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现代化进程

美国现代化进程

美国现代化进程美国的现代化进程主要可分为经济的现代化和政治的现代化。

政治的现代化的源动力是经济的发展,经济的现代化是以政治民主的不断完善发展为保障的。

因此,美国经济的现代化和政治的现代化是共同促进和相互伴随的,每一时期经济的大发展都有力地推动政治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政治制度的不断发展健全又无形地推动经济的发展。

因此,美国政治的现代化和经济的现代化进程可以放在一起讨论。

美国的现代化进程主要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8世纪中后期,即美国建国的时期18世纪,随着美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美利坚民族逐步形成,英国的殖民统治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越来越不符合。

1776年,《独立宣言》的颁布终于使美国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走上独立发展之路,经济的发展不再受英国的控制。

《1787年》宪法的颁布,是美国政治走向成熟的标志,它使美国成为一个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国家,确立了民主共和、人民的自由权力等制度制度,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自由宽松的环境。

第二阶段: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的西进运动美国独立后,废除了英国殖民时期的禁止移民向西进的禁令,在1810年至1890年间,大批的移民翻越阿巴拉契亚山脉涌向西部,以19世纪初至中叶移民最多,产生的影响最大。

1810年,阿巴拉契亚山以西的人口占美国的十分之一,1820年便升至四分之一,大批移民的西进为美国发现了大量的自然资源,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同时,西进运动也是美国领土的扩张史,美国领土从此从大西洋向西延伸到太平洋,使美国领土得到了极大地扩张。

这些都为日后美国的现代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第三阶段:19世纪中后期,即美国的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在美国的不断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不断激化,终于爆发了南北战争,主张发展工业的北方打败主张发展奴隶制的南方,结束了奴隶制度,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也是黑人奴隶不断解放的开始,促进了美国政治民主的发展。

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国交叉进行,在充分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后,工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力发展也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

为美国在一战后的崛起和二战后的称霸奠定了基础。

第四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即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展,1894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首位;1913年,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1920年,美国初步实现了城市化。

美国的经济现代化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经济发展的同时,大企业为了争夺原料和市场,不断挤压小企业,使大量的小企业破产,被兼并,大企业则发展成为垄断组织。

20世纪初,垄断成为美国经济的基础。

在这一时期,垄断大力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但也产生了极大地消极影响。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的先例,对垄断资本进行整治,使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使美国经济的现代化得到了健康发展。

第五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后,即二战以后1945年,《布雷斯顿森林协定》的签订标志着美国成为世界的经济政治中心,形成了以美元为主体的世界货币体系,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巩固了美国在全世界的霸权地位。

20世纪中期,美国经济发起了信息革命,依靠科技开发促进经济发展。

发生了以计算机技术、原子能技术、生物技术和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经济现代化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

苏联解体后美国经济仍持续发展,单极霸权明显,至今,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超越。

二战以后,黑人争取权利平等的运动如火如荼,取得了极大的成果,美国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政治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2008年11月5日,奥巴马击败麦凯恩,当选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产生。

说明美国,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政治现代化取得重大发展。

综上,第一、二阶段是美国以农业为主的初步发展时期;第三、四阶段是美国以工业为主的高速发展时期;第五阶段至今是美国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时期。

经济发展是美国现代化的基础,政治革命是美国现代化的保障,科技创新是美国现代化的源动力,制度的创新改革为美国现代化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黄安年文黄安年的博客/2008年3月4日发布;学术交流网/美国论著研究/2008年3月5日发布一、现代化的概念谈到现代化,首先有一个概念问题,什么叫现代化。

其次,与之相连的是时限问题,即什么时候的现代化。

第三,是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制度有着什么样的关联。

第四,是本世纪存在那些现代化的模式。

关于现代化的概念问题:对于现代和现代化的概念在西方世界和我国有着不同的理解。

Modern Times 西方一般指16世纪以来的近现代时期。

在我国改革开放前一般指1640-1917年世界近代时期,80年代以来指15-19世纪的世界。

而Contemporary Time 西方指近当前的时期, 我国指现代,即20世纪以来的时期。

现代化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我国开始流行的提法,改革开放以来则成为我国追赶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目标的代名词。

这里介绍一种代表性见解,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中概述了现代化的四种含义: 1)“指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后的特定国际关系格局下, 经济落后国家通过大搞技术革命, 在经济上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

”2)“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更确切地说,是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进程”,这里强调的是用工业化来概括现代社会变迁的动力、特征和进程,以区别于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中早期工业化,即指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

3)“现代化是自然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过程的统称。

”有人把现代化进程概括为民主化,法制化,工业化,都市化,均富化,福利化,社会阶层流动化,宗教世俗化,教育普及化,知识科学化,信息传播化,人口控制化等12个方面。

4)“现代化主要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改变过程。

”他认为: “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狭义而言,现代化又不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它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途径,通过有计划地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改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家的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工业进程》(增订版),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8-18页)关于现代化的时限问题:从科技革命发展的进程可以看出,每次科技革命的发展都和现代化的进程相连,只是用词各不相同,如近代化、工业化、现代化和后工业化、后现代化、信息化等等。

名词虽然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现代化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必须和时代、时间相连才有实际意义。

就是说,我们说的现代化是什么时候的现代化?关于现代化和社会制度的关联。

近代和现代历史进程表明,现代化首先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农业社会不是现代社会,农业文明也不是现代文明。

进入20世纪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现代化程度。

在已经基本具备工业化条件的俄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

这说明,可以有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的现代化,也可以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现代化,但是最先开始现代化的无疑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关于现代化和社会制度的关联问题。

主要涉及社会主义社会的现代化和资本主义的现代化的区别。

或者说,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本国的现代化。

苏联是在1926年起宣布进入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的,斯大林和联共(布)中央领导认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有着根本的区别。

强调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有着轻重工业孰先孰后的原则区别,不认为从发展轻工业再到发展重工业是近代工业化进程中的一般特征,认为资本主义工业化是先轻后重,主张应该先重后轻,片面地强调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各工业部门应随着经济发展变化的协调发展。

在国际资本主义包围和强调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特殊条件下,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路线上强调快速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调高速度、高指标,强调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快速确立。

在积累和消费问题上,苏联一直追求高速度和高积累, 忽视人民生活所必需的消费品的相应增加, 并指责反对高指标的见解是“右倾机会主义”。

在数量和质量的关系问题上,苏联片面强调产值和数量,忽视产品质量。

回顾20世纪苏联的历程,在现代化的问题上加上一个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的帽子造成了严重后果。

在我看来:第一,现代化的水平是和生产力水平相连的,而不是同社会制度相连的,它本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物质问题,不是意识形态问题、生产关系问题。

从发展轻工业到重工业到新技术工业是现代化国家的一般进程。

其次,现代化进程和国情相连,苏联在国际资本主义势力包围的特定形势下,加强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有它合理之处,但是与发展轻工业民用工业相对立,并提高到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两条不同的现代化路线则是错误的。

至于现代化的模式,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以及各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进程各有不同,这里从略。

概括起来,关于现代化问题,我的看法如下:1)现代化是一个历史概念。

现代化指工业革命以来某一历史时期的工业、科技、农业、交通通讯及社会生活处于世界上该时期先进水平的概述。

从根本上说现代化主要指经济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是同义语。

2)不同时期的现代化水平是一个有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在20世纪有19世纪末到1920年左右的两个世纪之交的现代化水平; 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现代化水平,有1960年代左右的现代化水平,即丰裕社会时期的现代化水平; 也有90年代以来跨世纪的现代化水平, 即西方称后工业化时代、信息时代的现代化水平。

不能把不同时期的现代化水平和速度来进行比较。

不能离开时间来谈现代化水平和目标。

就是说,必须进行横向比较。

由于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因而不同时期现代化的典范和标志不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化领航工业标志是钢铁、煤炭,电力和电气工业。

20世纪中期是石油和化学工业、合成材料等新材料、电子工业。

90年代则是信息工业、原子和其他新能源工业、生物工程、航天工程、特种新材料工程、海洋工程等。

18和19世纪的近代化或现代化是近代史时期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状况。

20世纪的现代化则是现代和当代史时期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状况。

3)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程度不可能是同步的。

一般说来,现代化由西欧中心向大西洋地区及太平洋部分地区扩散,再由大西洋地区向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大洋地区扩散,然后向全世界各个地区和国家幅射。

伴随这种进程的是国家经济、城乡生活的一体化进程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