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发行会计业务全程规范化管理的实践和探索

农发行会计业务全程规范化管理的实践和探索

农发行会计业务全程规范化管理的实践和探索中华硕博网 WWW.CHINA-B.C0M 2009年03月12日来源:互联网中华硕博网核心提示:一、农发行会计业务规范化管理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农发行建行以来,不断加强会计业务的规范化管理,在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农发行会计业务规范化管理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农发行建行以来,不断加强会计业务的规范化管理,在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实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在制度建设系统化方面,存在着原则要求与制度细化衔接之间的矛盾。

近几年来,农发行在制度建设上作了很大的努力,确立包括会计出纳制度在内的各项基础性管理制度。

这些基本制度原则性强,覆盖面广,体现总体要求,但与此同时与专项业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及操作规程相配套的问题也相应突出地反映出来,由于制订专项业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的工作量大,操作性要求高,而且要不断适应政策调整和专业工作变化发展的要求,很多细则和规程还需要基层行根据实践情况来制定。

因此,基本制度与实施细则、操作规程之间还存在着衔接不上、衔接不好以及制度盲区、盲点的问题。

例如,总行先后修改、制定了《会计制度》、《会计制度》、《会计坐班主任管理办法》、《会计检查督导管理办法》等制度办法,但基层行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未能及时跟进,致使有的基层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落实不到位。

(二)在岗位设置科学化方面,存在着岗位设置与人员配备之间的矛盾。

岗位是规范化管理的载体,必须要科学设置。

岗位设置科学化要求岗位职责明确,岗位标准清晰,岗位纪律严明,农发行也正是按照这样的要求来设岗的。

但从实际情况看,支行人数较少,而会计业务岗位众多,因而两者之间的矛盾实出。

支行会计部一般设有科长岗、坐班主任岗、出纳岗、会计岗等15个岗位。

会计制度又对一人多岗做了明确规定,如:坐班主任一般不兼业务,专事事后监督;出纳与会计不能互兼;会计岗中的印、押、证必须分管,需要3人;电联行开通后,录人员、复核员、管理员、授权员中,前3个岗位不能互兼,等等。

支行会计部需配备7人,才能保证会计业务完全按制度、按岗位、按程序运转。

但从实际情况看,支行一般20人左右,有的支行(三、四类行)甚至只有15—17人,会计部门也只有5—6人。

再加上会计人员素质、身体状况、人员休假等因素,会计业务难以保证完全按制度、按岗位、按程序开展。

(三)在业务操作的程序化方面,存在着业务规范化要求与人员素质之间的矛盾。

业务操作的程序化要求,各专业、各岗位人员在办理业务时,要严格遵守制度规定,严格履行手续,严格按程序操作,不能无凭无据或逆程序操作。

但是,由于支行会计人员的素质偏低,对业务操作的步骤、环节、要求等掌握不清、不精,因而业务操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业务处理手续上的逆程序操作,甚至违规操作都时有发生,例如:有的缺乏责任心,造成简单的技术性差错;有的会计人员业务操作中未认真执行有关制度、办法及操作程序,图省事,走所谓的捷径;有的以习惯作法代替制度规定;有的受人手紧、素质低等因素制约,违反内控制度规定,业务处理采取“一手清”的违规作法。

另外,基层单位会计人员素质、年龄、专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有的会计人员只能从事单一的工作,不能满足农行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工作需要,因此,存在着能者多劳,鞭打快牛,工作苦乐不均现象。

(四)在管理手段现代化方面,存在着会计核算手段与管理要求之间的矛盾。

管理手段现代化要求所有的业务管理都要实现计算机处理,以达到规范操作、提高效率的目的。

与商业银行相比,农发行的会计处理手续繁琐,具有特殊性。

例如,收到企业到帐资金,商业银行只记一笔帐就可处理了,而农发行为保证封闭管理的效果,会计人员要将存款先记人基本帐户,再填“资金到帐分割单”,送管户信贷员进行分割后,会计人员再分别填制“特种转帐传票”,分别记人“企业应付利息存款”、“企业收购资金存款”和“企业财务资金存款”帐户。

由于所有资金往来都通过“一基三专”帐户实现分配并及时分割,因而导致各环节的处理手续很多,而会计电子化水平又较低,会计手工业务所占比重大,效率低。

因此,各支行日均10多笔的业务,分行营业部日均20多笔,遇业务高峰期时40—50笔的业务,看似不多,但工作量大,有时即使柜台上无一客户,但会计人员也得埋头处理大量帐务。

(五)在数据资料的档案化方面,存在着各支行间标准与要求不一致的矛盾。

数据资料是业务活动的重要记录,是检查各项制度、手续落实与否的重要依据。

规范数据资料管理,就要做到数据资料齐全、手续齐备,按程序传递和人档保管,力争使数据资料管理规范、有序。

北京分行辖属13各支行(部),2000年初在总行开展会计工作等级行考核工作时,经自行验收,二级行仅2个,达标行4个,其余为三级行。

由于各支行(部)整体会计水平偏低且不平衡,对数据资料档案化要求的理解水平参差不齐,标准也就不一,使得会计数据资料档案化水平较低。

(六)在考核评比标准化方面,存在着考核标准难以量化的矛盾。

确立规范化管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要量化标准,考核奖惩。

就会计工作来说,联行对帐、票据交换、会计报表质量等指标容易量化,但也存在着主销区、主产区业务量不同、工作量不一的问题;而一些基础管理工作,如会计制度的落实程度、业务操作的程序性和规范性、档案资料的管理水平等,很难量化,因而在会计实务和会计程序的核心环节上考核评比的标准也就难以准确掌握。

二、农发行会计业务全程规范化管理的对策与建议根据会计业务贯穿于整个经济活动而不是单独反映某一环节工作的特点,要规范会计行为,提高核算质量,必须开展会计业务全程规范化管理。

所谓的全程规范化管理,就是要将对会计业务事前、事中、事后各阶段,以及操作程序、核算手段、档案管理各环节,乃至会计人员在业务过程中的规范化操作行为,全部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范畴,都提出明确的规范化标准,都有可量化的规范化考核办法,从而使全部会计业务在管理上不留死角和空白点。

我们北京分行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围绕“三个环节”,建章立制,落实会计业务全程规范化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是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只有结合各行实际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才能保证全程规范化管理的真正落实。

根据工作性质,会计工作可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

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北京分行紧紧围绕三个环节,以制度形式全面落实会计业务全程规范化。

1.会计业务事前规范是会计工作全程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我行根据会计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的需要,从“五细化”入手,首先完善会计业务制度。

研究制定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北京市分行支行(部)会计工作综合管理实施规定》等10多种融政策性与可操作性为一体的管理制度、实施办法和规定,从岗位职责、规范化管理标准及监督检查职能等方面,将制度细化、岗位细化、职责细化、标准细化、检查细化、使会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各个岗位,落实到每个人;避免了在贯彻制度上和日常工作工作开展上的“盲点”,从制度上规范了我行会计行为,为会计业务全程规范打下坚实的基础。

2.会计业务事中规范是会计工作全程规范化管理的关键。

事中规范关键是抓落实。

有了制度、有了操作规程不等于一定能落实,为了保证各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我行狠抓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一是严格制度不折不扣,二是严格管理落实到位,三是严格检查不走过场。

我行强调会计工作事中的检查制度,做到坐班主任班前班后检查,会计部主任日常检查,内控督导员定期检查和主管行长不定期检查,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办法落实到位不走样,保证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3.会计业务事后规范是会计工作全程规范化管理的有力保证。

为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核算质量、防止差错,我行结合实际,开展了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或全面的会计工作事后检查工作,加大了会计检查督导力度。

设计了《会计出纳工作检查督导记录》,统一了检查记录,规范了检查督导工作行为,提高了检查督导工作质量;对所查单位发出书面整改通知并限期整改,改变了以往检查人员将检查情况与被查单位口头交换意见的作法,以便被查单位能有效地进行整改,防止整改过程中发生遗漏,保证了整改质量。

我行检查督导工作除每季度向总行报告检查情况外,还按季将检查情况在全辖进行通报,作到对上有报告,对下有整改要求,保证检查监督作用的真正发挥,促进了会计工作质量。

(二)加强“三大建设”,内强素质,适应全程规范化管理要求。

会计业务的规范化管理说到底是人的管理问题,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对增进管理的实效至关重要,我行围绕会计业务规范化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强化队伍建设,强化业务素质,使会计人员素质不断适应规范化管理的要求。

1.加强队伍基本建设。

为确保会计工作及时、准确地进行,落实内控制度,我行在确定的编制定员内,选拔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并具有一定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的人员担任会计部主任和坐班主任;选调素质较高的年轻同志从事会计工作。

近两年来,一批年轻同志走上了会计部主任和坐班主任岗位,有多名具有高、中级会计专业职称的同志充实到会计队伍中,从而在人员配备上为规范化管理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2.开展会计基本功建设。

针对会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人员素质偏低的实际情况,我行从会计的基础工作抓起。

一是狠抓会计人员的基本功。

从会计人员数码字抓起,要求会计人员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练习数码字的书写;二是狠抓会计凭证的填写质量。

针对我行2000年会计工作等级行检查中发现较为普遍的会计凭证要素不全的情况,为使全行会计基础工作上质量、上水平,从会计工作最基础的正确填写各种会计凭证入手。

2001年与有关部门配合举办了会计出纳人员书写基本功比赛,结合日常业务实际,对会计出纳人员进行了填写“特种转帐凭证”、“分割单”、“现金结数表”、“现金入库单”和填写账页比赛,对成绩优良单位进行了表彰,并当场对比赛中出现的差错进行了辅导,规范了会计凭证的填写,保证了会计凭证内容的准确与完整,促进了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3.大力开展业务培训。

在抓好基本功的基础上,我行不失时机地采取脱岗培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按会计工作准、快、全的要求进行强化训练;同时开展业务技术比赛,以赛代训,激发会计人员学业务、比技术的高潮;共完成了总行会计出纳人员上岗考试前的辅导、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等业务培训,使全体会计人员不仅对农发行的会计业务知识;而且对其客户的企业会计知识也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拓宽了会计人员的知识面,进一步提高了素质,为会计业务全程规范化管理提供了人才智力保证。

(三)抓住“三个重点”,强化管理,实行会计业务全流程规范化操作。

有了健全的制度并不等于完全落实了规范化管理,如何将制度最终落实,把规范化管理的要求转化为会计人员规范的行为,是实现会计业务规范化管理的关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