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3的倍数的特征》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现在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3的倍数的特征》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9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本课主要介绍3的倍数的特征,是在已经学习了2和5的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为后面学习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五年级学生己经掌握了些学习数学的方法,且具备些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根据这一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通过猜想验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四、说教学法
1.教法: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守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以创设情景、引导发现、抽象概括为主,以多媒体演示为辅的教学方法。

2.学法:我认为良好的学法是要和教法相互统一融合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教学生会学,而且还要能学。

因此,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采用的学法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中。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应当建立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

因此,在教学开始之初我将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并出示一道复习题,要求学生判断哪些是2和5的倍数,并说出这样判断的依据什么?
紧接着我问:“那你知道怎样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呢?它的特征又是怎样的呢?”这样便自然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引导发现探究新知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为此我安排了以下2个活动。

活动一猜想---验证
先让学生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独立思考,猜想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后,多数学生会认为个位上是3的倍数的数就是3的倍数。

这时,我便引导学生先把3的倍数找出来,自己动手去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然后大家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

这样学生便会发现12,15,18是3的倍数,但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不是3的倍数,由此便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发现这时已不能用原来的探究方法来判断3的倍数,然后引导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

活动二再猜想---再验证
让学生去观察12,15,18这几个数各数位上有什么特征,如果加起来会怎么样呢?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行探究。

此时学生将热烈讨论,积极性很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12中1+2=3是3的倍数,15中1+5=6也是3的倍数,18中1+8=9也是3的倍数,于是便形成新的猜想,如果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便是3的倍数,接着我再让学生用计算器来验证一些较大的数是否符合这一新的猜想,并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并汇报概括。

很快同学们会惊喜的告诉我这样的
猜想是对的,很多数都符合,此时适当的给学生鼓励。

顺理成章的将3的倍数的特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方式得出,从而顺利地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难点。

(三)、深化认知巩固新知
数学学习离不开练习,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为此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我不仅安排了书本上的做一做的练习我还安排了口答、选择、和判断题,这样多样性和层次性的练习题。

最后通过36与63,54与45这样找规律的题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质疑总结评价反思
我想借助这一环节来及时反馈本课的教学效果,在这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我这样问学生:同学们,在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你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这样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自我评价意识,养成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的好习惯。

六、说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不是3的倍数131619是3的倍数121518
特点:个位上是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结论: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我的说课完毕,恳请各位专家,评委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