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毒物的控制措施探讨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性毒物的控制措施探讨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可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 可以固体、液体、气体、蒸汽、烟雾等形式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 有助于研究毒物进人机体的途径, 找出发病原因, 且便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以及选择车间空气中有害物采样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
1.采用密闭、通风排毒系统
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
(1)密闭罩:在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尽可能将毒源密闭起来, 然后通过通风管将含毒空气吸出, 送往净化装置, 净化后排放大气。
密闭罩主要设计参数是排气量。
排气量可按开放口必需的控制风速(m/s)进行计算, 也可按密闭罩内必需的换气次数(m3/h)来确定。
(2)开口罩:在生产工艺操作不可能采取密闭罩排气时, 可按生产设备和操作的特点, 设计开口式的爪排气, 开口罩按结构形式, 分为上口吸罩、侧吸罩和下吸罩。
开口罩的排气量是由毒物的种类、毒源扩散状态和开口罩吸人速度场的特性所决定的。
比如毒物是粉尘、还是气体, 是常温的还是高温的, 呈喷发的还是自然蒸发的, 都同吸气罩的形式和吸风量大小有关。
(3)通风橱:通风橱是密闭与侧吸罩相结合的一种特殊排气罩。
可以将产生有害物的操作和设备完全放在通风橱内, 便于操作。
通风橱上可设可开启的操作小门, 橱内应形成负压状态, 以防止有害物逸出。
按排气方式, 通风橱分为上部排气式、下部排气式和供气式。
(4)洗涤法:是一种常见的净化方法。
洗涤法在工业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如冶金行业的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发生炉煤气净化;化工行业的工业气体净化;机电行业的苯及其衍生物等有机蒸气净化;电力行业的烟气脱硫净化等。
常用的洗涤液有水、碱性溶液、酸性溶液、氧化剂溶液和有机溶剂。
(5)袋滤法:是粉尘通过滤介质受阻, 而将固体颗粒物分离出来的方法。
在袋滤器内, 粉尘将沉降、凝聚、过滤和清灰等物理过程, 实现无害化排放。
(6)燃烧法:燃烧法分为直接燃烧法和催化燃烧法, 是使有害气体中的可燃成分与氧结合进行燃烧, 使其转化为CO:和HZO, 净化为无害物排放的方法。
燃烧法适用于有害气体中含有可燃成分的条件, 其中直接燃烧法较多用。
以一般方法难以处理的有毒物, 且其危害性极大时, 必须采取燃烧处理, 如沥青烟、炼油厂尾气等;催化燃烧法多用于机电、轻工行业产生的小气量苯、
醇、酯、醚、醛、酮、烷、酚类等有机蒸气的净化。
2.个体防护
接触毒物作业工人的个体防护有特殊意义。
毒物侵人人体的门户, 除呼吸道外, 经口、皮肤都可侵人。
属于作业场所的防护用品有防护服装、防尘口罩和防毒面具。
根据有毒物质的性质、有毒作业的特点和防护要求, 在有毒作业环境中应配置事故柜、急救箱和个人防护用品(防毒服、手套、鞋、眼镜、过滤式防毒面具、长管面具、空气呼吸器、生氧面具等), 人体冲洗器、洗眼器等。
卫生防护设施的服务半径应小于15m.
(1)防护服装:包括防护服、鞋、帽、眼镜、手套等。
为防止毒物经皮肤侵人人体或损伤人体, 对防护服装的选择、设计应有利于防毒、轻便、耐用、不影响体温调解, 有专用柜存放, 禁止穿防护服去食堂、浴室、宿舍等。
防护服装应经常清洗、保持卫生, 必要时进行化学处理。
(2)防毒口罩和防毒面具:防毒口罩和防毒面具属呼吸防护器, 种类很多, 据防护原理可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两大类。
过滤式: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过滤净化, 达到防护目的。
在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很高的情况下, 佩戴此类防护器。
隔离式:佩戴者呼吸所需的空气(氧气), 不直接从现场空气中吸取, 而是由另外的供气系统供给。
这种防护器多用于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较高的作业场所。
(3)防缺氧、窒息措施:针对缺氧危险工作环境(密闭设备:指船舱、容器、锅炉、冷藏车、沉箱等;地下有限空间:指地下管道、地下库室、隧道、矿井、地窖、沼气池、化粪池等;地上有限空间:指贮藏室、发酵池、垃圾站、冷库、粮仓等)发生缺氧窒息和中毒窒息(如二氧化碳、硫化氢和氰化物等有害气体窒息)的原因, 应配备(作业前和作业中)氧气浓度及有害气体浓度检测仪器、报警仪器、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长管面具等)、通风换气设备和抢救器具(绳缆、梯子、氧气呼吸器等)。
3.替代
尽可能以无毒、低毒的工艺和物料代替有毒、高毒工艺和物料, 这是防毒的根本性措施。
例如:应用水溶性涂料的电泳漆工艺、无铅字印刷工艺、无氰电镀工艺, 用甲醛酯、醇类、丙酮、醋酸乙酯等低毒稀料取代含苯稀料。
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剧毒物质, 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 但不是所有毒物都能找到无毒、低毒的代替物。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毒物的卫生工程技术措施就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