北海,循莱茵河而南,包括罗讷河,直到中部意大利,其国王洛泰尔一世承袭神圣罗马皇帝称号。

(1)“帝国分裂为三部分”中的“帝国”是指哪个国家?该帝国是如何鼓励基督教发展的?(2)“分裂为三部分”中“三部分”分别成了哪三国的雏形?答案:(1)查理曼帝国;全国划分为很多教区,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十分之一贡献给教会。

(2)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国。

结束语:法兰克王国发展到查理曼帝国盛极一时,查理曼死后,帝国陷于内战。

843年,根据《凡尔登条约》,帝国分裂为三部分,大体奠定了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国的雏形。

第8课西欧庄园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导入1(时政导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

回眸世界历史,在西欧,城市是怎样兴起的?导入新课。

导入2(情境导入):上大学是许多青年学生的梦想,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出现在西欧的一些城市。

当时大学出现的背景是什么?当时西欧有何新气象?导入新课。

1.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C )A.手工业者逃离封建庄园B.商人在港口、交通要道等聚集C.西欧生产力的提高D.封建主各领地的不相属2.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①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形成了地主阶级③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是一个典型的例子④形成了市民阶级⑤加强了教会和封建主统治的力量⑥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⑥C.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⑤⑥3.德意志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意思是( B )A.当时的生产没有工业污染,空气清新B.城市市民是自由人,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C.在城市里没有法律约束D.城市里文化氛围好,便于自由精神的传播4.中古欧洲社会发展过程中,催生了市民阶级和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的是( B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B.西欧城市的兴起C.新航路开辟D.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1.如图是《罗马民法大全》图册,在这本图册中不可能看到的是( B )A.《查士丁尼法典》B.《汉谟拉比法典》C.《法学汇纂》D.《新法典》2.当西方为新的文明打下基础的时期,拜占庭帝国却一直躺在光辉灿烂、占压倒性优势的遗产上,一直无力冲破过去的桎梏,因而变成了一个陈旧的、与时代不合的存在物,直到1453年遭到耻辱的但不可避免的灭亡为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