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进入21世纪,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此衍生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对环境破坏的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经济发展对于环境破坏的程度,我有着深刻的体会。
我的老家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乡村,有着连绵不绝的青山和潺潺流动的河流,在阳光的照耀下,河面泛起粼粼波光,鱼儿在水里欢快的游动,举目望去,青山脚下点点炊烟,是母亲呼唤在外的孩子归家。
下雨的时候,就更加漂亮了,雨滴落在河面上,泛起一圈一圈的漪沦,一眼望去,整个河面全是一个一个的圆圈,一点一点扩散开来,美不胜收。
因着它的美丽,小时候,每逢寒暑假,我总是央着父母送我去老家和爷爷为伴。
回到老家,我就犹如鸟儿张开了翅膀,猛虎放归了森林,那山,那水,全是我的天下,是我漫山遍野疯玩疯跑的足迹。
日头好的时候,可以和小伙伴下河游泳、捉螃蟹、抓鱼,就是天气不太好的时候,也可以在山野中寻找到乐趣。
后来,我渐渐长大,学业越来越繁重,爷爷也渐渐年迈。
我不再频繁的去老家,记忆中儿时的同自然的乐趣也在脑海里渐渐迷糊,只余下对那青山绿水的深刻的眷念。
记忆中,我已有五六年不曾回过老家,机缘巧合,临近年初,我回老家呆了几天,但就是这么几天,却使我对老家山水的印象彻底颠覆,那山、那水,明明着就在我的眼前,显示着它的的确确是我的老家没错,却和我记忆中那个青山绿水的老家再也无法重叠起来。
眼前的河流依旧流动着,孱弱的、细微的呼吼着,更像是一个患病的老人在无声的抗议,曾经清透的河水、一眼望去可以见底的河水,如今长着厚厚的青苔,河里漂流着许多生活垃圾,塑料袋、孩子的尿布、洗衣粉袋子……我简直不愿意相信我所见到的这一切,这一潭黑乎乎的,间或飘来一阵恶臭的死水,真的是我那记忆中清澈见底的小河吗?河岸边,以前栽种水稻的水田,如今却再难觅那一片片的绿色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
耸立的小楼房,一幢挨着一幢。
山腰上,以前种着许多蔬菜瓜果,走累的时候,随便往地里拔一个萝卜,简单去皮后,一口咽下去,清脆香甜,绝对不输给城里买的新鲜的水果。
只是,现在土地却早已荒芜,老家的青壮力早已出门打工,留下的都是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都不是耕田犁作的壮力。
以前的乡间小路,细细长长,蜿蜒蔓曲的土泥路,变成了我见到的宽阔的乡间公路,村里人家有富裕的都买上了小车,也早已不住在这里,只是家中的老人不肯随儿女搬去城里,为了出入方便,也修出了这样的一条条公路。
虽然出行更加方便迅捷,却早已没有了它原先的味道。
我眼前所见的老家,渐渐的失却了我年幼时那个青山绿水的美丽,呈现出来的是经济快速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大变化。
河流不再清澈见底,生活垃圾到处漂浮着。
土地不再有人耕种,连老家的人都选择出门买菜-----这无疑更加的方便。
以前的随处可见的低矮木瓦房,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的楼房。
我并不是说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给人们带来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不好,也不是否认经济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只是在陈诉一个事实----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却是以环境的高度破坏为代价的,这个代价在今天看来,未免花得太大了。
也许在以后看来,它还会变得更加的大。
我们制造了更多的生活用品,带来了更多的难以消解的生活垃圾;我们住进了更高的楼房,却有了更加恶劣的生活环境;我们将土地用来修建公路、商店、楼房、工厂,环境回报我们的是水土的严重流失;我们不再有清甜甘洌的山泉水,自来水取代了它;不再有下河游泳的乐趣,有了消毒彻底的漂浮着次氯酸味道的游泳池;工业废水排进河流,有了提高的GDP,却也有了恶臭难闻的黑水。
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环境带来的破坏无法估量,这个无法估量不仅体现在无法用经济价值来衡量,更体现在它的不可逆转性。
怎么逆转呢?答案是否定的。
污染一条河流很容易,只需要在岸边修建一座工厂,十年后你再去看----也许并不需要十年,五年?或者三年就够了,原本清澈的河水就彻彻底底的变成了漆黑不见底的臭水沟,那么我们要让这条
臭水沟再变成清澈的河水需要多久呢?先不说时间的长短,就单说此事是否可行就有待商榷。
首先需要清理掉河里的工业垃圾,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为河水是流动的,那么污染也就是流动的。
再者,原先修建的工厂也不能再往河里排废水垃圾了吧,又需要资金和财力来改建排泄通道和排泄技术。
做完了这两样,要恢复清澈的河水还远远不够,但是仅仅就是这两样所需要耗费的财力和物力就超出了当初维护一条河流的花费,何况已经污染了的河流还并没有恢复到原来的状况。
环境恶化给我们带来的生活变化并不仅仅如此。
我们目之所及的是清澈的溪流变成了漆黑恶臭的臭水沟;是巍峨雄伟的高山变成了光秃秃的石头山;是清新香甜的空气变成了灰蒙蒙不可辨的沙尘暴;我们不可见的变化,是全球变暖,气温上升,四季温度越来越反常。
环境恶化对资源的破坏,煤炭、石油、天然气的过度开采,造成子孙后代无煤、气可用,无油可采。
过度的煤炭开采容易造成地质塌陷,危险性很高。
对森林的过度砍伐,使得茂密的森林消失,变成了光秃秃的平底。
更是造成了依赖这片森林生存的物种越来越稀少,甚至严重的会导致灭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砍掉一棵树木十分之容易,但是一棵树苗要成长为一棵树木却是需要日积月累,日复一日的风吹雨淋才能长长参天大树,才能给我们带来一定的资源。
森林的破坏还会造成水土的大量流失,天长月累下来,土地被沙化,危害植物的生长甚而言之植物根本无法生长。
更会直接导致气候环境的变化,四季无常,气候多变,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
这些变化都是我们在一朝一夕之间无法直接就获得的结论,必定要经过时间的累积,大自然才会慢慢的显露出我们对它的破坏所带来的恶果,可是如果真到了那一天,我担心人类已经无法承受这个恶果。
综上,要保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平衡,我们就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就综合考虑到对环境的破坏和保护,预先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预防环境的恶化。
就如我们不能在河流已经被污染了的时候才想起来去治理它,不能在水土已经流失的时候才想起来去停止砍伐,不能在土地已经被沙
化的时候才想起来去植树。
因为这样做会花掉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收效甚微。
所需要花费的代价远远超过我们预先对它进行保护所需要的。
令人担忧的是,当今社会,已经有不少地方的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恶化。
有许多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两级冰川的加速融化,不仅是企鹅、北极熊难以生存下去,更会造成全球海面上升,这意味着更多的土地将被海水淹没,不能再使用。
地球大气的臭氧层空洞,使得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更加强烈,会导致皮肤癌等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土地沙漠化的程度加重,我们可以利用的国土急剧减少,土壤结构破坏,草场退化,畜牧业也因此受到影响……人类需要面临的环境问题比比皆是,不一而足。
但是同样令人可喜的是,有原来越多的人,包括政府、世界卫生组织和许多环境保护组织已经开始并高度关注环境的保护,并通过行政手段开始对环境实施保护。
社会上有许多人也意识到环境对社会的重要性,对人类和物种发展生存的重要性,开始普及人们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知识,使人们产生主动保护环境的意识。
这无疑是令人值得欣喜的消息,但是对此我们也不能够盲目乐观,因为只要我们一天没有完全消灭这些亟待解决的环境难题,人类就面临着一天的危险,我们就一天也不能够掉以轻心。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是我们唯一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它提供给了我们唯一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好好的爱护这个家园,那么又如何期望这个地球母亲会好好的守护我们呢?
201012049043 工商管理3班冉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