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钣金件来料检验标准001

钣金件来料检验标准001

广东伊斐净化科技有限公司钣金件来料检验标准《品质部》文件编号:YF-WI-QC-001版本/修改号:A/0编制:王松审核:批准:发布日期:2019-10-15文件更改记录序号版本状态修改章节修改人修改摘要修改时间备注01 A/0 第一次发行王松无2019-10-151.目的规范钣金结构件的检验标准,以使产品的工艺要求和一致性得到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各种钣金结构件的检验,包括来料检验以及装配结构体的检验,检验时,图纸和技术文件并同使用,当有冲突时,以研发工程部出具的图纸要求为准。

3.引用标准本标准的尺寸未注单位皆为mm, 未注公差按国家标准IT13级执行。

GB/T1800.3-1998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

GB/T1800.4-1998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

GB/1804-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执行。

4.原材料检验标准(我司有权对厂家生产用原材料进厂抽检)4.1金属材料4.1.1钣材厚度及质量应符合国标,采用的钣材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证明。

4.1.2材料外观:平整无锈迹,无开裂与变形。

4.1.3尺寸:按图纸或技术要求执行,本司未有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4.2通用五金件、紧固件4.2.1外观:表面无绣迹、无毛刺批锋,整批来料外观一致性良好。

4.2.2尺寸:按图纸与国标要求。

4.2.3性能:试装配与使用性能符合产品要求。

5.钣金加工件检验标准5.1外观:钣金件表面平整,加工处无毛刺,凸起,裂痕等。

5.2尺寸:尺寸按图纸要求检验,图中公差未标注部分按下表一执行。

5.3压铆件压铆螺母(柱)、压铆螺钉、涨铆螺母(柱)、拉铆螺母等,压上零部件后,螺纹不得变形(螺母或螺钉能自由进出,顺畅无卡滞现象),压铆件应与板面相平,不允许凸起或凹进(手感触摸应平滑),压铆件与板面垂直(垂直度<0.02),压铆后压铆区无变形、猪嘴现象,拉包的高度、壁厚应均匀一致,顶部不应有毛刺。

5.4焊接5.4.1焊缝应牢固、均匀,不得有虚焊、裂纹、未焊透、焊穿、豁口、咬边等缺陷。

焊缝长度、高度均不允许超过长度、高度要求的10%。

5.4.2焊点要求:焊点长度8-12mm,两焊点之间的距离200±20mm, v焊点位置要对称,上下位置要统一。

如加工图纸上对焊点有特殊要求,按图纸执行。

5.4.3点焊间距小于50mm, 焊点直径小于φ5,焊点布置均匀,焊点上压痕深度不超过板材实际厚度15%,且焊接后不能留有明显的焊疤。

5.4.4焊接后,其它非焊接部位不允许有被焊渣、电弧损伤现象,表面焊渣、飞溅物需清除干净。

5.4.5焊接后,零件外表面应无夹渣、气孔、焊瘤、凸起、凹陷等缺陷,内表面的缺陷应不明显及不影响装配。

门板、面板等重要零件还应去除焊后应力,防止工件变形。

5.4.6焊接零件外表面应磨平,若为喷粉件、电镀件,焊后打磨粗糙度为Ra3.2。

6.机箱整体检验标准6.1表面外观要求6.1.1外形尺寸未做特别要求的按IT13级执行正无歪斜扭曲现象,机箱六个主面的垂直度、直线度(不直度)采用对角线法测量。

公差范围见表二。

6.1.2侧门、底座等零件应垂直,其垂直度采用对角线法测量,标准按表三。

机柜、门、侧门、底座等大平面的平面度公差应满足表四。

6.1.3门、面板的安装对正及间隙要求:同一批机箱相同地方的间隙差值小于0.5。

门应开启灵活,在开启范围内不允许与机柜四周产生磨擦与干涉,不应有碰撞、刮漆现象。

6.2机箱稳定性要求机柜装配后必须有可靠的稳定性,不允许由于振动或其它外界作用力而翻倒。

检验方法:使机柜倾斜10°,机箱不翻倒。

在振动或其它外界作用力下,机箱不应有零、部件松脱现象, 不应有异常的嚓嚓作响及摇动声。

6.3机箱安全性要求机柜外表面与人身可触及部分的棱边等部位要倒纯及去除毛刺,对有可能造成伤害的外露尖角、棱边、粗糙表面,在表面喷涂前要去除毛刺。

机柜接地要求导电部分应无锈斑,导电性良好。

7.喷涂件检验标准7.1 外观检验(检测方法:目测、手感)7.1.1颜色与样板相符合(正常视力在自然光或日光灯60w下观测无明显色),同批产品无色差(注:色差包含颜色和光泽度)7.1.2涂层表面光滑、平整、均匀,表面不得有如下缺陷:A.不干返粘:表面干,实际未干透,表面有(或易产生)纹印,粘有织物绒毛现象;B.流挂:表面有液体流淌状的突起,顶端呈圆珠状;C.颗粒:表面呈砂粒状,用手摸有阻滞感;D.桔皮:外观呈现如桔皮般凹凸不平 ,不规则波纹;E.漏底:表面透青,露出底材颜色;F.麻点:表面因收缩而呈现小孔(麻点),亦称针孔;G.发花:表面颜色深浅不一,呈花纹状;H.起皱:局部堆积凸起,呈皱纹状(皱纹粉除外);I.夹杂:涂层中夹有杂物;J.机械损伤:外力所致的划伤、刮花、磨损、碰伤。

评价方法:正常视力在自然光或日光灯下距产品1M处观测。

判定:可见的缺陷为不可接受缺陷,该零部件或产品为不合格零部件或不合格产品。

7.2涂层附着力检验(检测方法:百格试验)7.2.1试验方法对涂层表面进行百格试验,试验方法如下:用锋利的刀片在涂层表面纵横方向各划间距为2㎜的平行直线11条,构成100个边长为2 ㎜的方格(注:①划格时刀片应与被划平面垂直②划格时须用直尺③划痕应穿透涂层),用普通封箱胶纸贴于划格区域,压实并挤出空气,停滞10秒钟,手持胶纸端部,与被试工件表面呈45°方向,将胶纸迅速拉起,检查方格涂层粘脱、损伤情况。

7.2.2评定方法:0级:应无任何脱落现象(含交叉处);1级:交叉处小于5%的脱落;2级:交叉处大于5%小于15%的脱落;3级:交叉处大于15%小于25%的脱落;4级:交叉处大于25% 小于35%的脱落;5级:交叉处大于35%(含交叉处)7.2.3判定:a. 涂层厚度小于40μm时,方格边长不大于1㎜,满足2级合格;b. 涂层厚度大于40μm小于90μm时,方格边长大于1㎜小于2㎜,满足3级合格;c. 涂层厚度大于90μm小于120μm时,方格边长为2㎜,满足4级合格;d. 涂层厚度大于120μm时,附着力会有所下降,一般要求涂层厚度不超过120μm。

此时判定标准暂定为:有完整方格脱落为不合格。

7.3涂层抗酒精熔剂性检验用白色棉布醮酒精在涂层表面反复擦拭(不用大力按压)10次,棉布上应无可见的涂层脱落现象;待酒精完全挥发后,被擦拭部位与未擦拭部位应无颜色和光泽差异。

7.4压铆螺母、螺钉、螺纹孔经喷涂检验须保证螺杆螺母攻丝孔经喷涂后螺纹良好,装配顺利为合格。

7.5扭力测试标准为:螺纹规格M3 M4 M5 M6 M8 M10扭力标准≥6kgf/cm≥12kgf/cm≥27kgf/cm≥49kgf/cm≥60kgf/cm≥100kgf/cm7.6喷漆件为Ra6.3-12.5。

8. 电镀件外观检验标准光源标准、附着力检测、质量等级分类等与“喷涂外观检验标准”的相关条款相同。

9. 丝印检验标准9.1颜色颜色与标准色板比较在色差范围内。

色彩印刷应该有足够的遮盖力,以反射光观看,看不清下面的色彩和结构为准,印刷字符及色块的边缘不清晰度不大于0.1。

9.2缺陷色斑,夹杂物,色斑的长度不大于1,不许聚集,两处色斑至少相距50以上。

不允许有图案不清晰,字体不端正,拖墨,漏印,错位,重叠,少墨等不良现象。

9.3附着力参照喷涂附着力检验方法10.装配通用检验标准10.1装配通用要求10.1.1总要求装配应保证实物与装配图一致。

所有的材料、零部件、标准件的更改代替必须经我方设计批准,否则生产厂家自行更改替换一律不予接收。

所有材料、机械和电器零部件、外购件均应符合现行标准、设计要求及有效期要求。

所有零部件生产方得向我方提供生产型号及厂家。

不允许在装配过程中对被装配件造成任何损坏和降低其性能。

10.1.2机械装配的一般要求机械零部件装配前必须清洁。

对非金属材料的部件,清洗所有溶剂不应影响零件表面质量和造成形变。

相同的机械零部件应具有互换性。

也允许装配过程中按工艺文件的规定进行修配调整。

只有在图纸有规定时才允许对外购件进行补充加工。

机械零部件在装配过程中不允许产生裂纹、凹陷、压伤等可能影响设备性能和外观的其它操作。

因装配原因导致涂复层有局部损伤时,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或更换。

弹性零件(如弹簧、簧片、卡圈等)装配时不允许超过性限度的最大负荷而造成永久性变形。

有锁紧定位装置的零部件,在调整完毕后应锁定。

锁定时,变化不应超过允许范围。

对要求完全固定的结构应当装配牢固,不允许有歪斜、摆动、转动、位移等现象。

各种橡胶、毛毡及其它非金属材料衬垫均应紧贴装配部件,不允许有裂纹或皱折。

经氧化或氮化处理的钢制件,装配前应采取防锈措施。

机械安装完毕后,不允许有残留金属屑及其它杂物。

10.1.3对可拆卸连接的装配要求各种可拆卸连接(螺钉、螺栓、销等)均应连接可靠,拆卸方便,无坏丝滑牙现象。

螺钉装配后端面平齐工件基面,末端突出部分不超过4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