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论1.1 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2012年襄垣县古韩镇现代设施蔬菜示范园建设项目1.1.2项目性质:新建1.1.3项目建设单位:襄垣县农业委员会1.1.4项目建设地点:襄垣县古韩镇1.1.5建设内容与规模:示范园占地面积317亩,分五个功能区。
(1)蔬菜花卉育苗示范区,占地面积25亩;(2)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展示培训区,占地面积20亩;(3)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区,占地面积246亩;(4)循环农业示范区,占地面积15亩;(5)公用设施区,占地面积11亩。
1.1.6建设期限:2年1.1.7 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工程估算总投资7552.71万元,其中工程费用4537.28万元,其他费用2455.97万元,预备费559.46万元。
资金来源:争取国家资金、建设单位自筹、招商引资等多渠道筹措解决。
1.2建设单位简介1.2.1 单位职责和机构拟定全县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机械化、农垦等农业各产业(以下简称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及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指导实施,参与涉农的财税、价格、金融保险、进出口等政策制定,监督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法律法规,推进农业依法行政。
承担完善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责任。
提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政策建议,指导农村土地承包、耕地使用权流转和承包纠纷仲裁管理。
指导、监督减轻农民负担和村民筹资筹劳管理工作,指导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
拟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规划与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建设与发展指导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组织落实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品质的改善。
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和设施农业生产。
负责提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意见,以法定权限审批、核准全县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编报部门预算并组织执行。
提出扶持农业农村发展的财政政策和项目建议,经批准后与县财政局共同制定实施方案并指导实施。
拟定农业开发规划并监督实施。
配合县财政局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组织拟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
提出农业产业保护政策建议。
推进农业园区和观光农业建设开发工作;指导农产品加工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
提出促进大宗农产品流通的政策建议,研究提出主要农产品的进出口建议。
研究制定大宗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
培育、保护和发展农产品品牌。
承担农业防灾减灾的责任。
监测、发布农业灾情,组织种子、化肥等救灾物资储备和调拨,提出生产救灾资金安排建议,指导紧急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
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监测分析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开展相关农业统计的工作。
发布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负责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指导农业信息服务。
内设机构办公室、种植业管理股、发展计划股。
1.3研究内容范围:(1)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实地勘测项目区现场,根据建设场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项目建设规模,进行总体布置方案研究。
(3)分析市场,设计产品方案。
(4)研究项目规划方案,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技术方案。
(5)对工程方案及设备方案进行研究,并提出工程招投标方案。
(6)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分析,测算各种效益指标和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7)对项目进行风险分析,识别主要风险,分析风险影响程度,并研究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8)提出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和建议。
内容:襄垣县蔬菜示范园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科研、种植、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设施蔬菜示范园,为确保产品优质高产,示范园聘请农业专家为技术指导,将蔬菜、花卉的种植,以及观光休闲集于一体,总面积为317亩。
本项目规划有蔬菜花卉育苗示范区,占地面积25亩;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展示培训去,占地面积20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区,占地面积246亩;循环农业示范区,占地面积15亩;公用实施区,占地面积11亩。
1.4编制依据(1)国家发改委《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管理办法》。
(2)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3)中央一号文件等国家有关农业政策。
(4)《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5)《襄垣县“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6)《襄垣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8)国家发改委《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
(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
(10)项目建设单位与项目可研报告单位签定的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
(11)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
(1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3月。
(1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手册》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9月(14)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006年)(15)《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试行标准》(【94】国农综字第28号)(16)《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若干条文的解释(财发字【1999】57号)(17)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的通知(国农办字【2002】175号)(18)《襄垣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19)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示范园区建成后,年生产无公害蔬菜8.25万吨;年交易农产品4万吨,加工净菜1万吨,冷藏0.3万吨;示范园区建成后,年实现生产总值1.23亿元,年上缴税收600万元,总利润1500万元。
1.6研究结论为了适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消灭和市场竞争力,发展设施农业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示范园是旅游业发展一个新方向,一方面拓宽了旅游业的广度,为旅游活动增添了新景观,有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使环境恢复魅力,永保秀丽;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态结构,优化了农业经济的组合,开拓了农业和土地被利用的新领域,强化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增加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农业附加值,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变,是振兴农村经济、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措施。
围绕建设旅游大产业、面向旅游大市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通过生态农业园的建设,发展无公害果蔬连锁体系,用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推广宣传,展现本县特有的品牌价值并引导和推动本市农业结构调整。
项目实施以开展高效、科技、生态农业生产为核心,并为当地及周边广大农业生产者提供参观游览服务,同时开展科普教育,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要求。
项目建成后需从业人员100人,可充分安排当地农村闲置劳动力和下岗职工,同时可带动当地运输等产业快速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项目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技术依托单位的资金实力、管理优势和技术优势,找准农业产业的薄弱环节,发展高效、科技、生态农业生产,加快项目所在地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探索农业生产的新模式,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该项目建成后,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项目建设规模合理、市场前景广阔,场地和建设条件较好,节能、环保、安全、消防措施得力,因此该项目是可行的。
二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2.1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蔬菜作为生活的必需品,国内外市场对蔬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质量问题特别是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问题引起广大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已成为社会一大热点问题,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已由温饱型向质量型转变,蔬菜作为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对其要求更高,并由一般化转向优质化、营养化、无害化。
可以说,蔬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
无公害蔬菜产品符合人类追求健康长寿和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世界潮流。
蔬菜产业已经从昔日的“家庭菜园”逐步发展成为主产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保供、增收、促就业的地位日益突出。
(1)满足食物需求。
蔬菜是人类的基本食物来源之一,提供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
鲜食为主、需求量大的传统饮食习惯,决定了蔬菜在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蔬菜生产在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消费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增加农民收入。
蔬菜商品率高,比较效益高,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1.9%,总产值1.2万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33%。
另据农业部测算,2010年蔬菜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830多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4%。
(3)促进城乡居民就业。
蔬菜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化了数量众多的城乡劳动力。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与蔬菜种植相关的劳动力1亿多人,与蔬菜加工、贮运、保鲜和销售等相关的劳动力8000多万人。
(4)平衡农产品国际贸易。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蔬菜比较优势逐步显现,出口增长势头强劲,在平衡农产品国际贸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出口蔬菜836.37万吨,比2000年增长1.61倍;出口额96.91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3.7倍;贸易顺差94.14亿美元,居农产品之首,比2000年增长3.69倍,而同期农产品贸易逆差达231亿美元。
从食品业发展趋势看,无污染、无公害的食品将成为国际食品贸易的主流。
种种迹象已经说明,开发无公害蔬菜已经成为国内外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的无公害蔬菜市场,目前还处在开发期,蕴含着无限生机与活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是扩大市场份额和实现出口创汇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的重要方式。
我国目前蔬菜供给相对过剩,给消费者提供了可挑选的空间,这就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此外,消费者消费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也使优质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具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而农业科技进步和大量新型高效低残留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农药以及抗病虫害蔬菜品种的不断出现,则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力。
可以说,无公害蔬菜将成为我国蔬菜消费的主流产品。
在“绿色”和“生态”概念日渐普及、农业和旅游业产业地位不断提升的今天,走观光农业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自然选择。
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休闲、娱乐和求知功能的生态、文化旅游。
进入21世纪,观光农业将是重要的娱乐产业,农业观光园作为观光农业的主体必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观光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事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