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班毛中特讲义(孙进宝)1、(1)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要性?(2)如何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1)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首先,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其次,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再次,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
战略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举措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②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③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或“车之双轮”,推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④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2、(1)如何防止改革出现颠覆性的错误?(2)如何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1)①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2)第一,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第二,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第三,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3、(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及其原因?(2)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应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既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够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2)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①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
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福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大化。
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发挥政府的作用。
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4、如何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①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②国有资本的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
③要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
5、(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2)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①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②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③着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
(2)①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②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③要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产业需求部署创新链,完善科技有效支撑引领产业发展机制。
④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使企业成为创新驱动战略主体,完善市场导向的创新格局,完善政府对创新驱动战略的支持机制。
⑤要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积极研究制定创新驱动战略有关政策措施,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要进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在开发合作中提高我国产业水平和科技实力。
6、(1)经济新常态给中国带来哪些新的发展机遇?(2)如何把握和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1)①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可观。
②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
中国经济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的动力和保障。
③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已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部门。
④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积极推动职能转变,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充分结合,共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2)①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②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③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④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7、怎样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
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我国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③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④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2)①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
③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④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8、“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民族政策?①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实行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
④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
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9、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1)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从严治党、保持长治久安,都必须在全面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署。
②法治是框架和轨道,也是理念和方法。
重大改革需要于法有据,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制度规则。
全面依法治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又是基本保障。
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
(2)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③必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10、如何理解“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措施?(1)文化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①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②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③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④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11、(1)如何实现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推动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第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第二,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第三,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第四,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①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②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
③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④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⑤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12、(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树立什么样的生态文明理念?如何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①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②当下我国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
(2)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
(3)①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②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③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④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第一,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第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第三,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13、(1)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说明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在旧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要求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