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分层教学研究课题方案《初中地理课堂分层教学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撰写人:苗东亚
一、课题准备阶段(2009.5-2009.9):资料文献的准备、信息的收集;课题目标的构建和课题内容的确立;设计问卷调查。
二、课题实施阶段(2009.10-2010.3):
第一阶段:前期分析阶段:通过开学不久对学生分别进行地理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并进行样本分析,撰写”十一中学初中地理学习现状调查样本分析”,对学生的学习现状作分析汇总,为今后的对策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第二阶段:教学实施阶段:具体操作如下:
1、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实施的第一步就是对学生分层。
按什么标准分层,怎样分层,这是分层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对学生的分层依据两个方面:一方面根据学生升学、平时成绩为参照标准分层;另一方面通过调查问卷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等为参照标准分层。
我们依据初中地理学习现状调查样本分析,将实验班分为A、B、C三个层次,较为适宜,各层次人数的比例大致以1:2:1为宜、其中A 层是后进生层,B层是中等生层, C层是优生层。
对各个层次学生的指导思想是:A 层次——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做到一找三跟踪(找优生辅导,做好作业记录跟踪,单元测验跟踪,课后辅导检查跟踪);B层次——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做到二激一防(即激发兴趣,激发进步,防止分化);C层次——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
在实施分层过程中,首先加强学生心理疏导,防止分层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学生划定层次时,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分层的目的,了解分层的必要性,以及自己适合的层次,对学习成绩提高的好处,要让学生理解分层不是对后进生的歧视,而是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其次,让学生认识自我,主动分层,调 - 1 -
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划定层次时,要扼要提出各层次的标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程度,考试成绩和智力非智力因素,对照标准认识自我,综合评价自我,自愿主动申请入层。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当好学生入层的参谋,对学生选层不准的,应给予真诚的指导,充分发扬民主,营造教学的民主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各层次的学生创造一个恰当的学习空间。
再次,适当调整层次,保持动态平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以后,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各层次作适当的调整,引用竞争激励机制,使学生之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气氛。
2、教学目标分层
目标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
在教学实际中,如果对差异较大的学生制定同一的教学目标,很可能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跟不上的局面。
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
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学有所获,才能达到激发各个群体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的学生都享
因此我在每一节课前先分析教学- 2 -
实际上,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教学模式的不断变更,追求的共同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高效
低耗。
分层教学改革也正是基于这个目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精心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力争激发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使不同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均有所提高,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低耗。
从课堂讲授新知识,课堂提问和课堂巩固练习要做到层次化,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层次设计层次问题,各层次问题要融为一体。
注意对B层学生激发思维,使其进取,对C次学生要激活兴趣,使之思想品质得到优化。
课堂提问要注意活跃气氛,可以层际互动交流。
一堂课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三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能否被调动起来,因此,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让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参与进来,主动思考提问的问题,积极回答。
还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1)小组比赛。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可能地增加学生的参加机会,而且还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独立自信的交流场所,可以运用成功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小组比赛。
(2)男女比赛。
通过男女比赛方式进行一个单元或一个模块知识的综合复习。
首先布置复习范围,学生的好胜心强,为了取胜,好的学生会主动帮助各自组内的差生,课堂上有问有答有争论,比赛包括抢答、自由问答等。
他们彼此互抓弱点,千方百计不使自己丢分,使复习达到一种欲罢不能的境地。
(3)教师还可以设计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
因此,可以给所有学生同样的材料,但设计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也可以给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材料,执行共同的任务。
同样的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有所不同,不能强行规定学生应该达到哪个教学目标,只是规定每个学生都必须达到的最低基本目标。
然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目标层级。
当学生完成相应目标的学习任务时,鼓励学生向更高一级的层次目 - 3 -
标挑战。
4、设计等级作业进行多样批改
如果全班采取作业“一刀切”显然不能适合每一个学生,这也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为此,可以依据各层次的目标和课堂教学,进行“量体裁衣”设计等级化作业,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多样形式批改,力争发挥作业的最大作用。
作业的设计有:书面作业、家庭作业,对于等级作业的设计有必做题,选做题,思考讨论题等。
必做题是对学生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实行分类评价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对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业水平的提高。
因此,除了大面积和整体上采用绝对评价或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外,对学生个体还应注意采用相对评价。
在平时进行层次测试时,根据大纲和各层次学生情况,在试卷中设置必做题、选做题和拨尖题,对三个层次学生进行分层测试,人人有题可考,使考试 - 4 -
真正成为检查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
特别对A组学生能树立自信心。
(据调查,职中有相当部分后进生对测试态度不认真,平时不愿交作业,催促几次后才勉强抄袭上交。
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测试)。
6、课后分层辅导落实分层要求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树主干,那么课后辅导就是树的枝叶,所以抓好课后辅导也是搞好分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
分层教学课后辅导的总体原则是根据学生成绩梯度,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
基础好的C组
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参加提高性辅导活动;成绩中等的B组学生建立自学小组,参加补缺性辅导活动;基础差的A组学生成立补课小组,从最低起点开始进行补课性辅导活动,平时也可以让C组学生对A组学生进行一帮一辅导。
教师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
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0年4月——2010年5月)
经验总结、课例研究等方法对研究材料,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完成初中地理课堂分层教学研究的研究工作,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加工修改研究课例,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地理课堂分层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完善,形成一套成熟的做法,迎接上级科研部门的验收、评估,完成结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
1、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进行课题的初步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借鉴相关教学方面的经验,从而提升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论水平。
2、比较法:选取目前地理基础相当的两个班级,分成两组互为参照,一组延续现有的教学方式,另一组采用分层教学方法。
实践时间为一个学年,教学实践到期后对比教学效果。
- 5 -
3、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
4、课例实践法:通过具体的课例教学来检测研究的结果。
5、谈话法:通过对学生谈话交流了解课题研究的进行情况。
6、逻辑分析法。
对文献资料和实践观察进行了分析推理,写出课题小结和总结。
四、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成员:
组织机构:浉河区教研室、信阳市第十一中学
组长:陈明浉河区教研室地理教学研究员
组员:苗东亚、江鸿、王向阳信阳市第十一中学地理教师易国舜信阳市第十二中学地理教师
丁宝军信阳市第七中学地理教师
五、人员分工:
陈明:负责课题的总设计;统筹课题的运作;
苗东亚:编写课题的实施方案;编制课题的管理方案;
江鸿:组织课题的教研活动; 撰写课题的中期小结; 王向阳:负责实验课题各阶段的计划、总结;
易国舜:负责实验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
丁宝军:负责研究报告的形成。
2009年11月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