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涵巡查协作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一、为及时掌握和收集公路路况信息,及时发现公路及其附属设施损坏情况,确保公路安全畅通,联动职能部门执法协作,根据交通部有关要求,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所管养全部公路。
三、养护股负责管辖路段的巡查工作的监督管理,辖区养护站负责具体实施。
四、建立联动机制,养护段、路政大队应互相配合,及时沟通,路政大队巡查时如发现路面漏撒、坑槽以及沿线设施损坏等公路病害时,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同时通知养护段,辖区养护站职工应及时到现场进行检查、记录、处治。
养护人员在巡查时如发现有侵犯路产路权的行为,在采取相应措施的同时通知路政部门及时处理,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维护路产路权,联协保障公路安全”的目的。
第二章巡查内容
公路巡查包括日常巡视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
一、日常巡视检查指平常为了掌握公路路况和交通运行状况等而进行的巡查,巡查以车行目测为主,辅以摄影或摄像,巡查过程中应详细记录病害发生的具体位置,巡查中发现的堆积物、抛撒物、油污、积水、积雪等能清理的,必须立即清除。
不能立即清除的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及时向上一级汇报;日常巡
查由辖区养护站实施。
日常巡查范围包括:路面、桥涵构造物、沿线设施。
1、路面巡查内容:主要巡查路面有无影响交通安全的堆积物、抛撒物、油污、积水、积雪等。
路面是否有新出现影响交通安全的坑槽、拥包等明显病害。
2、桥涵构造物巡查内容:主要观测桥面铺装有无损坏,伸缩缝、泄水孔有无堵塞,上下部结构有无破损、变形,桥梁栏杆、桥头示警桩、限载标志等是否齐全整洁完好,桥下河道是否有非法挖砂取土等现象。
3、沿线设施巡查内容:主要检查护栏等防护设施有无缺少损坏,各种交通标志、标线有无残缺、变形、歪斜、污染、颜色不鲜明,可变信息板有无故障,里程碑(牌)、轮廓标、防撞桶等设施有无缺损、褪色、剥落和污染等情况。
检查公路沿线绿化植物的养护管理,记录新发现的缺株、死株、病虫害、妨碍视距、影响交通安全、遮挡标志牌等情况。
二、定期检查指为了掌握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技术状况,制定养护工程计划和公路养护质量评定而实施的检查(每年6月、9月、11月各一次),并以徒步方式对全线公路及设施进行检查;
桥梁定期检查由养护股实施,资料由养护股归档。
检查内容、频率按照交通部《公路桥涵养护规范》进行。
路面有关指数可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实施,每2年一次。
三、特殊检查指发生大的洪水、冰雪、地震等自然灾害和有可能对公路及其附属设施造成较大破坏的异常情况时所进行的
检查。
此项检查由养护股组织、由养护股与辖区养护站共同实施。
资料由养护股收集整理。
第三章巡查要求
一、养护股应加强对巡查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巡查的内容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公路养护管理业务知识和技术技能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车辆,安排两名巡查人员和一台车辆,巡查车辆应有明显标识,备黄色警示灯。
三、巡查人员应本着全面、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进行公路巡查,对侵占、损坏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设施的人和事,坚持原则,大胆管理,及时上报。
四、巡查人员应定人、定路段、定内容、定时间。
公路巡查频率每天双向全程至少一次,巡查时间要求每天不少于3小时,在汛期、冬季清雪防滑及重大活动期间,适当加大巡查频率和巡查时间。
五、巡查人员在进行巡查工作时,必须着安全标志服,携带米尺、相机、巡查记录等用品。
六、巡查以车行目测为主,辅以摄影或摄像。
巡查车速一般控制在20-30km/h,遇到需要停车检查的情况,应停在行车道边,开启巡查车的危险报警闪光灯,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巡查人员应在巡查车的前方迅速完成检查或测量作业。
七、严格落实巡查签名实名制。
巡查过程中应详细记录病害发生的具体位置,准确描述发现的问题,当天下班前将巡查记录交养护站存档,严禁伪造巡查记录。
八、巡查中发现的堆积物、抛撒物、油污、积水、积雪等能清除的必须立即清除,不能立即清除的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清理。
对路面坑槽、拥包、防撞护栏损坏等病害应按四川省精细化管理修复时限要求完成。
九、地区联动巡查协作机制。
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属于其他单位管理职能范围内的,及时联系相关单位处置,同时由巡查单位对现场情况进行临时处置,保证交通通畅及安全。
对发现的非公路行业隐患问题,及时联系相关单位排查,如需要公路行业部门配合,应及时给与必要的技术支持及帮助,直到相关隐患排除。
十、建立各级汇报制度。
巡查人员对于巡查中发现而不能及时处理的问题应在第一时间向辖区养护站汇报,辖区养护站对确需养护股协调解决的问题,应在采取安全措施的同时立即向养护股汇报,养护股对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问题,应及时向段领导汇报。
十一、严禁酒后巡查。
对擅离职守、不负责任,记录不详或伪造记录者,按相关规定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