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说课稿中宁一小杨艳芳一、教材分析:“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与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部分内容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我今天授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建立倍的概念。
这节课只有让学生理解了“倍”的概念,才能为后面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倍”的概念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十分抽象,不易理解。
因此根据教材安排,考虑学生实际情况我定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1.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意义,体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推理迁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形成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含义。
二、教法、学法本节课教师的教法:(1)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让学生分清三种萝卜及数量后,通过组织“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建立倍的概念的过程。
(2)利用好动手操作活动。
当学生在理解倍的含义有困难时,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比较好的学习活动。
(3)拓展教材资源,丰富比较活动。
在讲完例题后,通过设计连续的情境,不断改变两个比较量,让学生在有趣的“变化”中进一步认识倍,感受在比较倍数关系时比的标准的重要性,要明确比的标准是谁,谁和谁比。
另外在巩固练习时,把课本做一做的圆片题进行了创新,把有序的三种颜色的圆片打乱散摆,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掌握解决倍的概念这类问题的基本模型和方法。
(4)注重培养学生推理迁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情境图,对三种萝卜进行分类计数、圈图比较,把抽象的新知识“倍”与已经掌握的“几个几”建立联系,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理解倍数的含义时,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利用动手操作、比一比、圈一圈等方法体会倍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谈话引入〖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学习新知。
〗(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出示教材P50主题图)〖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练一练等活动,把抽象的新知识“倍”与学生已经掌握的“几个几”建立联系,初步认识倍的概念,〗2.在变化中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增减胡萝卜和白萝卜的数量)〖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连续的情境,不断改变所比较的两个量的数量,让学生在有趣的“变化”中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感受在比较倍数关系时标准量的重要性。
〗(三)巩固练习1.第一行:12个红苹果,第二行:4个黄苹果。
先圈一圈,再填数。
2.完成“做一做“第1题。
〖设计意图:练习第一题将标准量画在下面,目的是通过变式练习,避免学生的思维定式,一定要明确明确谁和谁比,谁是标准量,在辨析中深化学生对倍的认识;第2题是将“做一做”的第一题改造成开放题,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解决倍的概念这类问题的基本模型和方法。
〗(四)联系生活,拓展提升组织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倍的概念。
〖设计意图:在认识了倍之后,让学生从这一全新的角度去发现生活中数据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课堂小结:《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秋天到了,小兔子家的萝卜丰收了,小兔子看到这么多萝卜特别开心。
大家仔细观察这些萝卜,你发现了什么数字信息?〖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学习新知。
〗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1)看一看(出示P50图)。
学生数数汇报,教师板书在黑板上: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有10根。
(2)摆一摆。
师:红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想一想:怎样摆更能清楚地看出它们的数量关系?学生操作:请一个同学在白板上摆一摆,圈一圈,并说说如何摆的?为什么这样摆?引导说出:胡萝卜是1个2根,红萝卜的根数是3个2根,我们就说红萝卜的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3)圈一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白萝卜与胡萝卜的数量关系,在书上圈一圈10根白萝卜,并完成填空题。
集体订正:胡萝卜的根数是1个2,白萝卜的根数是5个2,我们就说白萝卜的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4)练一练课件出示各种数量的白萝卜,你们发现了什么?如果白萝卜有()个2,那么白萝卜的根数就是胡萝卜的()倍。
〖设计意图:通过对萝卜的分类计数、圈图比较,把抽象的新知识“倍”与学生已经掌握的“几个几”建立联系,初步认识倍的概念,〗2.在变化中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1)比的标准量变了,比较量不变,倍数也就变了。
增加胡萝卜的根数(兔妈妈又拿来了一个胡萝卜,现在胡萝卜和红萝卜又有怎样的倍数关系呢?)(2)比的标准量不变,比较量改变,倍数也会改变。
探究讨论:胡萝卜3根,白萝卜的根数怎样变化能与胡萝卜成整倍数关系?(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白萝卜实际操作演示,发现总结。
)自主探究:怎样改变白萝卜的根数,使白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成整倍数关系?〖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连续的情境,不断改变所比较的两个量的数量,让学生在有趣的“变化”中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感受在比较倍数关系时标准量的重要性。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先圈一圈,再填数。
(1)出示题目,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填空。
红苹果12个黄苹果4个()的个数是()的()倍。
(2)全班汇报交流(明确谁和谁比,再找出它们的倍数关系。
)2.完成“做一做“第1题。
(1)观察圆片的种类及数量,比较它们的倍数关系。
(绿圆片,黄圆片,蓝圆片掺杂成一堆)(2)教师按序排列这些圆片,学生独立思考并汇报。
〖设计意图:练习第一题将标准量画在下面,目的是通过变式练习,避免学生的思维定式,一定要明确明确谁和谁比,谁是标准量,在辨析中深化学生对倍的认识;第2题是将“做一做”的第一题改造成开放题,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解决倍的概念这类问题的基本模型和方法。
〗四、联系生活,拓展提升组织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倍的概念。
〖设计意图:在认识了倍之后,让学生从这一全新的角度去发现生活中数据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倍的认识《倍的认识》教学反思中宁一小杨艳芳《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将通过对已学习的有关乘法的知识进行迁移获得“倍”的概念。
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中体现了以下“五个注重”,让学生对“倍”的认识倍加深刻。
一、注重知识迁移,找准认知起点“倍”的概念的建立是在学生掌握简单的乘法知识后进行演化学习的,它是依据乘法知识中“份”的概念扩展来的。
简单地讲就是“几个几就是几倍”,是乘法意义的进一步发展。
课前,充分利用学生“鼓掌”欢迎听课教师,然后教师拍2下,要求学生拍2个2下;老师拍3下,要求学生拍2个3下……通过简单的拍掌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将新旧知识(几个几和倍)联系起来,从而直观的让学生初步认识“倍”,初步形成倍的概念,为新知的转化做好铺垫。
二、注重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在探究新知教学中,教师充分创造机会,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比一比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的眼、脑、口、手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倍”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做中学”,这样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了知识,形象直观地建立了“倍”的概念,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注重拓展教材,帮助理解知识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建立和理解倍的概念,需要一个反复、持续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和扩展教材资源,通过创设连续的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变化”中进一步认识倍,感受在比较倍数关系时标准的重要性,要明确谁比谁,再找出倍数关系。
在例1教学后,设计动画情境,改变白萝卜和胡萝卜的根数,如,小兔又拔了2根白萝卜,先让学生比较白萝卜和胡萝卜的根数;小兔又拔了1根胡萝卜,再让学生比较红萝卜和胡萝卜的根数;然后让学生通过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改变3根胡萝卜或10根白萝卜的根数,使白萝卜是胡萝卜整数倍;最后,引导学生认识“谁是谁的1倍”。
又如,学生完成巩固练习“做一做”第1题后,引导学生比较蓝色圆片和黄色圆片的数量。
再如,学生完成“做一做”第2题后,进行拓展:如果第二行摆12根小棒,要使第二行是第一行的2倍,第一行要摆几根?”这是对“倍”的逆运用,是“倍”到“份”的回归,从而让学生加深了对“倍”的认识和理解。
四、注重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创设的拍掌游戏、课中探究红萝卜、白萝卜分别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课尾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倍”以及有关“倍”的小故事“成倍增长”的威力等,都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数学离不开生活”,让学生“倍”感亲切。
五、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素养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
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数学意识,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用。
在这节课中,教师注重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从图形入手,使抽出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看到摆、画,都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在探究新知时的拓展,改变比较量(白萝卜的根数)或改变标准量(胡萝卜的根数),在巩固练习时的拓展都渗透了“变与不变”数学思想,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紧扣“倍”的本质,在变化的倍数关系中探寻不变的“几个几就是几倍”的本质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
同时,教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课尾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用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比一比等学习方法研究了倍的有关知识,并把旧知(几个几)转化成新知(倍),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懂得了数学学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