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人际交往中的第一印象

四、人际交往中的第一印象

四、人际交往中的第一印象教学目的:通过活动,学生能理解什么是人际交往中的第一印象,并能认识到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很重要。

在人际交往中能正确对待这一心理现象。

重点:如何给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难点:正确运用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教法:学生活动、教师讲解媒体:powerpoint 课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出示照片于大屏幕。

(照片上的人是学生从来没见过的,是教师所熟悉的)请同学们凭直觉说说他从事的职业,性格特点、为人处事的态度……学生回答(会有多种不同的看法)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话题:人际交往中的第一印象。

二、什么是第一印象。

教师讲解:在人际交往中,人们第一次见面时彼此留下的印象,是第一印象。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第一印象有何看法?你觉得它在人际交往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小结:第一印象是人际交往中相互了解的第一手信息,是很重要的。

比如说:有些同学到校电视台应聘主持人、外景记者时,如果给面试的主考人员留下的第一印象不好,虽然你有这个能力,可能也会失去这个机会,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那是为什么呢?心理学研究表明,第一印象的重要在于它具有着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首次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是比较鲜明、牢固、深刻的,有一种“先入为主”的作用。

三、印象大公开。

教师发问:以自己身边熟悉的人为例,比较以下他们给你的第一印象与你与他日后的了解的真实情况差别大吗?学生讨论并发言同学们说说对老师的第一印象。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对彼此的第一印象。

教师讲述上课刚开始时照片上的人的真实个性特点。

大屏幕上出示图片学生讨论漂亮的嘴唇后面的真实人或物。

教师出示谜底。

(学生感到惊讶)教师小结:第一印象具有鲜明的主观性,片面性,不可靠。

四、思考与讨论:如何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1、学生分组讨论讨论结果全班交流2、小测试:你给别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如何?学生测试教师解释3、教师小结:1)注重礼貌、礼仪。

2)语言要谦虚、文明。

3)学会微笑。

我们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不是刻意地装扮自己,而是将我们最真实、最真诚的一面展示给别人,促进我们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人际交往中的第一印象,了解了第一印象在我们与他人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巧用第一印象增进人际交往。

对己:尽量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对人:交往中不要犯先入为主的错误。

不仅凭第一印象判断一个人。

五、沟通——人际交往的关键教学目的:通过活动和教师讲解,学生能分析出影响人际沟通的因素,并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

重点:分析人际沟通的影响因素。

难点: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

教法:学生活动教师讲解媒体:powerpoint课件多媒体演示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1、学生表演小品《谁对谁错》《问路》小品大意:《谁对谁错》放学后,小明本准备早点回家,可是刚离开学校,一骑上自行车,不小心,撞到了一名小学生。

这时,小明马上将小弟弟扶起,并送他回家。

……这样一来二去,时间就耽搁了许久……妈妈今天下班回家后,和往常一样开始准备晚饭,可左等右等儿子就是不回来,天渐渐黑了下来,妈妈愈发担心……小明带着一身的疲倦,终于回到了家里,一进门,妈妈不知是生气还是高兴,对小明大喊:“你跑到哪里去玩了,也不看看几点了,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还玩,早晚把自己给玩傻了……”听到妈妈喋喋不休的数落,小明,什么也没说,躲到自己的房间里生闷气……《问路》一位外地青年与一位上海老人的对话:青年问(用普通话):“老大娘,打搅一下,我想问一下,杨思中学在哪里?”老人听不懂普通话,不知道年轻人问什么,便(用上海话)问:“你说什么,在说一遍。

”年轻人听不懂,便说(用普通话):“我听不懂,您再说一遍好吗?”老人说(用上海话):“听不懂,听不懂。

”年轻人说(用普通话):“在哪里,在哪里?”重复几遍。

2、学生分析小品中的“问题”出在哪?3、教师分析:问题出在沟通上。

出示课题:沟通——人际交往的关键二、沟通的重要性教师发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沟通,如果人际间没有沟通会怎样?学生讨论教师讲解:1、什么是沟通:指人与人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彼此的了解,从而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关系。

沟通是一个人社会生活的非常重要的部分。

2、“社交剥夺”实验教师介绍,从反面体现沟通的重要性。

三、分析讨论:影响人际沟通的因素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自我中心。

习惯性的语言:我以为……,他应该知道……。

以己度人的思想在作怪,影响人际沟通。

2、只听其一,不听其二。

观看动画“黑客”。

教师分析:有时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只听取一部分内容进行片面理解,会造成人际间误会。

3、言语的模糊不具体例:小伟与小明之间发生的事。

4、其他因素的干扰。

如:环境的噪音、自身的状态等。

四、改善人际沟通的策略1、倾听活动:传音接力教师将准备好的四句话,分别让每个小组第一名同学看好后,告诉小组后一名成员依次传到最后一名同学。

最后比较最后一名与第一名同学表述的差异。

教师总结倾听的重要性,是人际沟通的重要环节。

2、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

活动:我来帮他。

两名同学参加,其中一名同学蒙上眼睛,另一名同学用语言指导帮助他在黑板上补充人脸上的眼鼻口。

画好后请两名同学谈体会。

教师总结,我们要充分体会到对方的感受才能更好地完成沟通。

3、言语的运用想想下面的句子:1. 小鸣坚持我们要去打球。

2. 小鸣询问我们是否要去打球。

3. 小鸣暗示我们要去打球。

同样是“邀请对方去打球”,不同的语句所传达出来的意思是否有所不同呢?想一想以下事件的意图,你要如何传达意思?事件一:心情不好,想找人陪。

事件二:想约好朋友一起去看电影。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如何明确地表达出你的意思a. 评估你所用的句子是否能正确地表达出你的意思。

b. 在说出口之前,想一想是否有其它的说法。

c. 选用最能表达你的意思的句子。

五、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人际沟通中发生矛盾的原因,以及怎样能使我们与别人更好地沟通。

目的是帮助大家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六、体态语言——人际交往的第二桥梁教学目的:通过活动,学生了解体态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学会更有效的善解人意和传情达意,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重点、难点:学会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

教法:学生活动、教师讲解媒体:powerpoint 课件教学过程:六、课题导入:1、学生表演小品《赊帐》。

2、学生表演小品《我该不该回家》。

学生讨论:从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教师小结:好,我们的话题就此开始。

今天我们要谈的话题就是关于体态语言。

出示课题:体态语言——人际交往的第二桥梁七、什么是体态语言。

教师讲解:体态语言又称肢体语言,是通过目光、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空间距离等来表达自己情感和意愿。

情感表达=7%言词+39%声音+55%表情动作八、主题活动:猜猜他怎么了?教师事先准备几种情景,请同学抽签表演,其他同学猜。

(只能用肢体语言来表达)1、等公交车,车很久不来。

2、到商店买东西,一下子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3、好朋友之间闹矛盾,互相不理睬。

4、看电影时,突然出现惊险镜头。

5、别人讲话时,很不注意听。

学生讨论:肢体语言在交往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肢体语言能表达情感、意愿,传达信息。

九、主题讨论:如何恰当运用你的肢体语言?教师先设置情景,学生讨论应怎样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1、如果你在与人谈话时,希望别人参与其中,你怎样运用你的肢体语言?2、如果你是教师,在课堂中发现有学生不认真听讲,并有干扰别人的行为,你怎样运用你的肢体语言?3、如果有人到你家做客,你时间有限,还有事要做,你怎样用你的肢体语言暗示他?4、你在马路上走,不小心撞倒了一位老人,你怎样运用你的肢体语言求得老人的谅解。

教师小结:是的有时我们在和别人交往中肢体语言可以帮助我们表达我们要表达的意思,我们也可以通过别人的肢体语言了解对方的用意。

但如果运用不当,就有可能让人产生误解。

十、交往中改掉不良的习惯动作,避免让人产生误解。

1、在与人交谈时,避免跷起腿,避免将脚尖对准别人。

2、尽量避免达哈欠、伸懒腰。

3、不要挖耳朵、鼻孔等。

4、不要踩脚或玩手指。

5、不要抖动大腿。

6、避免和他人坐得太近或太远。

7、不要斜着眼看人。

8、说话是嘴里不要有食物。

等等十一、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关于体态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学习了怎样恰当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

在以后的交往中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今天所学,正确表达你的意思,并正确理解他人的用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