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一、填空题1、公认的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是国教育心理学家。
2、加涅将智慧技能学习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分为五类:(1)、(2)、(3)、(4)、(5)。
3、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中,“强化”指。
4、我们从一个人会陈述什么,推测他具有____知识;从他会做什么推测他具有____知识。
5、加涅认为,动作技能实际上有、两个成分。
二、选择题1、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消极态度。
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1)认知失调;(2)经典条件反射;(3)效果律;(4)社会学习论。
2、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到一定逻辑抽象水平以后,这种思维形式适用于任何具体领域。
从迁移的理论来看,这种观念与接近。
(1)形式训练说;(2)关系转换说;(3)产生式理论;(4)学习定势说。
3、根据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下述论断错误的是。
(1)小学生不会使用记忆策略来帮助记忆;(2)在复述故事时,年幼儿童比年长的儿童更善于添枝加叶;(3)教给儿童一些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其认知发展;(4)幼儿园儿童还不会使用精加工策略。
4、心理测量所测得的智力是素质。
(1)不受教育影响的素质;(2)易受教育影响的素质;(3)发展形成的素质;(4)通过学习形成的素质。
5、科学取向教学论把学习目标界定为。
(1)学生学习的结果;(2)学生学习的结果和过程;(3)学生学习的结果和价值观;(4)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
6、“据任务分析决定教学策略”的教学原则的依据是。
(1)认知发展理论;(2)同化论;(3)学习类型理论;(4)个性差异理论。
三、名词解释1、形式训练说2、场独立性。
3、需要层次论4、叶克斯—多德森定律5、教师的素质四、简答题1、早期学习理论行为派与认知派在学习的本质、过程和条件的看法上有哪些根本分歧?2、根据媒体报道,电视剧《还珠格格》上演以后,有小孩模仿小燕子,从楼上往下跳。
按班杜拉视为学习论,这种学习属于亲历学习还是观察学习?据班杜拉的替代强化理论,可以消除媒体展示的“榜样”行为(此处是小燕子的行为)的不良影响,你能提出适当建议?3、简述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是怎样把教学过程模式建立在哲学心理学原理的基础上的。
4、请从策略学习的观点,说明学生能陈述写文章的方法却写不出好文章的原因。
5、请用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解释动作技能学习的一般过程。
做完心里学试题之后,一起来对比一下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吧!一、填空题1、美,桑代克2、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3、在条件刺激出现时或稍后呈现的无条件刺激4、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5、描述如何进行动作的规则,因练习和反馈而逐渐变得精确和连贯的实际肌肉二、选择题1、(3)2、⑷3、(1);(2)4、⑶5、⑴6、⑶三、名词解释1、形式训练说:基于官能心理学的一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通过对组成心的各种官能的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力、想象力等而实现的。
而且,迁移的产生将是自动的。
2、场独立性:一种认知方式,指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
3、需要层次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按其满足的先后,可由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需要层次:基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满足这七种需要是推动人的各种行为的动力的基本源泉。
4、叶克斯—多德森定律:人的情绪唤醒水平与学习成就有关,情绪唤醒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习,唯中等唤醒水平,学习效果最好。
这一现象是由叶克斯和多德森发现的,被称为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5、教师的素质:常指习得的素质和发展中形成的素质。
习得的素质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沟通技能、应对应激的策略以及职业态度。
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包括教师的智力水平、人格特质。
四、简答题1、早期学习理论行为派与认知派在学习的本质、过程和条件的看法上有哪些根本分歧?答:行为派把学习简单地看作是刺激和反应的联结的形成,强调多次重复的练习和强化等因素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认知派认为学习是头脑内部的过程,强调学习内容与头脑中原有观念内容的相互作用。
2、根据媒体报道,电视剧《还珠格格》上演以后,有小孩模仿小燕子,从楼上往下跳。
按班杜拉视为学习论,这种学习属于亲历学习还是观察学习?据班杜拉的替代强化理论,可以消除媒体展示的“榜样”行为(此处是小燕子的行为)的不良影响,你能提出适当建议?答:属于观察学习,通过观察榜样(小燕子)的行为而习得了一定行为。
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要消除这一行为,需要电视剧制作者向观众展示小燕子表现出上述行为的后果,如被摔成重伤,痛苦不已等。
3、简述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是怎样把教学过程模式建立在哲学心理学原理的基础上的。
答:赫尔巴特及其学派在其提出的教学过程模型中,根据其统觉理论,特别强调强调学生在过去经验中形成的统觉团在吸收有关新观念中的作用,主张教师不应只传授知识,而且应当唤起和刺激学生的统觉过程。
4、请从策略学习的观点,说明学生能陈述写文章的方法却写不出好文章的原因。
答:策略性知识属程序性知识,是由陈述性知识经变式练习转化来的。
学生能陈述写文章的方法,表明他们习得了写作的陈述性知识,但缺乏变式练习,知识不能转化为技能,写不出文章来。
5、请用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解释动作技能学习的一般过程。
答:动作技能学习的过程与广义知识学习模型中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比较吻合。
动作技能习得的认知阶段,相当于新知识习得阶段;联系形成阶段相当于知识的转化阶段,自动化阶段相当于应用阶段。
(一、单选题:1. 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在年。
选DA.1903B.1908C.1913D.19242. 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
选AA.《教育实用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心理大纲》D.《教育心理统计》3. 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
选A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4.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选C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完善时期5.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选B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大纲》4.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选DA.卡列杰夫B.廖世承C.乌申斯基D.桑代克二、多选题:1.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哪几个阶段:选A.C.D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自我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2. 教育心理研究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选B.C.DA.教育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 以下哪些是基本的测量方法?选A.B.C.DA.自我报告B.直接观察C.测验D.教师或同伴的评判4. 以下哪些是宏观教学系统中的主要变量?选A.B.C.DA.教学内容B.学生特点C.教师特点D.教学环境5. 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选A.CA.观察法B.归纳法C.调查法D.演绎法三、名词解释题16.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认为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他们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
17.分科课程:即从各门科学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科安排教学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
同时也相应地编写不同学科的教科书作为学科内容的基本依据。
18.班级授课制(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得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19.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四、简答题20:简述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
即我国教育教育目的包含的几个基本点?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几经变换,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总的来说,包括这样几个基本点。
①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教育目的的这个规定,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也指出了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
②要求全面发展。
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
生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质的增强;心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的智、德、美、体、劳几方面的发展。
③具有独立个性。
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也即是说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
21:研究性学习基本特点是什么?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活动是课题研究或项目探究活动。
它的基本特点是:①以项目、课题、主题或问题为探究对象与学习载体,超越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中心;②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③是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偏重结果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或探究的过程。
2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与价值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劳动的特点:①强烈的示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
②独特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③空间的广延性和实践的连续性。
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学生接受外界影响没有时空的界限,因此教师的劳动也没有时空的界限。
教师劳动的价值:①社会价值: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最突出地表现在教师对延续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上。
②个人价值: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首先在于这种劳动能够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
23: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一直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