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之我见
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载体,应成为学校不懈的、持久的追求。
要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学校必须积极按照党和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要求,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建立和健全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青少年法制教育体系,真正使法制教育在体系保障下形成良性循环。
一、正确理解,统一认识,是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前提。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更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贯彻教育方针之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学校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更突出的是各种与社会进步不相称的现象冲击着校园的围墙,或深或浅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如何强化青少年法制教育在带动学校德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中的战略地位,应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二、做好“三重”文章,是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核心。
1、重阵地建设这个基础。
首先是要重视抓宣传阵地建设,运用校园广播、文化刊物、黑板报,发挥社会团体的纽带作用,密切与新闻媒体的联系等等,努力使青少年法制教育拥有良好的舆论氛围。
其次要重视抓理论阵地建设,坚定不移地用党的教育理论、政策法规、科学思想武装师生的头脑,同时坚持学习、培训和研讨一齐抓,做到常学常思,常思常进。
再次是要重视文化阵地建设,把优化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青少年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健
全制度、规范管理和青少年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再者要重视抓基地建设,如办好青少年法制学校、家长学校、少年团校,拓宽社会实践领域,努力使青少年法制教育拥有良好的内外环境。
2、重队伍优化这个根本。
教师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法制教育的成败,也关系到法制教育环境的能否形成。
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形成依法执教的良好氛围,应成为学校努力探求的一种刚性机制。
首先在教师队伍中要建立一套关于法制教育的教育、学习和培训相结合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其次要从教师的岗位特点出发,推行教师抓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岗位责任制,齐抓共管,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紧密配合,班主任、科任教师通力合作的教育和管理队伍。
3、重教育载体这个关键。
(1)要从导读活动中挖掘教育资源。
如何使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性质、特点和意义扎根学生的心壤,成为学生意识形态的强音,从而更好地培养起学生的法律素质,作为学校应成立导读小组,且分解责任,拓宽层面,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利用好法制教育读本,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勤于引导,善于疏导,精于传导,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法律基本常识,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真正懂得国家、法律和个人的关系,明辨是非,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素养,使之逐步达到内化于学生的行为之中。
(2)要从课堂教学中挖掘教育资源。
课堂教学是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渠道。
学生在集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要树立大课程
思想,克服传统课程观的缺陷,要注重学科间的相互衔接沟通,从而扩大法制教育的涵盖面,增强法制教育的感染力。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应较客观地承认学生的思想、个性和行为差异,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契机,选择精当的教育内容,努力使话题既有传统思想的精髓又有时代气韵,从而不断优化教育效果。
学校要形成对法制教育的课题研究,探索课堂“嫁接”的有效机制,同时应提倡课堂教学向社会和家长有序开放。
(3)要从第二课堂中挖掘教育资源。
学校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可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升国旗活动、专题性法制教育讲座、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法律知识辩论、模拟法庭、法制小论文评比、编写法制小报等活动,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和遵纪守法教育。
(4) 要从家庭、社区教育中挖掘教育资源。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学校教育这一重要传承基地外,离不开家庭、社区的有机配合和支持。
一要抓现代传媒,用正确的舆论占领庞大的思想阵地,促进共同的人才观、利益观和发展观的形成;二要完善教育职责,加强教育资源管理;三、要树点扶样,展现特色,扩大交流,形成以点带面的教育格局。
另外,青少年法制教育还需要跟一些专题教育——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侧翼衬扶,壮实主干”的教育境界。
三、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估机制是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保障。
集聚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成功动力,增强法制教育的能见度,更需要一套导向、激励、监督和考核互为协调的评价机制,以客观公正地评价法制教育的效益。
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对教师的评价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1、要充分发扬民主。
评价方案的制定,需要广泛地征求大家的意见。
这种征求意见的广泛性不仅包括询行家或专家的意见,征询评价对象的意见,而且包括要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等,使评价方案在一开始制定上,就尽可能地建立在比较客观公正,比较切合实际的基础上。
2、要实事求是。
首先不能感情用事,要充分肯定被评价者的优点和成绩,实事求是地指出其缺点和不足。
其次,实事求是的评价应当是全面评价,诸如对法律课教师的评价应从教育思想、业务水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着眼,同时也可推行学生民主评议教师制。
只有坚持全面评价,才能体现教育目的对教育质量的全面要求,才能更好地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与不科学性,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要评出方向。
要在“三个面向”的方针指引下,从有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角度出发,使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要求在评价准则中得到有机体现,以优化工作质量,促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和信心,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融为一体。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工作。
学校要在素质教育天地里营造强势,迈出坚实的步伐,应当牢固树立教育大环境思想,把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融入学校的办学思路,敢出新招,干出经验,积极发挥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出好人才,亮出品牌,形成特色,鞠躬自己走上一条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