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件专题1.1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件专题1.1
答案:B
知识点三 西周的宗法制 7.(2018·辽宁锦州市二模)山西省因历史上有韩、赵、魏三 国而被称为“三晋之地”,但山西省的简称是晋,而不是韩、 赵或魏。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晋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晋国代表统一的潮流 C.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D.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解析:晋国是西周实行分封制时由王族建立的诸侯国,与 周天子存在血缘关系。山西省被称为三晋之地受宗法制正统观 念的影响,故答案为 D 项。其他三项不是合理解释,排除 A、 B、C 三项。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倒退。( × ) 说明: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而非倒退。王位世 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 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它适应了历史的发展。 2.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 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 )
(2) 由“ 正 妻所生之 子称嫡子 ,其他妻 室所生之 子 为 庶 子”“大宗”“小宗”这些信息可以得知此制度是宗法制,其 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3) 由材料 中的信息 “ 王室能 有效地对 整个领土 进行控 制”“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势 力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 展”“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可得出答案。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地位: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 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内容:(1)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地位都由_嫡__长__子___ 来继承。其余诸子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士、庶人。 (2)周天子是天下的_大__宗___,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则 为大宗。
45分钟课时作业与单元测试 历史 必修1 RM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前预习抓双基
课知堂识达点标点判对断点
课后提能再巩固
课前预习抓双基
一、夏商政治形式 1.早期国家起源 (1)时间:距今约_5__0_0_0__年前。 (2)根本原因:__农__耕__经__济___的发展。 (3)地域:_黄__河__流__域___和_长__江__流__域___。 (4)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 _城___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5)权力交接方式:禅让制。
二、西周分封制 1.背景:(1)武王灭商建周。 (2)周王室有强大控制力。 2.目的:(1)直接目的:控制广大疆域。 (2)根本目的:巩固周朝奴隶制统治。
3.内容:(1)分封对象:__王__族__、功臣、先代贵族。 (2)分封内容:土地和民众 (3)诸侯的权利与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__世__袭__统治权, 对周天子定期_朝__贡___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4)重要诸侯国:_鲁___、齐、燕、卫、宋、晋。 4.影响:(1)积极: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2)消极:后来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权威逐 渐削弱。
课堂达标点对点
知识点一 夏商政治形式
1.《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
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
() A.禹死后启继位
B.建立武装
C.设置官职
D.制定刑法
解析:禹死后启继位,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形成。
——《孟子·告子》
材料三: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 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 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 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材料四:西周分封制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 巩固自身统治有机结合起来,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 控制。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周王室用权利与义务的规 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 为诸侯之长的状况。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势力的迅速发展,统 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这是奴隶制经济繁 荣的基础。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 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 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护政治等级的政治制度,与家谱的出现关系最密切。故选 B 项。
答案:B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答案:A
5.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
子嬴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 6 000
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
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分封制受到冲击
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法制是分封制的__内__核__纽__带__,二者共同构成西周的两大政治支
柱。 五、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前后相沿袭,有相对的稳定性和
延续性。 2.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制度,
等级严格,但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家国同构特点突出。 4.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4.特点:_嫡__长__子__继__承__制____。 5.作用和影响 (1)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由宗法关 系决定的等级。 (2)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 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四、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二者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具体表现,宗
解析:“勤王不成”一事,不能说明周天子权力削弱的开 始,故 A 项错误;贵族政治以血缘为纽带,材料未涉及血缘问 题,故 B 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有随从作战的义务, 而材料“勤王不成”,故 C 项正确;宗法制也以血缘为纽带, 故 D 项错误。所以答案选 C。
答案:C
6.分封制在周初和周后期的结果截然不同,导致这种现象
解析:材料中分配的不同,反映的是他们各自爵位的高低, 反映的是等级秩序,D 项正确。故选 D。
答案:D
9.家谱记录了家族的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所谓“谱
乃一家之史”。下列制度中,与家谱的出现关系最密切的是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解析:家谱强调的是血缘关系,宗法制是利用血缘亲疏维
答案:B
知识点二 西周分封制
3.(2019·湖北金东方中学月考)“齐人”“鲁人”“楚人”
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
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三省六部制
解析:“齐”“鲁”“楚”是指西周的分封制下的诸侯国。 而关键要理解“以行政区划为籍贯”,是指秦朝实行的郡县制。 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分封 制被彻底打破,故 B 项正确,A、C 两项排除;D 项是中枢权 力制度的改变。
答案:A
2.(2018·吉林长春质检)商代“诸妇”之封,至少有六十四 人之多,“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由此可见( )
A.商代妇女地位的崇高 B.封“诸妇”以保护商王朝的统治 C.商代是个尚武的朝代 D.利用母系血缘关系维系商朝统治
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商 代封“诸妇”可知商代妇女地位较高,但体现不出“或命之祭 祀,或命之征伐”的特点,故排除 A 项;依据材料“或命之祭 祀,或命之征伐”可知商代“诸妇”是商王国的封君、战将或 臣僚,反映的是商代分封“诸妇”具有维护商朝统治的作用, 故 B 项正确;C 项不是材料主旨,故排除;D 项是原始社会母 系氏族社会时期的特点,故排除。
的根本原因是( )
A.周王室衰微
B.生产力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生产关系的变化
解析:由已学知识可知在西周初期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
治,在西周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周王室衰弱,各诸侯国
的势力不断增强,独立性更大,分封制逐渐瓦解,也体现了生
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因此 B 项符合题意。故选 B。A、C 两项不 是根本原因;D 项不是导致现象的原因。
答案:(1)制度:分封制。原因:按爵位高低赐予土地。 (2)制度: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积极作用: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调节了统治阶级内部 矛盾;促进了奴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加速了民族融合。
3.分封制与封建社会不能等同。( √ ) 说明: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简称“封建”;而封建社会 是指一种社会形态,两者不能等同。 4.宗法制下,长子不一定有资格继承王位。( √ ) 说明:宗法制之下,只有正妻所生的大儿子即“嫡长子” 才有资格继承王位。而“长子”有可能是嫡出,也有可能是庶 出。
5.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绝对的。( × ) 说明:对周天子来说,周天子是大宗,诸侯对于周天子是 小宗。但在诸侯国内,诸侯对于卿大夫来说就是大宗,而卿大 夫就变成了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卿大夫又称为大宗。所 以,除了天子永远是大宗外,其他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6.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其特点是立嫡不立长, 立长不立贤。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 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尊贵。( √ )
2.夏朝 (1)王位世袭制:禹的儿子_启___继承了禹的地位,王位世袭
制由此产生。
(2)特点:“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政治权力由“传贤” 演化为“_传__子___”。__宗__族__关__系__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