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辐照中心18.5PBq钴源辐照装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上海原子核研究所辐射技术中试研究基地二零零六年十月目 录1.项目概况 (1)2.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2)2.1辐射环境现状调查 (2)2.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2)3.评价内容 (2)4.评价重点和评价因子 (4)5.环境影响分析 (5)5.1辐射影响 (5)5.1.1辐射泄漏对环境影响 (5)5.1.2放射性废水的影响 (5)5.1.3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影响 (6)5.2非辐射影响 (6)5.2.1气态污染物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6)5.2.2噪声的影响 (7)5.2.3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 (8)5.3安全措施影响分析 (8)5.3.1安全联锁和技术安全措施分析 (8)5.3.2安全管理措施 (10)5.3.3防氢爆措施 (14)6.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4)7.建议 (16)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调查表 (19)中国科学院上海辐照中心18.5PBq钴源辐照装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 项目概况上海辐照中心全称:上海原子核研究所辐射技术中试研究基地,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原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始建于1984年,系专业从事辐射加工和相关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服务的国有高新技术企业。
中心位于上海市普陀区曹杨路1605号(原1467号),占地面积8000m2(12亩),建筑面积5000 m2,现有职工70人,60%为科技人员,其中高级职称科技人员12名。
上海辐照中心建有18.5PBq(50万Ci)钴源连续辐照装置一座(1985年建成,1986年投入运行,其使用的Co-60源属于Ⅰ类放射源,目前该钴源的源装量为7.58×1015Bq),主要用于辐照箱装、桶装或袋装的各种产品。
辐照场及辅助用房建筑面积3970 m2,总投资315万元。
中心还建有辐照剂量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材料制备和试验实验室。
辐照装置和相应实验室设备均由我国权威机构第七检查或校验。
二十余年来,本中心秉承“客户至上,服务至诚,品质至高”的质量方针,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技术及质量标准。
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雄厚的科研技术力量,不断创新、勇于开拓,在辐射技术研究和辐射加工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曾获得多项市级和中国科学院成果奖,在我国辐射加工行业中享有较高声誉。
企业已全面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经美国FDA确认为医用产品辐射灭菌单位。
2.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2.1辐射环境现状调查由监测结果可见,上海辐照中心所在地区辐射环境现状水平在上海市辐射环境本底范围内,未发现异常情况,也未受到包括Co-60在内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污染。
2.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结果可见,项目地区的大气质量2005年12月20日和22日部分时段氮氧化物浓度比较高,但是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的大气监测数据表明,此时段上海市其它区域的氮氧化物浓度水平也较高。
故其氮氧化物浓度偏高系上海市的整体大气环境所致,扣除上海市本底数据后,本项目向大气排放的大气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
本项目目前约7.85PBq(20.5万Ci)的Co-60辐照装置的运行,未对当地大气环境质量造成明显不利的影响。
3. 评价内容电离辐射:本项目的放射性源为极高危险源,属于Ⅰ类放射源。
Co-60放射源发出的平均能量1.25MeV的γ射线会对人体产生辐射影响。
放射性废水:由于Co-60源被密封在耐腐蚀和抗冲击的双层不锈钢包壳内,在正常情况下,贮源水井中的水不存在放射性物质。
在万一发生源包壳破损情况,才会使井中的水受到污染带有放射性物质。
辐照分解气体:Co-60源发出能量分别为1.17MeV和1.33MeV 的γ射线,能使辐照室内空气发生辐射分解,产生臭氧和NO x 气体排入环境。
噪声:辐照站设有通风系统和输送系统。
分别设置六台风机,风机将产生约80分贝的噪声,输送机将产生小于60分贝的噪声。
生活污水:辐照中心编制70人,产生清洗污水、实验室下水和生活污水量为15m3/天。
废源:Co-60源的半衰期为5.27年,其使用寿命可达15年以上。
在使用到一定寿期后,Co-60源将作为废源处理。
放射性废物:Co-60源采用双层不锈钢包壳,可以确保源外壳不破损。
所以在正常情况下,井水不带放射性。
万一发生源包壳破损,使井水带有放射性物质,其浓度超过10Bq/L时,将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和活性炭过滤器净化处理,使井水的放射性浓度达到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小于10Bq/L)。
安全防护措施:辐照工艺设计的每一部分均已充分考虑安全问题,通过科学严谨的工艺流程和安防机制,严防“人源见面”和放射源泄漏。
氢爆事故:当钴源被贮存在水井内时,由钴源辐射出的强γ射线会引起水分解而产生氢气。
如果室内的氢气浓度达到总体积的4%,则有可能引起氢爆事故。
4. 评价重点和评价因子本次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主要有两方面:1)辐照装置运行时,Co-60源γ射线是否对工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公众产生辐射和非辐射影响(包括电离辐射、三废和噪声)。
2)评价该辐照装置采用的各种安全措施,能否有效防止因人员误操作而导致的“人源见面”事故。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因子:1)放射性工作人员和公众个人剂量率(mSv/h);2)贮源水井中总α、总β、Co-60活度(Bq/L);3)废树脂中总α、总β、Co-60活度(Bq/L);4)A计权连续等效声级(Leq[dB(A)]);5)辐照室和周边环境中臭氧(O3)、二氧化氮(NO2)浓度(mg/m3),臭氧(O3)、二氧化氮(NO2)环境排放量(g/h);6)生活污水水质,包括BOD5、CODcr、SS、NH3-N、TP浓度(mg/m3)。
5. 环境影响分析5.1辐射影响5.1.1辐射泄漏对环境影响本项目的屏蔽设计为:辐照室屏蔽墙采用密度为2.3吨/立方米的钢筋混凝土,北面为2.0米厚度,顶板屏蔽层厚度为1.9米,西、东、南面采用迷道设计,迷道区顶板屏蔽层厚度为1.6米,水井防护水层厚度约为4.85米,屏蔽墙内通风管道也采用迷道结构。
目前本项目的源装量为7.85PBq(20.5万Ci),在辐照加工期间,利用剂量仪表检测结果表明,四周屏蔽墙外的剂量率水平趋于上海市环境本底水平。
当源装量为设计容量,即18.5PBq(50万Ci)时,利用QAD程序和NCRP No.51方法估算射线直接贯穿和散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辐照加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符合GB18871和DB17568规定的要求。
5.1.2放射性废水的影响贮源水井贮水量约86m3,贮存的水为去离子水。
根据国内外几十年的运行经验,Co-60元件在正常情况下,其质量保证在水中浸泡15年不会发生泄漏。
正常情况下,井水不含放射性。
万一发生源包壳破损,使井水带有放射性物质,其浓度超过10Bq/L时,要求经树脂床净化处理至其浓度小于10Bq/L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须由相关资质单位检测确认后)时才允许排放。
本项目已经运行近20年,根据2005年5月、12月的检测结果,辐照中心钴源经水中Co-60的活度浓度为 2.0Bq/L,低于《GB10252-1996Co-60辐射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标准规定》中规定的10Bq/L。
因此,可断定源包壳并无破损迹象。
5.1.3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贮源水井内的水无放射性。
万一发生源包壳破损,使井水带有放射性物质,其浓度超过10Bq/L时,将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和活性炭过滤器净化处理,使井水的放射性浓度达到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小于10Bq/L)。
带有放射性的废树脂和过滤器滤料,经收集装入专用屏蔽罐后,由资质单位运到上海市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存放。
Co-60源的半衰期为5.27年,其使用寿命可达15年以上。
在使用到一定寿期后,Co-60源将作为废源处理,或由原供应商回收处理。
5.2非辐射影响5.2.1气态污染物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现状监测结果可见,本项目目前约7.85PBq(25万Ci)的Co-60辐照装置的运行,未对当地大气环境质量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当源装量为18.5PBq(50万Ci)时,辐照间的风量为1312m3/h。
当辐照作业停止,源架到达水井贮存位置后,继续通风5分钟。
辐照间的O3和NO x的浓度远小于GB10252-1996中规定的要求。
本项目正常运行时,18.5PBq(50万Ci)的Co-60源产生的O3和NO x经通风管道从22米高的烟囱排入环境。
评价工作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1993)中推荐的高斯烟羽扩散模式对其态污染物对环境中公众的影响进行了预测。
计算结果表明,本项目运行后,排放的O3和NO2等污染气体所致的地面浓度远低于GB10252-1996中规定的浓度限值,不会给周围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
5.2.2噪声的影响本项目噪声源主要是风机,噪声源的声功率级可达80dB(A)。
预测受声点选在项目围墙处。
本项目噪声源均位于室内,噪声预测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中推荐的关于噪声预测模式。
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通风机产生的噪声在预测点的声源级预测结果为(包括其它噪声):<50dB(A),噪声预测值低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ІІ类区标准,即昼间Le g≤60dB(A)、夜间≤50dB(A)。
5.2.3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1)本中心的排水系统主要用于生产中的清洗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其排水量约为15m3/天,不含任何放射性污染物和化学污染物,可直接排入普陀区统一规划的曹杨路污水总管,进行集中处理。
2)生活垃圾按上海环境卫生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置,设置专用垃圾箱,集中收集垃圾废物,定期由环卫部门处理。
由于本项目在正常运行时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均按照上海市相关规定进行了处理,因此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很小的。
5.3安全措施影响分析5.3.1安全联锁和技术安全措施分析根据国内外钴源辐照装置的运行经验,合理设计的钴源装置正常运行时,对环境影响很小。
但是由于人员的误操作而导致辐照事故的危害最为严重,对人员生命构成极大的危险,因此,全面地安全联锁和技术安全措施非常关键。
除保证常规的生产安全以外,本项目为保证辐射安全采取了一系列相互独立的声光示警和安全联锁控制系统等安全措施。
对于可能出现的各种辐射安全事故,该项目采取了如下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1) 防止“人源见面”事故:A.迷道口设“源状态”的光字牌显示。
钴源处于工作位置时,迷道口上方的红色字幕牌显示“源在工作位置”,已警示人员不得进入。
B.控制台升源前有自动重复的铃声警报,有控制台紧急制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