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明新编英语语言学教程教案

简明新编英语语言学教程教案

简明新编英语语言学教程教案《英语语言学》课程大纲课程名称:英语语言学课程编号:总学时:36适应对象:英语本科专科一、教学目的与任务《英语语言学》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学科方向课。

旨在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成果,提高对语言的本质、功能的认识,了解语言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

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语言学学科的基本概念;了解语言与心理、社会、文化、文学等跨学科研究的关系及其发展现状和趋势。

该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与视野,培养并激发学生对语言研究的兴趣,为其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学习及研究打好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方面的关系。

1、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特别是一些重要术语的翻译与定义以及几大语法学派的理论主张,有影响力的语言学家的姓名、著作以及贡献等。

注意阅读课文时要认真仔细。

2、通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对各部分所讲的主要内容做到心中有数,重点明确。

3、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联系、对比,将所学语言学理论与英语外语学习实际相结合。

4、注意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学术论文写作的能力,建构写作的理论基础及理论依据。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1 为什么学习语言?1.2 什么是语言?1.3 语言的本质特征1.3.1 任意性 arbitrariness1.3.2 二重性 duality1.3.3 创造性 productivity or creativity1.3.4 移位性 displacement1.4 语言的起源1.5 语言的功能1.5.1 信息功能 informative1.5.2 人际功能1.5.3 施为功能1.5.4 感情功能emotive1.5.5 交感性谈话1.5.6 娱乐性功能1.5.7 元语言功能1.6 什么是语言学?1.7 语言学的主要分支1.7.1 语音学phonetics1.7.2 音系学phonlogy1.7.3 形态学mprphology1.7.4 句法学syntax1.7.5 语义学semantics1.7.6 语用学pragmatics1.8 宏观语言学1.8.1 心理语言学1.8.2 社会语言学1.8.3 人类语言学1.8.4 计算语言学1.9 语言学中的一些重要区别1.9.1 “描写式”和“规定式”descriptive and prescriptive 1.9.2 “共时”和“历时”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1.9.3 “语言”和“言语”langue and parol1.9.4 语言能力和语言应用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1.9.5 “非位的”与“位学的”2.1 言语产生和言语感知2.2 言语器官2.3 音段、分化和标音法 2.3.1 音段和分化2.3.2 标音法2.4 辅音2.4.1 辅音和元音2.4.2 辅音2.4.3 发音方法2.4.4 发音部位2.4.5 英语中的辅音2.5 元音2.5.1 元音描写的原则 2.5.2 基本元音理论2.5.3 元音音渡2.5.4 标准发音中的元音2.6 协同发音和语音描写 2.6.1 协同发音2.6.2 宽式标音和严式标音2.7 音位分析2.8 音位和音位变体2.8.1 最小对立体2.8.2 音位理论2.8.3 音位变体2.9 音位过程2.9.1 同化2.9.2 音系过程和音系规则 2.9.3 规则顺序2.10 区别性特征2.11 音节2.11.1 音节结构2.11.2 响音阶2.11.3 音节划分和最大节首原则2.12 重音3.1 什么是词?3.1.1 “词”的三种含义3.1.2 词的识别3.1.3 词的分类3.2 词的形成3.2.1 语素和形态学3.2.2 语素的类型3.2.3 曲折变化和词的形成 3.2.4 音系学和形态学的对立3.3 词汇变化3.3.1 特有的词汇变化 3.3.2 音位变化3.3.3 形态-句法变化3.3.4 语义变化3.3.5 拼写的变化4.1 传统学派4.1.1 数、性、格4.1.2 时和体4.1.3 一致关系和支配关系4.2 结构主义学派4.2.1 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 4.2.2 直接成分分析法 4.2.3 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4.3 生成学派4.3.1 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4.3.2 标准理论及其后的发展 4.3.3 管辖、约束等4.4 功能学派4.4.1 功能句子观4.4.2 系统功能语法5.1 “意义”的意义5.2 指称论5.3 涵义关系5.3.1 同义关系5.3.2 反义关系5.3.3 上下义关系5.4 成分分析5.5 句子意义5.5.1 一个整体理论5.5.2 逻辑语义学6.1 言语行为理论 (Speech act theory) 6.1.1 施为句(performatives)和表述句(constatives)6.1.2 行事行为(illocutionary act)理论6.2 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理论6.2.1 合作原则6.2.2 准则的违背6.2.3 含义的特征6.3 后格莱斯时期的发展6.3.1 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6.3.2 数量原则(Q-Principle)和关系原则(R-Principle)6.3.3 数量原则(Q-principle)、信息原则(I-principle)和方式原则(M-principle)四、学时分配与教学方式:总学时:36学时Chapter One: Introduction(6学时)Chapter Two: Phonology (6学时)Chapter Three: Morphology(6学时)Chapter Four: Syntax (6学时)Chapter Five: Semantics (6学时)Chapter Six: Pragmatics(6学时)五、考核方式考查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英语语言学是专业学生高年级的知识课。

涉及语言的一般特征研究、语言的内部研究以及外部使用环境研究。

该课程与英美文学、教学法、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测试学、语用学、论文写作等课程具有紧密的联系。

语言学课程可以为其他相关课程提供理论依据,教学内容可以做到相互渗透、相互交流。

七、教材戴炜栋,《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

1、布龙菲尔德[美],1985,语言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瑞士],1985,普通语言学教程[M]. 商务印书馆3、胡壮麟,2001,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4. Widdowson, H.G, 2000. Linguistics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 Lyones, John, 1981.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M], CUP.6. Crystal, David, 1986. What is Linguistics [M]. London: Edward Arnold Ltd.7.Atkinson, Martin, David Kilby &Iggy Roca 1982. Foundations of General Linguistics. 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8.Ball, M. & J. Rahilly. 1999. Phonetics: The Science of Speech. London: Edward Arnold.nd9.Roach, Peter. 1991. English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2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0.Adams, V. 1973. 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English Word-Formation. London: Longman.11.Bauer. L. 1983. English Word-Form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nd12.Beard, R. 1995. Lexeme-Morpheme Base Morphology: A General Theory of Inflection and Word edition).Formation.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Press, 2000. 13.Matthews. P. H. 1991. Morphology: An Introductionto the Theory of Word Structure 214.Bloomfield, L. (1935 [1933]) Language.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15.Chomsky, N. (1957) Syntactic Struct6ures. The Hague: Mouton.16.Atkinson, M., Kilby, D. & Roca, I. (1988) Semantics. In Foundations of General Linguistics,nd188—223. 2 edn. London: Unwin Hyman. nd17.Carroll, D.V.1994/1999. Psychology of Language (2 edition). Monterey,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18.Fasold,. Ralph 1999 [1990].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 Oxford: Blackwell.19.Fishman, Joshua 1968. Readings in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 The Hague: Mouton.nd20.Austin, J. L. (1975 [1962])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2 ed. Oxford: Clarendon Press. 21.Grice, H. P. (1975) Logic and Conversation. In Cole, P. & Morgan, J. L. (eds.) Syntax andSemantics 3: Speech acts, 41—58. New York: Academic Press.22. 刘润清,1995,西方语言学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