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大学法律硕士考研经验

浙江大学法律硕士考研经验

考研改变命运浙江大学法律硕士考研详细经验一,为什么考研,考什么1,关于目标动机每个考研的人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会为了继续深造,会想追逐梦想,更多的是逃避就业压力,人云亦云,大家考,我也考,或者家人施加压力,小样,给老子考研去!我记得我最初也是家里说要我考,但我并不是那么听话的,但其实我也有点想雪耻的感觉,高考让我太没面子了,对于考研,我最初也只是想去考个好的学校,来证明自己,当然这个因素后来也还有,就是不是主要的了。

大二的时候后入党,学院李书记去找谈话的时候问,你们考研不?我就说,我不一定,因为我不想去跟风,我不想盲目的考。

高考也许我们不得不考,专业也是自己不小心填上去的,但大学过了几年,都成年人了,考研再去盲目的考一个自己都不知道干什么的有什么用的,或者迫于这样那样所谓的压力去硬着头皮去考,有什么意义?生命是宝贵的是短暂的,一辈子这样活在一个盲目的惯性当中,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要做些什么,太失败了……可惜这样的人很多,很多。

说的可能绝对了些,不过出于什么样的动机,能坚持着走完考研这条路的人本身就值得佩服,比在寝室里无聊的一次又一次的升级打装备漂移那要强的多了。

但我想强调的是,既然这个过程已经要付出那么多,那么苦,与其盲目的人云亦云,何不活出真的自我,找到你喜欢的东西,说服你的内心,我就是要考研,我就是要考这个专业,这就是我梦想的开始,这就是我想要的!能心中无悔的去把这几句话说出来的人,在你枯燥的学习生活中,你会感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因为这一切都是你自己选择的,这是你追求的,是你喜欢的,并从你的内心里你是愿意为之奋斗,为之付出的。

这样的状态,你很难失败。

2,关于我的选择过程对于选择什么做为我的目标,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大学刚进来,对一切充满了希望,也做了很多计划,立了很多的目标。

可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考研改变命运我越来越觉得天空失去了色彩。

高数课上那种混沌的迷茫,英语虽然基础还好但我真不知道大学的英语课堂上能教会我什么?一年半的英语课上我就拿我那个单词学习机玩俄罗斯方块了,最后那个学期我无法忍受提出了免听申请,去以自己的方式学了(也正是那时候打下了英语的词汇基础)。

大二的时候开始上专业基础课(信号与系统)的时候,那个老师很好,学识,做人都没的说,可我就是拼命的记笔记拼命的听就是不知所云。

我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在这门课上来讲复变函数积分变换,而复变和积分也在同时进行,两门课上着类似的内容,信号的老师也没办法,我们不懂积分变换他信号的东西没法讲,只能讲。

我心力憔悴的上了一学期,到最后考试的时候我永远都无法忘记考试前那两天在空洞洞的图书馆自习时的那种落寞和恐慌。

至此这样一门课让我丧失了对自动化的希望,开始考虑自己究竟要干什么。

大二上学期,那是我多么拼命的一个学期,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期末一大堆的课,一大堆的考试。

记得那个学期一开始很开心的,觉得自己很有希望,因为在上学期拿到了专业第六的成绩,自己觉得加把力一定要拿次一等奖学金,可随后的这个学期,彻底的摧毁了我想学好本专业课的希望。

大一以及随后的几个学期里我都曾有过这样一种想法,要每个学期看一类书,先看法律,再看经济,再看管理,不过最后大概都没实现,每次回家的时候满满一包书,死沉死沉的背回去又背回来,记得有一次还把司法考试那本法条汇编背回去,现在想起来都佩服自己的力气……那是因为大一上法律基础课的时候,郑海味老师让我们去考司法考试。

很感谢郑老师,直接影响了我对目前这条路的选择,这一路走来,她大概是我在杭电为数不多的给予我很大帮助的一位老师。

在她的课上我重新找回了那种对知识的热情,对一门课的专注,很积极的去回答问题,而其他大多数时候我都是在沉默。

那个时候应该是我选择学习法律的萌芽吧,但那时侯并不坚定,自己到底要怎么学,学什么。

再以后我记得我记得我的心里就一直有一个声音——社会公平与社会道义。

冥冥之中总觉得自己要为这个东西做点事情,很奇怪。

也许是目睹了这个社会太多的不公平,太多的弱肉强食;也许是自己家族里曾经发生那些事情,我的一个舅舅的事故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渺小,那种震撼,那种看着不公平的待遇降临却不得不接受,考研改变命运看着自己的亲人在受苦却无能为力,看着地方恶势力的为非作歹却只能受其欺压,对于一个热血方刚的青年的刺激是巨大的;也许是天生的对规则的敏感,对于一个好的秩序的追求。

从那时侯就把法律装在心里,经常拿出来想,自己是不是真的就要干这一行。

大二暑假的时候央视黄金时间里播放的《完美》让我很感动,感动于其中那种真挚含蓄的爱情,但有一点却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男主人公佟言是一个律师,很有正义感,在律所里也很受器重,但在一个案子里却不得不帮着维护自己挪用资金的当事人,在法庭上,为自己的当事人做了辩护以后,以一个证人的身份揭露了自己当事人的本来面目,一片哗然。

当然他的律师也做不下去了,因为这样的律师没人敢请。

他自己也觉得自己不适合继续做律师,就毅然隐居做起了一个作家。

那时侯我就觉得,我也不适合去做律师了,呵呵。

就决定不再考虑学法律了。

那时候的我很幼稚,感觉学法律就是做律师,做律师就得帮坏人去辩护,很没劲。

3,关于确立目标那个寒假过来以后就把父亲学校里的电脑带过来了(我们分院规定过了四级就能带电脑了),是父亲跟学校借的,自己是买不起的。

因为我高中就接触电脑,高考的时候电脑上学习的效果也是不错的,所以带过来真的是想学习的。

拿过来以后我也的确没怎么玩游戏看电影,延续了自己在家里经常做的事情,就是找学习资料下载学习,很有成就感。

而这个学期也是很多人大学的分水岭,以前没电脑最多偶尔去网吧玩玩,现在有了就放肆了,没有节制的玩游戏。

我们班里很多人从此开始了堕落,包括几个学习天赋很不错的。

那时侯课也不太多了,也没什么任务,大家都比较放松。

尤其是法硕联盟论坛,他们有很多老师当年最新的录音,给我们带了的好处就太大了,听听绝对受益。

我们每天在说理想,要有追求,可真正有理想又有几个?能够真正找到自己所要的东西,并持之以恒的为之去奋斗的又有几个!犹豫再三,我在封面上莫名其妙的写了一个:律师。

写完后自己都觉得吃惊,这辈子估计是没什么机会去做这种事情了吧,但写下后心中却觉得很轻松,快乐的感觉。

因为我自己并不善言辞,做辩护律师似乎是不大可能。

犹豫高考时的阴影,大学里我显得很封闭,不考研改变命运愿意多说一句话。

可就是这样,我在接下来那个暑假里在法硕联盟里接触到了学长,欣喜若狂,就像是找到了离别以久的家,想到古典老师的话,我更加坚定我的信念,一定要考上!二,考研那个过程1,关于学校选择选择名校,尤其是杭电的兄弟们,积攒了那么多年的怨气不妨通过考研释放出来应该说,考研的人都应该通过考研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

就我个人而言,因为四年的大学生活,虽然杭电的感觉并不好,但杭州这个城市我很喜欢,不折不扣的爱上了这个曼妙的城市,呵呵,是不是有点用词不合适。

所以我基本上就决定考浙江大学了。

高考失利的时候我就发誓,一定要蹲在浙大的墙外面考进去!高考报志愿的时候除了第一志愿剩下都是杭州的学校,杭电在我们那里是一本,而且每年高重点线30分,想想还不错,就放第二个了,后面还有中医学院,工大,工程,都写了。

中间因为LP可能考上财,我又关注了一下上海的学校,决定主要就复旦,复习的不好再改报华政或者交大。

同志们别怕,因为我一直有个理念,考研,尤其是考法硕,非名牌不考。

不过这个问题我一直也没想太多,因为到了九月份LP直接保研了,我也没别的想法了,虽然浙大的法学并不是很强,但毕竟是自己的梦,而且成立了光华法学院,会好起来的。

2,关于各科学习方法英语:考的最好的一科,大学四年我可能有三年的时间在学英语,但凭心而论,我英语的水平现在也不怎么样。

也许就词汇量大点,但大也超不过八千,阅读原版杂志还是不太顺畅。

口语更别提了,六级成绩怎么考也考不上去,每次阅读错八个,我自己都服了那种稳定性,但我觉得我的阅读能力还可以。

三月开始复习,英语一直保证每天有五个小时在看,每天早上读一会,上半年读新概念,下半年主要是读真题的阅读。

六月前把星火那本砖头一样的词汇书看了一遍,不过我觉得没什么作用,倒是挺浪费时间,但我看在钱的份上还是把它看完了,主要也就考研改变命运是按词根来编排的,就是例句比较详细,有些词汇的区分考研感觉也未必用得着。

七月开始看王若平的长难句,这本书盛名之下倒有其实,确实还不错的,但我看的时候比较懒,自己从来不分析,看完句子直接看讲解,不过感觉看的比较细,看了一个月左右,八月的时候开始看真题,进度很慢,到开学才搞了三四套,阅读我是按照范猛说的,很细很细的分析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的意思,一篇文章的主旨。

虽然慢的可以,但效果还是不错的。

很多人都是这么过来的,英语就是细活,就得扣,就得琢磨出题人的变态心理,把思维一致了做题就好多了。

考研阅读我就错了三了,不得不归功于这样的细活。

看长难句的作用这时候也体现出来了,文章中的长句子都有思路,不再那么恐惧。

还有我暑假停了新东方唐静的翻译,可能很多人都不会去准备翻译,但翻译却是一个人英语真实的水平的最真实的反映,而且翻译做好了,在阅读的时候那些长难句就更不是问题了。

唐静的声音不敢恭维美妙,但其对翻译的理解和教出来的东西确实是不错的可以拿来为我所用的。

就这样一直慢慢的持续的分析真题,噢,差点忘记了,在前面这个过程里我把朱太祺的那本书新题型以前的部分都算做了一遍,不过里面阅读大部分是真题,我所以一直都还没动。

上半年的时候我把朱太祺的辅导班强化班录音听了一遍,讲的很慢,里面留做题的时间,这期间也做了不少阅读可能有60篇左右。

十月份断断续续继续分析真题,但这个月给英语的时间偏少,以至于我到十一月觉得十月好像都没看英语。

然后开始研究新题型,到十一月底别人都开始做模拟题了,我也买了几套,但做着别扭的不行,前三套都阅读都是对九个,有点绝望,但觉得大概是偶尔的,毕金献的大家都做的不好。

于是复印了同学一份王若平的做,认认真真的做完一对答案,天都要塌了,就对了六个!我的同学都是最多错5个的,那个郁闷啊大家可想而知。

离考试都没几天了,但很庆幸的是我一直都把这个做为笑话处理的,虽然我也怀疑过自己的实力,但我知道的底线绝对不是这样的,所有的打击一笑而过。

继续做,阅读错四个,我把所有的模拟题都扔掉,除了后来模考用过一次以后,再也没做过模拟题。

对于模拟题要有正确的态度对待,没有模拟题有真题的质量,模拟题唯一的作用也就是提供你训练做题考研改变命运节奏的工具。

考前两个月就买了作文书在看,一直说考试前要自己动手写最少十篇的,但最后算上模考的也就写了四篇吧大概,好像还没有(汗一个)。

到最后就害怕作文写不出来,我的字又超级难看,是后来导致我紧张情绪的一个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