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综述,分析了当前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重要性,着重论述了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有所帮助,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之后,做好职业准备,结合自身特点,根据目标和进程不断总结经验,对职业生涯中的不和谐之处进行矫正,并最终选定自己的“职业锚”,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评估一、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在精英教育逐渐演变成大众教育的今天,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愈加得到社会重视,他们的就业及发展也备受关注。
金融危机的来临,“两会”的召开,甚至某位人大代表建议大学施行“五年制”教育来缓解就业压力。
然而未雨绸缪,我们大学生应该时刻准备着,通过对职业生涯设计分析,找到切实符合自身的发展方向。
徐小平老师说“如果不做职业生涯规划,你离挨饿只有三天”,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对于职业的概念众说纷纭,人力资源学者程社明博士对职业所下的定义为:“职业是参预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术,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
”生涯则有人生经历、生活道路和职业、专业、事业的含义。
而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他的观点则是:“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明确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实教育计划、发展计划。
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立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
”换句话说,职业生涯规划的意思就是: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组织,想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如何通过学习与工作达到目标。
如此说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即是对大学生的未来做出规划来更好地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潜能,增强可塑性,为大学生更好地学习、步入社会点亮一盏指明灯。
(一)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1.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特点大学时代正处在职业生涯的探索和初步确立阶段。
在这个时期,大学生的能力迅速得到提高,职业兴趣趋于稳定,逐步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期。
许多学生往往需要就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关键性的决策,逐步对自身的兴趣、能力,以及对职业的社会价值、就业机会进行考虑。
在这个阶段,个人承担学生与求职者双重角色。
产生的主要疑问是:“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该怎么做”,迷茫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和社会经验。
尤其当走向工作岗位后,发现理想与现实不相符,更会面临着是否重新选择的矛盾。
所以,我们应该准确的找好自己的位置,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大学生职业选择存在的问题(1)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设计普遍不重视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学生对于就业准备属于“临阵磨枪型”,直到大四才考虑就业;另有50%的学生到大三时才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只有4%的学生是在进大学以前考虑就业问题的;9%的学生在中学时就已开始寻找自己的就业方向。
记者采访多名求职者发现,就业方向不明或就业准备不足是导致他们求职失败的重要原因,毕业后无目的、无规划的盲目就业,将影响他们的长远发展。
因此,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建立起一个职业发展的观念是极其重要的。
(2)社会实践的方向不够清晰为了增加“工作经验”,不少大学生选择了兼职,做家教、促销员和业务员等;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不少大学生选择考证来增加“筹码”,整天忙着各种各样的考试;还有的大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只是为了向用人单位证明其兴趣广泛。
总之,社会实践缺乏职业方向性,遍地开花,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要求,不仅使大学生疲于奔命,而且盲目性和风险性都增大。
(3)职业发展期望过高,职业路径设计不合理不少大学生只盯住“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鲜有人主动申请到偏远地区。
不少大学生选择以考取学位和证书作为发展主路径,以考研和考博来作为自己职业设计的职业目标,还有些大学生“为保险起见”准备了四条以上的发展路径,但这些路径的结果悬殊较大,路径之间也缺乏内在联系,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模糊不清势必导致在实际选择中的犹豫不决,不利于核心职业目标的实现。
(4)过于追求所谓的“最佳规划”有些大学生希望能达到“一次规划,终身受益”。
他们在做规划时面面俱到,不愿舍弃,在行动中也不愿从小事做起,碰到困难就不知所措,不会灵活采取调整措施。
实际上,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一个人几乎是无法做出一个十全十美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况且,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认识、能力的提高,职业生涯规划也是需要不断调整、与时俱进的。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意义1.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有很多大学生对自己并不了解,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具有比较大的盲目性和不切实际性。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个性特征,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然后通过反思和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对于个人来说,不仅要知己所长,更要知己之短,在制定职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的计划时扬长避短,这样才有可能选择合适的职业和业务。
2.可以帮助大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常常缺乏对社会、对外部职业资讯的了解,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大学生需要不断获取外部信息,获得的外部信息越多,心理准备也就越充分,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考虑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合理规划自己。
3.可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自信是一种乐观地对待生活的态度,较少受认识的影响。
自信方面的障碍并不是认识障碍,是与以往的经历和体验密切相关的情绪障碍。
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是大学生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随着知识的积累,培训和教育的增多,他们对自己和职业工作的认识的加深,自信心也就会逐渐建立起来。
4.有利于明确人生奋斗目标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通向成功的第一步。
大学生充分地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后,可以发现其所具有的潜质、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和实践,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努力克服弱项,挖掘潜在能力,并准确定位职业方向正确选择职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扰,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5.促成大学生自我实现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
每个人都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当代大学生更是如此。
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能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机会,最终迈向成功的殿堂。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准备与分析一份完整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自我评估、外部环境分析、职业目标的定位、计划实施策略与措施以及反馈调整五个环节,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职业生涯规划流程图(一)自我评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个环节是进行正确的评估。
自我评估的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这样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定,才能选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作出最佳抉择。
研究自己适合从事哪些职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和基础,在这里,采用5个“W”的归零思考模式。
1.Who are you?我是谁(1)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根据美国著名的职业管理学家萨柏的职业生涯五个阶段,我们大学生正处于探索阶段(15-24岁)中的转变期(18-21岁)和尝试期(22-24岁)。
在这打基础的一个阶段,大学生要认真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并对自己能力和天资进行现实性评价,试验性的选择职业。
(2)个人自我评价要想正确判断自己的职业性向,首先应该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受教育水平、职业兴趣、特长等分析评价,达到了解自己的目的。
在这里使用的橱窗分析法,如图2所示。
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别人不知道图2橱窗分析法坐标橱窗图“公开我”,是个人展现在外的部分,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隐私我”,是个人内在的私有秘密部分,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潜在我”,是有待开发的部分,自己和他人都不知道;“脊背我”,自己不知道,他人知道。
我们把以上内容调查列出如表1形式,做出自我评价。
2.What you want ?我想干什么这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一个心理趋向的检查。
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
但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而逐渐固定,并最终锁定自己的终身理想。
(1)霍兰德职业性向分析美国心理学教授约翰•霍兰德研究发现,职业性向是决定一个人选择何种职业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了决定个人选择何种职业的六种基本“人格性向”,如图3所示。
现实性向(I )常规性向(A)艺术性向(A)企业性向(E)社会性向(S)图3霍兰德的职业性向选择图①社会型:(S)寻求广泛的人际关系,比较看重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
如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
②企业型:(E)为人务实,习惯以利益得失,权利、地位、金钱等来衡量做事的价值,做事有较强的目的性。
如项目经理、销售人员、政府官员、法官、律师。
③常规型:(C)喜欢关注实际和细节情况,通常较为谨慎和保守,缺乏创造性,不喜欢冒险和竞争,富有自我牺牲精神。
如秘书、办公室人员、记事员、会计、行政助理、图书馆管理员、打字员、投资分析员。
④现实型:(R)缺乏社交能力,通常喜欢独立做事。
如技术性职业,技能性职业。
⑤调研型:(I)知识渊博,有学识才能,不善于领导他人。
考虑问题理性,做事喜欢精确,喜欢逻辑分析和推理,不断探讨未知的领域。
如科学研究人员、教师、工程师、电脑编程人员、医生。
⑥艺术型:(A)具有一定的艺术才能和个性。
善于表达、怀旧、心态较为复杂。
如艺术方面(演员、导演、艺术设计师、雕刻家、建筑师、摄影家、广告制作人)音乐方面(歌唱家、作曲家、乐队指挥)文学方面(小说家、诗人、剧作家)。
根据霍兰德的理论:一个人的职业兴趣会影响到职业的适宜度。
当他从事的职业与其兴趣相吻合时,就可能发挥出能力,容易做出成就;反之可能导致其原有才能的浪费,或者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成功。
(2)职业锚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埃德加·H·施恩认为,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这就是职业锚,是人们选择和自己发展自己的职业所围绕的中心。
有以下五种:①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
职业发展围绕自己所擅长的特别技术或特定功能能力而进行。
②管理型职业锚。
职业发展路径沿组织权力阶梯逐步上升,希望承担较高责任的管理职位。
③创造型职业锚。
职业发展是围绕创业性努力而组织的。
④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
愿意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不依赖他人。
⑤安全型职业锚。
重视长期而稳定的工作,具有保障性。
影响一个人职业锚的因素有很多,如天资和能力、工作动机和需要、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等等。
3.What can you do?我能干什么这是对自己能力与潜力的全面总结,一个人职业的定位最根本的还要归结于他的能力,而他职业发展空间的大小则取决于自己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