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风险及其控制研究摘要:知识产权证券化不但是重要的金融创新,而且对知识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知识产权无形性、时间性等特点决定了知识产权证券化具有现金流不稳定和独特的法律风险。
只要有适当的信息披露、合理的基础资产组合池,高效的管理制度和到位的风险补偿机制,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风险就可以得到合理控制。
abstract: intellectual property-backed securitizat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financial innovation, but also is signific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but intangibility and timelines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causes instability of cash flow and legal risks. as long as there is proper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reasonable combination pool of underlying asset, efficient management systems and risk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ntellectual property-backed securitization risks can be reasonably controlled.关键词:知识产权;证券化;风险;基础资产key word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securitization;risk;underlying assets中图分类号:g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154-030 引言在以知识的创造、占有、配置和运用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作为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逐渐显示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它已成为社会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一种战略资源,从而被各国积极主动地加以开发利用。
作为知识产权发展大国,积极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管理水平成为推动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实现融资方式的创新,知识资产证券化则应运而生。
知识产权证券化是全球经济发展到知识经济阶段,资产证券化向纵深发展的一种创新探索,自其从20世纪90年代出现后倍受各界关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更是将知识产权证券化形容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知识产权证券化,一方面作为金融资本和知识产权有效结合的融资方式创新,为知识产权的创造者提供以知识产权为依托的全新融资途径,实现在自主创新过程中的资金需求与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作为知识产权开发运营模式的创新,有利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充分挖掘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进而激励全社会自主创新的目的,带动知识产权产业发展及其制度的完善。
因此,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基于知识产权自身的特点,重点分析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存在的各种风险,期望对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实践和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有所裨益。
1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类型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以需要证券化的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收益为担保来融资。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并不能当然产生稳定的现金流。
事实上,许多知识产权被权利人闲置,没有产生稳定、持续的现金收入。
没有利用,无法产生稳定现金流,就不能成为基础资产,当然无法证券化。
从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发展历史来看,知识产权必须依赖有效的利用先转换为债权资产,再以衍生出的债权作为基础资产实现证券化。
实践中,知识产权主要被权利人之外的他人利用,通过他们之间的权利转换,知识产权权利本身就会转换为许可使用费和质押贷款形式的债权资产,而这两种债权资产均可作为证券化的基础资产。
为此,本文将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础资产限定为知识产权权利人通过许可授权等交易而取得的债权资产,简而言之,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为知识产权的未来收益权,而非所有权。
根据基础资产的不同,目前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类型分为两种:①知识产权应收款证券化,它是指以知识产权许可授权所产生的应收许可费为基础资产,通过一定的交易结构安排,对基础资产的风险和收益进行分离和重组后转移给一个特殊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由该机构发行可流通的证券据以融资的金融操作过程;②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证券化,指以知识产权为担保物,进行质押,向银行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金融机构再以此类质押贷款为基础资产而进行的证券化。
2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风险分析从交易结构和运作流程来看,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过程与传统的资产证券化基本类似,但由于其基础资产是以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为核心的无形资产衍生出来的债权资产,所以知识产权证券化将面临更多的风险。
2.1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一般风险也就是世界各国资产证券化所面临的共同风险,主要体现在:2.1.1 交易风险证券化基本交易结构由发起人、spv和投资者三类主体构成。
从理论上说,只要参与各方遵守所确立的合约协议,该结构将是一种完善的融资方式。
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对基础资产的转移(即资产从发起人转移到spv)有着不同的法律和会计规定,根据相关法律,有关部门可能认为发起人与spv之间的资产转移交易协议不合法,导致证券化无法继续运作。
2.1.2 第三方风险在证券化交易中,spv是一个接受基础资产并以该资产为支撑发行证券的特定机构,其很多功能依赖于第三方来完成。
例如在spv和投资者之间,第三方充当信托和代理的角色,他们对各自责任的履行情况,直接影响了投资者的利益。
虽然受托人的经营状况不直接影响基础资产所带来的现金流量,但它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资金收妥后的安全性以及该资金转给投资者的及时性。
如果受托管理人无力管理现金流或违反约定而未对现金流进行有效的管理,将导致现金流的支付障碍。
2.1.3 信用风险证券化交易合约义务人的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不能履行合约义务,导致资产证券化无法继续进行。
例如应付帐款的义务人未及时足额支付款额,借款人到期不能支付本金利息,直接导致基础资产质量的快速恶化。
2.2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特有风险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特殊风险主要是由知识产权的特殊性质而导致的现金流不稳定风险和法律风险。
2.2.1 现金收益不稳定风险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成功依赖于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是否能产生稳定的可预测的现金流来支付证券本息。
影响知识产权证券化未来现金收益不可控的风险因素有:2.2.1.1 知识产权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较难预测知识产权因其客体的非物质性,生产的独特性,使其未来的收益只有通过评估才能确定。
①知识产权未来现金流评估需要过去几年的历史数据,而知识产权缺乏系统的统计数据用以精确评估其未来的现金流;②侵权、诉讼以及科学技术进步等不确定因素都会影响准确评估知识产权所产生的现金流;③大多数知识产权许可费都由预付费和被许可人销售金额提成两部分构成,使准确量化知识资产未来现金流和确定现金流变动状况更加困难。
2.2.1.2 知识产权被许可人收益不稳定一方面由知识产权的无形性所决定,知识产权具有共享性和重复利用性,由此导致知识产权具有可重复授权的重要特性,给证券化带来严重的风险隐患。
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的无形性决定了权利人无法对其进行物理上的管理和控制。
2.2.1.3 知识产权市场价值的波动性知识产权价值是预测未来现金流的基础依据,但是,知识产权的价值受到社会经济、技术、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并随着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变动,呈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甚至不断衰减。
技术进步加快了知识产权无形折损速度,新的替代技术的出现更可能使证券化的产权价值化为乌有。
流行趋势和大众喜好的改变都可能影响著作权和商标权的价值,原来受欢迎的品牌、艺术家都可能因市场或大众喜好的改变而变得不再流行或不具知名度,这将使知识产权的价值减少或消失。
2.2.2 法律风险知识产权证券化基础资产的权利人及其法律关系相对更加复杂,比如专利可能存在共同发明人;版权存在个人作品、职务作品问题乃至继承人继承权问题;电影放映权则涉及剧本作者、主题音乐作者等相关权利人的授权问题。
和传统证券化资产单一、简单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言,知识产权证券将化面临独特的法律风险。
权利状态的不稳定性、授权合同的待履约性和授权的可分割性成为法律风险的主要风险来源。
2.2.2.1 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权利状态不稳定①知识产权是一种法定的权利,其法律存续状态有时间上的期限,空间上的范围。
在法定的权利存续期间,权利人可以排除他人实施该项技术的权利,但是一项已明确了权利归属的知识产权在存续期间有被他人提出异议,甚至导致撤销而无效的可能;②权利的维持也要求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缴纳相关费用或进行续展,否则会丧失权利;③从地域方面来看,不同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期限有一定区别。
受上述因素影响,知识产权的权利状态处于随时改变的动态过程中。
知识产权一旦因为某种原因而失去法律的认可,那么知识产权就毫无价值,无疑加大了证券化实际操作中的法律风险。
2.2.2.2 知识产权授权合同的高度待履行性证券化的发起人,也就是知识产权授权合同的授权方往往承担若干合同约定的实质义务,如授权方在合同期间内向被授权方继续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升级、提供协助争议解决等义务,如果他没有按合同履行,被授权方可以拒绝支付部分授权金,如此一来,spv便无法取得原先预期的现金流,也就无法依照约定向证券投资人发放本息。
2.2.2.3 知识产权授权的可分割性由于知识产权的无形性所决定,知识产权的授权具有可分割性的特点。
知识产权授权的可分割性可能会产生多个权利主体对同一个知识产品分享利益,且各主体间的地位彼此独立,权力互不干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知识产权权利归属不清晰。
这种权属不明确隐含着权属纠纷的可能性。
3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风险控制策略3.1 严格基础资产的选择,组建合理的资产池基础资产的品质决定了资产证券化中现金流量的状况,是证券化成功的关键,因而必须严格选择适合的知识产权进行证券化。
①进行尽职调查。
聘请专业的知识产权工作人员、会计师和法律专家对初选的基础资产进行权利状态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是权利有效性,通过主管机关授权登记,权利效力法律分析等,确保知识产权本身及其许可协议的有效性。
二是权力范围和保护期,通过调查以确保证券化中的基础资产在其权力范围和保护期内。
三是权利归属,调查目的在于将产权归属复杂、混乱且存在争议的知识产权剔除在外,规避证券化的风险。
②组建证券化的资产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