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课件

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课件


配溶液的组成上。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配制是教学重难
点之一。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建构概念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环节二
实验探究 建构新知
创设情境,实验探究
环节三
联系实际 拓展应用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复习回顾:–NN–A= n = –mM–
微观← 桥梁 → 宏观
W= m–m–溶溶—质液×100℅
取溶液量其体积(V),化
学计算用物质的量(n), 都比用质量(m)方便,。
‘存在 即是合
” 学
理的,

质量分数是用溶质和溶液 的质量比表示溶液组成, 能否将“方便的”n与V
方便就 拿来用 吧’
致 用 “
联系起来表示溶液组成?
创设情境:欲制取14.35g AgCI沉淀,向100mlNaCI溶 液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如何配置出该NaCI溶液?
始终不变的是什么?
(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比)
【小结】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的步骤和仪器以及注意问题。
环节二 创设情境 建构新知
【练习】计算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
1.1molNa2CO3溶于水配500ml溶液.
n 表达式(CB= B/V)2. 53gNa2CO3溶于水配500ml溶液.
物质的量 浓度
3. 53gNa2CO3溶于500ml水配成溶液. 【小结】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应注意的问题 【展示】物质的量浓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应用
单位(mol/L)
环节二
情景一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观察浓硫酸 的标签
问题1:浓硫酸的标签上都写出 了哪些数据?
问题2:结合本节知识,试计 算出该瓶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环节三 联系实际 拓展应用 问题3:根据上一题的计算思路,
【学生回答】配置步骤(教师针对其中问题进行引导分析,总结)
称 量
用 什 么 称 ?
托盘 天平
溶 转 洗洗
摇摇
定摇

解 移 涤涤
匀匀
容匀瓶在怎哪么溶





要要
怎怎
洗洗
么么
涤涤
摇摇
吗吗
??
怎 么 加 水
怎 么 摇 ?
??

直接倒&用 玻璃棒?
未摇匀 &振荡?
振荡&上 下颠倒?
烧杯&容 量瓶?
未未洗洗涤涤&&洗洗 22~~33次次??
有最基本的信息搜集、比较归纳和总结能力
但对 ”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在利用现有 知识自主探究并分析问题方面显得脆弱无力,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引导, 逐步提高此方面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 重点
Ø物质的量浓度在高 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 泛的应用,因此将初 步理解和运用物质的 量浓度的概念和学会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 度溶液的方法确定为 教学重点。
【展示】有请容量瓶一家闪亮登场: 活动一 长什么模样?(细颈、平底、梨形)
活动二 有什么标志?(刻度线、温度、容积)
物质的‘热胀冷缩’ 温度变,体积变
活动三 配置100ml含NaCI 0.1mol的溶液(2人一组)
【提问】学生1、2、3…你是如何配置该溶液的? • 容量瓶上为什么要注明温度?
环节二之摩擦力环大节小二 创设情境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法 在实验中,变静态教为 动态教学,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情境教学法 创设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探究的乐趣中 持续地激发学习动机,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7
学法




通过读书、 看图,自学 解疑,掌握 正确的自学 思维。
在启发提问 的过程中, 学会独立思 考、解决问 题。
小组讨论时, 通过发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相互交流中培养团体协作的品质; 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体会化学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4
二、学情分析二. 学情分析
学生已知道利用物质的质量、体积、物质的量等描述物 质的多少,质量分数表示混合物中某种组分含量和浓度
认识到物质间的化学反应是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分子、 原子或离子之间按照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也是 按照一定的质量关系进行的,能利用化学语言描述 化学反应中的定量关系;
学会分享、 模拟讲解,
合作。
锻炼归纳总
结、口头表
达能力。
8
五、教学过程 四. 教学过程
通过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教学主体思路如下: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在对所配溶液的组成讨论中来建构物质的量浓度的概
念,教学重点不在对配制步骤做细节要求,也额不像以往那样在配置的误
差上花费很大精力和时间,而是把重点放在如何组织学生研讨如何表示所
知识与技能
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了解化学中引入“物 质的量浓度”的意义;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了 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设计和完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 程,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与归纳总 结能力,从初中定性研究物质到高中定量研究物质, 发生质的飞跃 。
2.仪器:天平、药匙、烧杯、量筒、
2.表达式: CB=nB/V
玻璃棒、 100ml容量瓶、
3.单位:mol/L
胶头滴管 作业布置:教材17-18页4、5、6题.
4.应用
谢谢!
教学 难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
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是课程改革的基本 理念,因此”在课堂 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 知识、应用知识的方 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6
三. 教法
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对问题的提出和引 导,使学生积极思维、 解决问题,在自主学习 中获取知识。
讨论归纳法
精心设计直观形象、新 颖有趣的学生活动,使 学生主动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归纳。
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课件
教材 分析
学情
教法
分析

学法
教学 过程
板书 设计
2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知识位于教 材第一章第二节 最后一部分,是 在学生学过溶质 的质量分数和物 质的量基础上, 引入新的表示溶 液组成的物理量-溶质的物质的量 浓度
通过探究既巩固对 “物质的量“的运 用,又在初中基础 上扩充对溶液组成 表示方法的认识, 提高计算能力,并 初步学会配置一定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的实验技能,为以 后学习奠定基础
直接加到位&需 改用胶头滴管?
为 什 么 ?
此地不宜 久留,容 量瓶也很 专一呀!
快大功告 成了!还 差一步— 贴标签
贴 签
标签上该 写什么呢? (物质的 名称和浓
度)
100ml溶液含0.1molNaCI
50ml溶液含0.05molNaCI 浓度怎么写? (质量分数无法 20ml溶液含0.02molNaCI 计算,应写一种 思考:无论溶液体积怎么变, 新的浓度,讨论)
左--上节知识要点 中—本节知识要点 右—课堂练习、问题探究
本节课板书设计如下(左、右部分略)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一、配置100ml含NaCI 0.1mol的溶液 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1.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 1.定义: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
→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
溶质的物质的量。
所以本节是高中 化学的重点内容, 也是高中化学在 有关化学计算和 实验基本操作的 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
根据化学新课程目标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化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 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依据课改精神、课标要求及学生的实际 情况确立如下三维目标:
找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质
情景二 2008年,北京、河北等地出现“量毒分奶数粉的”关事系件。,罪魁祸首是— 三聚氰胺。假设你是一名检测员,先要用100ml0.2mol/l H2SO4溶液来检验某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你如何用上图 98﹪的浓硫酸配置出该硫酸溶液?(课后探究)
五. 板书设计
结合教学实际,将黑板分为左(1/4)中(2/4)右(3/4)三部分.
环节一
引入新课: 一、配置100ml含NaCI 0.1mol的溶液
【展示】烧杯、量筒(让学生思考配置的方法)
【提问】学生1: 用烧杯配 学生2:用量筒 学生3:用量筒量再倒入烧杯
烧杯
‘肚大 能容’
读数不准确

量筒
‘脖子 细准’
思想专一
析 评

容量 瓶
肚子大 脖子细’
终于找到你!
环节二之摩擦力环产环节生节二条件创设情境 实验探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