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岳阳楼记》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岳阳楼记》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古时指降职远调 任太守 到了第二年 •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 政务顺畅,人民和乐 全,都 扩大
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 兴办 于是 它的 规模 在 它的 同“嘱”,嘱咐 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 我 写文章 来 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以记之。
第一段译文:
四大名楼总图
中 国 四 大 名 楼
岳阳楼
黄鹤楼
鹳雀楼
滕王阁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 (唐)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人民:军中有一范,西贼闻
之惊破胆。西夏:小范老子, 胸中自有数万甲兵)
先忧后乐
心系天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 (今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 受较深。27岁中进士,为官敢于直谏,曾负责 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 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 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 到贬谪。死后谥文正,著有 《范文正公集》。他是北宋诗 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 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 有鲜明的政治内容。
岳阳楼位于今湖南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
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
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
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
士们登楼赋诗。岳阳楼高三层,下临洞庭,
遥望君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许多文人
学士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自范
仲淹《岳阳楼记》后,岳阳楼声名益著,与 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楚地 三大名楼,成为游览胜地。
第二段译文: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 它包含着远方的山峰,容纳下长江的水流, 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早晨阳光照耀,傍 晚乌云蔽天,景象千变万化。这是岳阳楼 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 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这里向北通向巫 峡,向南到达潇水湘水的尽头,降职远调 的官员和失意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 (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 能不有所不同呢?
背景介绍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 此时他身体很不好。昔日好友藤子京从 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 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 口答应。庆历六年六月,他就在邓州的 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 记》。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 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 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
黄鹤楼——湖北武汉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滕王阁——江西南昌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落霞秋水
秋 水 共 长 天 一 色 。
落 霞 与 孤 鹜 齐 飞
,
岳阳楼——湖南岳阳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范仲淹
7
一、作家简介 自幼孤贫 庆历新政 几起几落 军中一范 勤学苦读 政治革新 百折不挠 西贼破胆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远 调到巴陵郡任太守。到了第二年, 政务顺畅,人民和乐。各种该办未 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 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 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下这件事。
看 指示代词,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 胜景,好景色 形容水势汹涌壮阔 广阔 边 日光 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天气景象 就是 的 雄伟的景象 的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 全面,详尽 那么 通往 尽,直到尽头 备矣。然 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 既然这样 指遭贬斥放逐的人 诗人 在 这里 的 怎能不 不同 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 异乎?
第一部分(1 段) 记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 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段) 文章主体。写“迁客骚 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段) 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 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段) 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 “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 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段) 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 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请听朗读
学法指导 读准字音
读懂文意
谪守 怒号 予观夫 属于作文 偕忘 樯倾楫摧 浩浩汤汤
zhé háo fú zhǔ xié qīng shāng
读出感情
朗读指导
掌握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朗读骈句的方法
三字句:衔/远山,吞/长江 四字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其他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