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艺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工程可行性建议书

工艺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工程可行性建议书

工艺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工程可行性建议书目录第一章总论 (1)一、项目背景 (1)二、项目概况 (5)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8)一、项目建设背景 (8)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第三章需求分析和建设规模 (20)一、项目定位 (20)二、用房需求分析 (21)第四章场址选择 (69)一、项目备选用地 (69)二、推荐项目选址 (71)三、项目用地性质与现状 (72)四、建设条件 (74)第五章建设方案 (77)一、方案设计原则 (77)二、总平面设计以及交通组织 (77)三、建筑设计方案 (78)四、结构设计 (78)五、给排水设计 (79)六、采暖及通风空调工程 (79)七、电气设计 (79)八、燃气工程 (80)九、室外工程 (80)十、舞灯光和音响等专业设计 (80)第六章环境保护 (81)一、编制依据 (81)二、环境影响因子 (81)三、环境保护措施 (81)第七章节能、节水和卫生防疫 (83)一、节能 (83)二、节水 (83)三、卫生防疫 (84)第八章项目组织与实施 (85)一、项目管理 (85)二、组织机构 (86)三、建设进度 (87)四、招标采购 (87)五、后期运行管理 (87)第九章建设投资估算与筹措 (88)一、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88)二、项目建设资金筹措 (92)三、资金使用计划 (93)第十章社会效益评价 (94)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 (97)一、结论 (97)二、建议 (97)附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总论一、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工艺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设工程(二)项目单位本项目具体xx工艺美术馆正式成立于1989年,原隶属于当时的轻工部后划转国资委管理,2006年经中编办批准将“中国工艺美术馆”成建制地由国资委划转至文化部所属中国艺术研究院管理,其主要任务为发掘、征集、整理、收藏和陈列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珍品并围绕这个任务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则正式成立于2006年,是经中编办批准(中央编办复字[2006]03号)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挂牌成立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机构,负责承担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关具体工作,履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政策咨询;组织全国范围普查工作的开展:指导保护计划的实施;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举办学术、展览(演)及公益活动,交流、推介、宣传保护工作的成果和经验;组织实施研究成果的发表和人才培训等工作职能。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现有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专业的高级研究人员近200人,其中有60余人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

(三)编制依据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3、《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4、《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文化部令第39号)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6、《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7、《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8、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建设中国工艺美术馆有关问题调研情况的报告》(发改社会[2007]587号)9、《文化部关于在奥林匹克中心区建设中国美术馆二期和中国工艺美术馆等文化设施情况的报告》以及有关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10、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中国工艺美术馆变更隶属关系的批复》(中央编办复字[2006]132号)11、轻工业部《关于征集、收藏工艺美术珍品的通知》(轻艺字第10号)12、轻工业部《关于筹建中国工艺美术展览馆的请示》((77)轻艺字第56号)13、《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17号)14、国家、北京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15、其他相关信息和资料(四)项目提出本项目酝酿筹备历时已久,但其最初源于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音乐博物馆、中国戏曲博物馆三个相对独立、先后发起的项目,三个项目各自的提出背景如下:1.中国工艺美术馆我国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底蕴深厚、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工艺美术馆作为我国唯一的一座国家级工艺美术馆,原馆址始建规模35000m²于1989年正式对外开放,产权归原轻工部中国工艺美术总公司所有,后因机构和体制改革、商业开发等原因,中国工艺美术馆实际使用的展藏及办公空间仅有约3300m²,且配套设施、环境条件根本无法满足《博物馆收藏保护条例》的要求,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导致其无法承担国家赋予的征集、收藏、收购工艺美术精品的责任。

2006年11月,中编办批复文化部“同意中国工艺美术馆由国资委划转到文化部所属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管理”,相应地中国工艺美术馆原址用房也需陆续腾退。

为妥善解决严重制约中国工艺美术馆事业发展的馆舍问题,为国家工艺美术珍品的收藏、展示、整理和研究提供必要的设施条件,中国艺术研究院从2006年底就开始酝酿择址重建中国工艺美术馆。

重建新馆得到业内及相关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响应,中国工艺美术界知名专家常沙娜、李绵璐同志就此专门致函温家宝总理,李克美等21位委员也在政协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联名提案建议尽快启动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迁址建设项目,上述提议得到温总理原则性地批示,并受到国家发改委和文化部的高度重视与支持。

2009年12月,中国工艺美术馆搬离百盛购物中心,现有藏品辗转到中国艺术研究院,急需另外选址新建中国工艺美术馆。

2.中国音乐博物馆我国音乐艺术的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建国初期,老一辈音乐艺术家们就曾梦想有一座具有一定规模,收藏相对完备,能够全面展示和弘扬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同时满足对外音乐文化交流的专门场所,周恩来总理也曾就此事亲自过问过,但是,由于当时我国经济条件的限制,国家刚刚建立,百废待兴,中国音乐博物馆项目就此搁置。

2000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在视察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后,在《文化部关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改扩建中国音乐博物馆》(文计报[2000]248号)的报告中曾批示要建设中国音乐博物馆,原国家计委也于2001年批复了“中国音乐博物馆”建设项目,后由于种种原因,该项目一度搁浅。

2004年的“两会”上,时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傅庚辰先生在小组会上就曾遗憾地表示,“偌大一个中国,竟找不到一座音乐博物馆”,并认为“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面对各地蓬勃兴起的音乐热,建一座中国音乐博物馆,是时候了。

”毫无疑问,建立一座权威的中国音乐博物馆既可以填补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空白,也能满足社会科学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升华的迫切需要,更是实践“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际举措之一。

3.中国戏曲博物馆中国戏曲是与古希腊戏剧、古印度梵剧齐名的世界三大古典戏剧之一,经过长期的孕育,综合和融汇了中国古代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装扮、杂技、武术等技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以及世界戏剧之林中成就显著,地位独特。

但直至目前,还没有一座国家级的戏曲博物馆,这与戏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国内外的深远影响极不相称。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文艺界知名人士多次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发起和提议“建立国家级戏曲博物馆”,但受当时国力所限,建馆的意愿一直未能实现解决。

2008年“两会”期间,沈铁梅、王文章、梅葆玖、朱世慧等多名人大、政协代表共同呼吁和联名提议尽快建设中国戏曲博物馆,以全面、系统、有效地抢救保护中国戏曲文化遗产,并全面展示中国戏曲五千年辉煌史。

2008年11月,全国政协委员赴京津沪、鄂苏鲁考察团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关于建设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的考察报告》(政全厅发[2008]85号),报告特别提到:“以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为基础,组建中国戏曲研究中心,建立中国戏曲理论研究基地,加强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资料库的建设,推动中国戏曲博物馆的立项。

”上述三个项目在近年的酝酿和筹备过程中得到了国家发改委、文化部领导和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指导,前期准备工作也得到了各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并分别取得一定进展。

但是,随着各项前期工作不断推进和建设条件进一步落实,这三个同时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牵头承担的项目,若继续采取“各自为政”模式,分别独立选址、申报、建设和运营,在选址及土地集约利用、功能规划及资源共享、建设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势必面临较大的问题和困难。

为此,经文化部领导同意,中国艺术研究院决定将工美、音乐、戏曲三个专题博物馆项目集中选址、合并建设。

2008年12月22日,文化部专门给政治局委员及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上报了“文化部关于在奥林匹克中心区建设中国美术馆二期和中国工艺美术馆等文化设施情况的报告”,正式提出:“计划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B02地块上合并建设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音乐博物馆、中国戏曲博物馆三个馆。

”刘延东同志非常重视文化部的报告,2008年12月23日亲笔批示:“请长春、刘淇、云山同志批示,建议将此作为国家文化建设的重点工程予以积极推动并按程序报批”,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政治局委员刘淇同志和刘云山同志也均表示支持。

此后,按照文化部有关领导指示精神,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对三馆合建项目的功能定位、馆舍需求、规模测算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基础上,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并适时调整工作思路,进一步结合新形势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践需要和发展趋势,对拟建的三个专题性博物馆的功能加以提炼和融合、扩充和提升,最终确定了将本项目建成涵盖中国工艺美术、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民风民俗等众多门类,集收藏、展示、交流、研究等多功能为一体,服务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整体部署,国家级、综合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和展示馆。

基于以上发展和演变,本次中国艺术研究院正式提出中国工艺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立项申请。

二、项目概况(一)拟建地点本项目拟建地点为北京市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B02地块,北临新建成的中国科技馆,西临湖边东路,东侧为商业步行广场,南至大屯路,并与规划中的国家美术馆二期相望。

项目总用地面积2.5公顷,全部为建设用地,用地性质为文化(设施)用地,该地块交通便捷,市政配套完善。

(二)建设内容及规模根据本项目各类用房需求分析和选址规划要求,确定本项目拟建规模为总建筑面积101640m²,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藏品库区14833m²;展陈区48209m²(其中静态展陈用房39866m²、活态展陈用房8343m²);专业技术用房2714m²;观众服务设施用房6429m²;行政办公用房2400m²;物业管理及保安用房1200m²;设备用房6262m²;地下停车库(部分需兼作人防)17107m²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