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说明方法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举例子是把抽象的事物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分类别是将纷繁复杂的事物有条理地清晰地介绍给读者;列数字是从数量的角度说明事物的特征;打比方是用比喻的方式.具体生动地介绍事物的特点;作比较是将事物的相同、相反或相似的特点加以比较.突出被说明事物的主要特点……一、下面各句属于哪种说明方法.把序号填入括号内.A.下定义B.作比较C.列数字D.打比方1.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2.大礼堂的主席台有小会场那么大.可以容纳三百多人.()3.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4.桥长 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5.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最大的一孔.长达150米.()二、判断下列语句的说明方法.写在括号里.1、有智慧的机器人.据统计.日本有15000具.美国有3200具.西德有1000具.()2、螃蟹在挖洞时.把四对小足当作“挖土机”.把“蟹钳”当作“挖土机”.()3、假如大气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4、虎鲸胃口大得令人惊骇.有人发现一头虎鲸竟能一次吞下60头海狗崽子.()5、蓝鲸是动物世界的大力士.一头蓝鲸前进所产生的功率相当于一个中型火车头的拉力.()6、“电脑病毒”就是悄悄地把自己复制到其他有用的程序上去.抹掉电脑中原来有用的程序并占据存储信息的空间.()7、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等.()8、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9、我身高有二三十米.胸围三到五米.使用液体发动机时体重一百多吨.使用固体发动机时体重二三十吨.()11、鲸的种类很多.总是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12、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13、鲸的鼻孔长在脑袋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14、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15、鳕鱼一次产卵竟达千万粒.真正能变成幼鱼的卵可能还不到1%.()16、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17、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难以对付.()18、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19、余震好比人说话的回声.虽然能量不及前面的大地震.但威力叠加起来.经过多次打击的建筑物可能就承受不住了.()20、冰雹.俗称雹子.在春末和夏季最为常见.它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特大的冰雹比柚子还大.()三、读短文.回答问题.今天你“低碳”了吗①盘点2009年的关键词.“低碳”无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之一.“低碳经济”、“碳交易”、“碳汇”等概念正日益进入公众的生活.②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用、住、行等各个消费领域.③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一个人节约一度电、一杯水.意义可能并不显见.但是.人人都自觉践行.汇聚起来.其效益就不可低估.以塑料袋的使用为例.自限塑令执行一年多以来.超市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了2/3左右.相当于节约石油240万一300万吨.减排了二氧化碳120万一l50万吨.再以去年夏季提倡的调高空调温度为例.据测算.当空调从24℃提高到26℃.仅北京就可以节约4亿度以上的耗电量.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单纯的数字只能说明集腋成裘的效益.广泛的宣传发动则会激发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回顾2009年“为地球熄灯一小时”的活动.我国民众表现出空前的关注与支持.在2009年3月28日晚20:30_-21:30.诸多夜景工程绚烂的灯光瞬间熄灭.突然的漆黑与静谧却更让人感到美丽与震撼.也展示出广大民众对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无声的支持.也许这一活动所节约的能源无法精确统计.但由此而产生的宣传示范效应却远远大于单纯的数字所体现出来的意义.④低碳生活是一种观念引领.也是一种自觉行动.不论是政府主导.还是媒体参与.都应当努力营造“低碳”环境的舆论氛围.向每一个市民普及低碳生活的科技知识.倡导公民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比如.妓励“公交优先”.推广示范节能和斯能源汽车;少开私家车.完善试点城区自行车租借服务体系;编制“低碳生活家庭行为手册”.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低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中国人自古就有勤奋节俭的优良品质.只要稍加引导就会形成一种文化自觉.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对地球家园的关心与爱护实际上是对人类自身的关心与爱护.这正是低碳生活的价值所在.⑤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环保理念.当下不妨先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的7项小建议做起——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大约48克的碳排放量;使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每天可减少48克碳排放量;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将近l000克的碳排放量: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比采汽车减少l700克的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可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午餐体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将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还可把三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低碳生活不仅能够精确计算出人们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能够以自己的生活细节的改变来证明:气候变化不只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1.本文是事理说明文.其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第③段中连举三个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在文中划出相应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说明方法:(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结合原文.用简洁的语言阐释链接材料中政府提倡的“低碳减排”的含义.(2)请你为“六·五”世界环境日写一条倡导“低碳生活”的宣传标语.1倡导人们做“低碳生活”的践行者.2.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3.作比较.突出说明低碳生活方式可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举例子.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具体说明低碳生活方式可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列数字.通过列举数字准确有力的说明低碳生活方式可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写出其中两种即可)4.(1)减少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意思对即可) (2)示例:①清爽地球靠大家.低碳走进你我他. ②少坐汽车多行走.低碳健康我拥有. ③低碳走进千万家.节能环保我参加. 说明文片段练习(一)中华鲟具有溯河洄游的习性.是长江中洄游路线最长的.每年7~8月.在我国黄海、东海等东部沿海大陆架附近索饵、育肥的成体.纷纷汇聚于长江口等河口处.然后溯江而上.到产卵场所繁殖后代.冬季则在河床深槽等适宜的场所越冬.整个洄游过程约历时一年.路途长达3000余千米. 产卵场所位于长江上游的宜宾一带具有石质河床的江段.这里水流湍急.含氧量充沛.水质、水温十分适宜.幼体出生以后.便同成体一起.又开始顺流而下.最后返回大海中去成长.等到十余年后.性腺成熟之时.再溯河洄游.重返出生地产卵繁殖.由于中华鲟世世代代不忘故地.表现了对故乡的至诚至爱.在洄游的旅途中.还表现出了不惧艰险的坚强品格.因而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被命名为中华鲟.问题:请你说说本段画线句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列数字.说明了中华鲟洄游时间久、路程长.(二)中华鲟是我国的特产珍稀物种.主要分布在长江水系.它属于很原始的硬骨鱼类.祖先与恐龙处于同一个时代.为白垩纪古棘鱼的后裔.距今已有超过13亿年的历史.故有“活化石”之称.问题:文段“它属于很原始的硬骨鱼类”一句中“很原始”能否删去?为什么?答案:不能.因为“很原始”说明中华鲟是属于硬骨鱼类中很古老的那种.②如果去掉.与后文的“软骨硬鳞鱼类”相矛盾.语言就不准确.(三)还有一些固体废物虽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但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太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问题:文段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答案: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示例:举例子.作者以太空垃圾和核垃圾为例.具体说明高科技垃圾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四)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近十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千米.接近地球表面积的十分之一.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问题:请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答案:不能去掉.“目前”表示限制.强调空洞分布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只是截至现阶段的状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五)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只有在发情期.雌雄才暂时同居.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仔.有时可产两仔.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约需两年左右时间.问题:选文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表达上有何作用?答案:例数字、打比方、作比较说明;作用:充分说明了大熊猫繁殖能力低.且不易成活.进一步突出了大熊猫的珍贵.(六)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问题:“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了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一句的“最少”一词能否删去.并请说明原因.答案:不能删去.原因:“最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它比较客观地说明了熊猫每昼夜的竹子食用量.删除后意思的表达就绝对化了.容易被理解为每天只食用15到20公斤.(2分.答出不能删1分.说对原因1分)(七)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通常情况是一个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一系列余震.它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余震强度比主震小.大多数的余震都不会造成破坏.虽不足为患.但多次就成灾.打一个形象的比方.余震好比人说话的回声.虽然能量不及前面的大地震.但威力叠加起来.经过多次打击的建筑物可能就承受不住了.余震依发生时间顺序.在次数和强度上都逐渐减弱.科学家称.主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余震数量大约是第一天的一半.而到第10天.余震数量则是第一天的1/10.问题:段采用的说明方法除打比方之外.还有等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答案:①作比较或列数字.(1分)②其作用:(1)作比较:把第一天和第十天的余震强度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余震依发生时间顺序.在次数和强度上都逐渐减弱的特征.(2)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余震依发生时间顺序.在次数和强度上都逐渐减弱的特征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任意回答一种即得1分)(八)地震主要起因于地壳上大陆板块彼此相对移动产生的压力累积.主震发生过后.时隔不久最多一两天.或者在震中也可以拉开一定距离.可发生称为余震的二次震动.A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认为余震产生于主震引起的“静态压力①”改变.因为B似乎只有它能够具有产生余震的这种机制.问题:段中加浪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答案:A.“到目前为止”.是一表限制时间的短语.表达的意思只包含过去和现在.不包含将来(1分);若去掉后.与客观实际不相符(1分).B.“似乎”.是一个表推测的副词.可能是也可能不是(1分);若去掉后.表确定的意思.太绝对.与现实不相符(1分).(九)内层和外层都安装有充气的枕头.梦幻般的蓝色来自外面那个气枕的第一层薄膜.因为弯曲的表面反射阳光.使整个建筑的表面看起来像是阳光下晶莹的水滴.问题:划线的句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答案:(共4分)通过打比方.形象生动(2分)地说明“水立方”的晶莹美丽.(十)外围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E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ETFE应用工程.问题: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案:(共4分)不能去掉.(1分)“目前”从时间上进行限制.说明了“水立方”的“ETFE应用工程”只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工程.(十一)荆州民歌有悠久的历.“郢人善歌”闻名于世.据载.约在“唐虞之世”就产生“楚歌”的雏形了.相传帝舜南游时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歌中唱道:“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到了周代初年.民歌更是在楚地盛行.仅《诗经》中记载的就有《汉广》、《江有汜》等篇.屈原在搜集、加工、改造南方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楚辞》.其骚体形式.是从民歌的“楚声”学来的.在艺术上开辟了民歌的发展道路.对荆楚民歌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刘向《说苑》中的《越人歌》是楚民歌向“楚辞体”发展的标志.问题:文段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答案:时间顺序(十二)冰雹.俗称雹子.在春末和夏季最为常见.它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特大的冰雹比柚子还大.我国各地每年都会遭不同程度的雹灾.2005年6月.一场罕见的大冰雹突袭北京:许多汽车在这次特大冰雹中遭了殃.车窗穿孔.车顶被砸成了麻子脸!问题:段中嘶线的句子运用了和打比方这两种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冰雹的 .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 .答案:举例子(1分) 危害(破坏性)(2分) 作比较(1分) 冬天不容易下冰雹的原因(夏天容易下冰雹的原因)(十三)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问湖水下降8.8米.平均每6年下降l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而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半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十涸之势……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问题:选文第⒀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用原文句子作答).答案:举例子.列数字(1分)“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十四)据测算.1公斤煤只能使一列火车开出8米;1公斤裂变原料可使一列火车开动4万公里;而1公斤聚变原料可使一列火车行驶14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第②段中加点词“据测算”三个字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答案:不能.因为“据测算”准确科学地说明了下文的一系列数据来源于科学的推测估算.(点拨:再次明确此类题的答题套路与规范:①首先要明确能否删改的态度.②然后要明确这个词语的含义.对其基本作用简析;③其次联系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回答此词语对表达被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④最后回答此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其基本格式是:表明态度——一般是否定的回答;释词;再结合句意判断或准确科学或恰当生动地说明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十五)同时.它们燃烧后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每天都在制造着污染.并加剧了地球的温室效应.要想改变这种困境.唯一的出路在于找到既环保又可再生的替代性能源..第②段中“要想改变这种困难.唯一的出路在于找到既环保又可再生的替代性能源.”这句话中的“唯一的”三个字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答案:不能.(1分)因为“唯一的”即“独一无二”.准确地说明了要改变这种困难.除找到既环保又可再生的替代性能源外.别无他法.(2分)(点拨:正解及格式:先答能不能(原则上是不能.但注意有规则也有例外);解释这个词(换个说法而已);准确科学地说明了……(结合句(十六)随后.其他一些国家在研究中也相继取得成功.缤纷多彩的彩色棉服装.在一些城市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1994年.我国也从美国引进了一批彩色棉种子进行试种.本文第④自然段中加点的“相继”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案:不能删去.因为“相继”意思是“先后”“一个跟着一个”.从时间概念上准确科学地说明一些国家对彩色棉种植的研究是先后取得成功的.(十七)美国氢弹之父、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去逝以前曾有过设想:向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按照他的计算.向空中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少1%.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特勒提出的办法是要模仿大规模的火山爆发.文中第②段加点词语“按照他的计算”能去掉吗?为什么?答案:不能去掉.因为加点词语表明数据的来源.使文章语言表达更准确.更具有科学性.(十八)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滴以提高能见度的方法.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一是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是吸湿法.播散盐、尿素等吸湿物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使雾滴在凝结核上凝结成大水滴形成降雨或降雪.从而达到消除的目的.三是人工扰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文章第⑤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答案: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人工消雾的三种方法(十九)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问题:文章引用《汉书》记载的爱情故事.其作用有二:一是.二是.答案:一是说明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二是增强文章趣味性.(二十)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问题:阅读文中画线句.说说加点词“之一”不能删去的原因.答案:因为“之一”的意思是其中一个.用来限制“皮影戏”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其中一个.而传到国外的中国传统艺术很多.去掉“之一”显得绝对.表达就不准确了.这是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表现.(二一)”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这句话中的“几乎”能删去吗?为什么?答案:不能删去.“几乎”表明并非全部.也有例外.在句中用来限制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越用越健康这种情况.因为也有例外情况.删去后则不能准确地表达出这层意思.过于绝对.语言就不准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