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必修一(考试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
这种习俗源自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下列措施中,对地方割据势力未能起到限制作用的是A.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C.唐朝设置节度使 D.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3. 某历史学家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这一描述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 丞相权力被分割4.西方人奉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为西方文明之源。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曾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这里的“她”是指A.斯巴达B.雅典C.罗马共和国D.罗马帝国5.李华看到《德意志帝国宪法》这样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由此反映出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德国立法权控制行政权 B.德国的皇帝凌驾于议会之上C.皇帝兼任联邦议会的主席 D.皇帝无权中止法律的执行6.从17世纪起,一些国家先后通过革命、独立战争和改革等方式,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使国家主权从一个人手中转移到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的议会中。
符合这种历史现象的是①英国资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形成责任内阁制②法国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共和政体③美国建立了联邦共和体制,人民享受到一定的权利和自由④德国从封建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政体,迅速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7.1895年,外国在中国设立的工厂约80余家,到1900年迅速增加到933家,并深入到中国的各个经济部门。
产生这种变化的因素是①列强割占了中国大量领土②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③列强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④列强实施“以华治华”的政策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8、五四运动中,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幅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援诸君努力而行。
”这幅对联中没有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A.商人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 B.五四运动的地域范围扩大C.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9.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
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10.鲁迅先生说:“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
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
”这里的“一炮”指的是A.武昌起义 B.广州起义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11.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
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
”她所说的历史现象指的是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蒋介石获释并宣布实行全民抗战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建立12.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军魂。
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
”能准确反映该诗歌的历史史实应该是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C.政协会议召开 D.七届二中全会召开13.日军侵华期间,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
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历史专著中的描述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14.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是在总结工人运动实践经验和分析批判当时社会思潮的基础上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这一社会思潮是A.卢梭天赋人权思想 B.空想社会主义思想C.法国启蒙运动思潮 D.孟德斯鸠分权思想15.史学界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作为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的标志,其主要理由是A.它是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B.它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C.它最早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D.它是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纲领16.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到: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愿望”应该是A.实现共产主义 B.推翻沙皇专制C.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D.获得“面包”与“和平”1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重要领导干部组成比例表中国共产党党员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3人 3人政务院副总理 2人 2人部级正职19人15个A.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比例参与执政B.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C.表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D.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8.当前我国法律不允许“安乐死”,而李某身患绝症,希望能够合法地“安乐死”。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能够审查讨论《安乐死申请》议案,并决定是否立法的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最高人民法院 D.国务院20.某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祖国统一”的图片展,展览内容按事实发生的先后顺序分为四个板块,排列正确的是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②胡锦涛会见连战③中英香港政权交接④中葡澳门政权交接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④③② D.①②④③21.1989年德国民众推倒柏林墙,1990年10月德国重新获得统一。
出现这种现象的国际背景是A.两极对峙局面已经开始 B.不结盟运动兴起C.多极化局面形成 D.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遭遇严冬22.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中“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指的是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 B.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D.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23、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这番话反映了A.两大阵营开始对立 B.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始形成C.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 D.冷战出现24.恩格斯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
”下列表述符合恩格斯论断的是()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C.罗马法维护了罗马的共和制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25.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说:“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
”“准富者请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
这表明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②赞成雇佣劳动制③主张改④维护平均主义分配方案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27.20世纪九十年代初,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的最大影响是( )A、缓和与紧张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B、美国、日本以及西欧矛盾突出,昔日的盟友变成对手C、核战争威胁已经消除,各国注重发展经济D、社会主义运动受挫,力量对比有利于西方28.《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29.科学家竺可祯写了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 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C.解放军入北京城 D.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30.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C.“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进革命发生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31.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A.探索出一条在政治、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
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
”这一国家应是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俄国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臣等昧死上尊号,玉为泰皇。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他如议。
”制曰:“可。
”──《史记》材料二如图材料三1912年孙中山主持召开国务会议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材料四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时期已经建立了哪些具体制度?(3分)(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2分)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3分)(3)结合材料三说明,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文明演进方面有何功绩?(2分)(4)比较材料二与材料四图的政体在权力结构上有何异同?(4分)参考答案26.(1)皇帝制度(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郡县制。
(如答出三公制度亦可。
)(3分)(2)三省六部制(2分)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3分)(3)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分)(4)同:中央集权制,中央政府权力分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