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气是多种气体混合物。
其组成可认为是由恒定,可变和不变三种类型组分所组成的。
大气的恒定组分指大气中含有的N,O及微量的He,Ne,Ar,Kr,Xe等稀有气体。
大气的可变组分主要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还有各种不同来源的微细尘埃和自然界产生的某些化合物。
大气中的不定组分,是由自然界的火山爆发,森林火灾,海啸,地震等暂时性灾害所产生的,由此形成的污染物有尘埃,硫,硫化氢,硫氧化物,碳氧化物及恶臭气体等。
2.自然界中局部的质能转换和人类所从事总类繁多的生活,生产活动,向大气排放出各种污染物,当污染物超过环境所允许的极限时,大气质量发生恶化,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健康,精神状态,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到恶劣影响和破坏,此类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主要的大气污染源有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4种类型,影响较大的污染物有总悬浮微粒,飘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总氧化剂6种。
3.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有颗粒污染物如粉尘,烟等污染物,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三大问题。
4.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类生活活动种所排放的有害气态物质种类繁多,依据这些物质不同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需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进行治理。
(1)烟尘治理技术:除尘装置的工作原理为由燃料及其他物质燃烧或以电能为热源加热等过程产生的烟尘,以及对固体物料破碎,筛分和输送等机械过程所产生的粉尘,都是以固态或液态存在与气体中,从气体中除去或收集这些固态或液态粒子,从而保护大气免受污染。
(2)主要气体污染物的治理技术:①从排烟中去除SO2的技术有湿法排烟脱硫和干法脱硫等。
②从排烟中去除氮氧化物的技术有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吸收法等。
③氟化物的治理有湿法净化含氟化物烟气和干法净化含氟化物烟气两种方法。
(3)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加强规划管理,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率,踢场清洁生产,使用清洁能源。
5.环境是指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动物,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环境按主体分为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按空间分为星际环境,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
6.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环境问题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7.现阶段世界的环境问题的特点:危害的不可预见性,过程的不可逆性,规模的全球性。
8.食物链是各种生物以食物为联系建立起来的链锁。
9.生态系统指在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平衡状态。
由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温度,光照,水,大气,土壤,气候,各种矿物质和非生物成分的有机质等)组成。
生态系统安环境中的水体状况,可分为水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
按人为干预程度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联系。
10.生物多样性是指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价值:每个水平的生物多样性都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物种的多呀高兴为我们提供大量野生和养殖的动植物水产品。
遗传多样性对于培育抗性农作物新品种是很重要的,一些农作物的原始种群,野生亲缘种和传统地方品种,常具有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等优良特性,人们可利用这些特性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作物品种。
生物多样性在生态系统中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善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维护生态平衡。
11.水体是水的集合体,它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江,河,湖,海,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也包括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汽。
水体污染即为水体因接受过多的杂志而导致其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和水质的恶化,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
水质指标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物理性水质指标,包括感官物理性状指标,其他物理性状指标;第二类为化学性水质指标,包括一般的化学性水质指标,有毒的化学性水质指标和有关氧平衡的水质指标;第三类为生物学水质指标。
12.根据污染物质及其形成污染的性质,可以将水污染分成化学性污染(酸碱污染,重金属污染,需氧性有机物污染,营养物质污染,有机毒物污染),物理性污染(悬浮物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类。
13.水体具有消纳一定量的污染物质,使自身的质量保持洁净的能力,常称之为水体的自净。
14.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建立生态观念,保护水环境;制定法律,标准及划分功能区;废水处理技术课归纳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大类。
(1)物理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理作用使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与废水分离,主要有截留,沉淀,过滤,气浮,离心分离,膜分离等处理法;(2)化学法是利用某种化学反应使废水中污染物质的性质或形态发生改变,而从水中除去的方法,主要有混凝,中和,氧化还原,化学沉淀,磁力分离,溶剂萃取,吸附,离子交换,电解等;(3)生物法是指微生物在污水中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的新陈代谢过程,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天然的生物净化系统等。
15.固体废物系指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半固体物质。
固体废物主要有三种特点:时间性,相对性,地域性。
其处理原则为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
固体废物按其形状可分为块状,粒状,粉状和半固体-泥状,浆状,糊状等废物;按其来源课分为矿业废物,工业废物,农业废物,城市生活垃圾等废物;按其性质和危害程度可分为有机和无机废物,一般性和危险性废物;按组成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
16.危险固体废物具有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毒性,感染性等特点,固体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化学的,物理的或者生物的转化,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采取的处理方法不当,有害物质即将通过水,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危害环境与人体健康。
一般工业,矿业等废物所含的化学成分会形成环境污染,人畜粪便和有机垃圾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孽生地和繁殖场,形成病原体性污染,危害人类健康。
17.(1)目前工矿业固体废物主要的处理方法有露天堆存法,筑坝堆存法,压实干贮法,土地耕作法,海洋投弃法。
(2)危险废物的主要处理技术有物理处理(磁选,液固分离,干燥,蒸馏,蒸发,洗提,吸收,溶剂萃取,吸附,膜工艺,冷冻等),化学处理(中和,沉淀,化学氧化还原,水解,辐照等),生物处理(生物降解,生物吸附),固化和包胶。
(3)城市垃圾可进行堆肥,制取沼气,同时焚烧与热能回收也应用广泛。
18.噪声:影响人们生活工作思考的声音。
环境噪声:人们生存的环境中,一些过响的妨碍休息与思考的,令人们搞到不愉快的声音,包括杂乱无章不协调的声音,被称为环境噪声,课分为工厂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自然噪声。
其危害有:听力损伤,干扰睡眠,交谈,工作思考。
19.噪声的控制技术:常用的噪声传播途径上采取吸声,消声,隔声,隔振,阻尼等噪声控制技术。
(1)吸声:用吸声材料装饰在房间的内表面,房间内的反射声就会被吸掉,房间内的噪声级就会降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就叫吸声。
(2)消声:消声是消除空气动力性噪声的方法,如果把消声器安装在空气动力设备的气流通道上,就可以降低这种设备的噪声。
(3)隔声:把发生的物体或需要安静的场所封闭在一个小的空间中,使它与周围环境隔绝。
(4)隔振与阻尼:为了减少机器振动通过基础传给其他建筑物,通常的办法就是防止机械基础与其他结构的刚性连接,这种方法就叫基础隔振。
主要措施有三种:①在机器基础与其他结构之间铺设具有一定弹性的软材料;②在机器上安装设计合理的减振器;③在机器周围挖一定深度的沟。
20.(1)当电磁辐射强度超过国家标准,就会产生负面效应,引起人体的不同危害,这部分超过标准的电磁辐射叫电磁辐射污染。
(2)电磁污染源来自某些电子设备和电气装置的工作系统,其中包括:①高频感应加热设备。
②高频介质加热设备。
③短波,超波理疗设备的广为应用。
④微波发射设备的旋转无线系统对周围环境带来的污染。
⑤无线电广播与通讯在定向工作状态下会造成半径达数公里范围的环境污染。
(3)电磁辐射可能造成的危害有以下方面:①引燃引爆;②干扰信号;③危害人体健康。
(4)为了消除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合理降低辐射源强度或是将其有害影响控制在一定空间范围是十分有效地。
其防治方法主要有:①屏蔽法:将电磁辐射的影响局限在制定的区域内。
②接地法:将辐射源的屏蔽部分或屏蔽体通过感应产生的射频电流由地级导入地下,以免成为二次辐射源。
③吸收法:根据匹配,谐振原理,选用适宜的具有吸收电磁辐射能的材料,将泄漏的能量衰减,并吸收转化为热能。
④加强城市规划,实行分区控制:在城市规划中,影注意工业射频设备的布局,对集中使用辐射源设备的单位,划出一定的范围,并确定有效地防护距离。
21.(1)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可分为水体热污染和大气热污染。
(2)①水体热污染主要来源于含有一定热量的工业冷却水。
向水体排放温热水量最大的企业是电力部门,其次为冶金,石油,化工,造纸及机械等。
②热污染对水体的影响有:威胁水生生物,引发流行性疾病,增强温室效应,水体富营养化。
热污染对大气的影响有: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质的含量增加,城市上空的气温升高。
(3)热污染综合防治:①防治地球变暖;②保护生态平衡;③控制向环境直接放热;④发展清洁能源;⑤提高热能利用率;⑥废热综合利用;⑦降温冷却;⑧开展绿化。
22.(1)光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对周围的光环境造成危害,使原来适宜的光环境变得不适宜,进而使人的视觉和健康受到影响的现象,可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采光污染。
(2)光污染主要来源于人类生存环境中日光,灯光以及各种反射,折射光源造成的各种逾量和不协调的光辐射。
人们长期处于光污染环境中,会出现头晕目眩,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正常的生物钟规律被扰乱,人的大脑中枢神经还会受到影响。
人体在光污染中首当其冲受害的是眼睛和皮肤,会导致视疲劳和视力急剧下降,加速白内障形成;强烈的光污染还会诱发皮肤癌。
(3)光污染的防护对策:①在城市中,市政当局除需限制或禁止在建筑物表面使用隐框玻璃幕墙外,还应完善立法将强灯光管制,避免光污染的产生。
②在工业生产中,对光污染的防护措施包括:在有红外线及紫外线产生的工作场所,应适当采取安全办法。
③个人防护光污染的最有效措施是保护眼部和裸露皮肤勿受光辐射的影响。
23.(1)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出的放射性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体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