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电极电势的应用»
一、教案头:
本次课题:电极电势的应用
二、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组织教学和复习上次课主要内容(时间:5分钟)
①考勤
②标准电极电势的测定及利用Nernst方程计算电极电势
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时间:38分钟)
步骤一告知,宣布本次课的教学内容、目标(时间:3分钟)
课件演示本次课的标题:电极电势的应用
教师讲述引入:我们在上次课中学习了电极电势的知识,电极电势除了可以计算原电池电动势以外,还有其它的一些应用,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学习电极电势的这些应用。
教学内容:
一、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二、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三、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四、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能能根据标准电极电势大小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性强弱: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能利用元素电势图判断能否发生歧化反应或逆歧化反应、掌握EӨ与KӨ的互算。
步骤二讲授新课(时间:30分钟)
一、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教师讲述:EӨ小的电对对应的还原型物质还原性强
EӨ大的电对对应的氧化型物质氧化性强
深化对上述知识点的理解:讲解例题9-11
巩固练习:P127简答题第四题
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教师讲述:EӨ值大的的氧化态(O)氧化EӨ值小的还原态(R)
深化对上述知识点的理解:讲解例题9-12、例题9-12
巩固练习:P127简答题第四题
三、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教师指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K Θ与标准电极电势E Θ
的关系 ) -E (E 0.0592 0.0592¨ ¨lg -+==Z ZE K E Ө越大,电势差越大,K Ө也越大,所以K Ө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程度
深化理解:K Θ与E Θ关系之互算
例题9-14、
例题9-15已知298K 时下列电极反应的E Ө值:
试求AgCl 的溶度积常数。
能力训练:有关K Θ与E Θ关系之互算的计算
(1)
0.2222V )aq (Cl Ag(s) e (s) AgCl
0.7991V Ag(s) e )aq (Ag =++=+---+E E
g(s)A )L 1.0mol (g A )L 1.0mol (Cl AgCl(s) g(s)A
11-+--⋅⋅解:设计一个原电池: 1 (s) AgCl )aq (Cl )aq (Ag )aq (Cl Ag(s) e (s) AgCl Ag(s) e )aq (Ag
sp K K =
++++-+---+10-sp sp ¨101.80
7449.90.0592V
0.5769V 0.0592V ¨ lg - 0.0592V
¨ lg 0.5769V
0.222V 0.7991V )
Ag /AgCl ()Ag /Ag ( ¨ ⨯======+=-=+K ZE K ZE K E E E 24224)aq (6H )aq (O C 5H )aq (2MnO ++++-例:求反应
(2)P127 计算题第3题①
四、 元素电势图
教师讲述:元素电势图的表示方法
1.229V
Z = 2
表示方法:
⑴ 各物种按氧化值从高到低向右排列;
⑵ 各物种间用直线相连接,直线上方标明相
应电对的E Ө,线下方为转移电子数。
⑵ 注意溶液的介质条件(酸性和碱性)
教师讲述:元素电势图的用途之一(判断歧化反应能否发生)
引入:歧化反应、逆歧化反应的概念
学生分析,教师小结:
分析下列Cu 元素的电势图
O H 1
1.763V O H 1 0.6945V O /V 2222A ==Z Z E
小结:E 左 > E 右 发生歧化反应
E 左 < E 右 发生逆歧化反应
能力训练:有关歧化反应的判断
P127 简答题第五题①
步骤三 归纳总结(时间:5分钟)
教师讲述:
(1)E Ө小的电对对应的还原型物质还原性强,E Ө大的电对对应的氧化型物质氧化性强;
(2)E Ө值大的的氧化态(O)氧化E Ө值小的还原态(R);
(3)K Θ与E Θ关系之互算
) -E (E 0.0592
0.0592¨ ¨lg -+==Z ZE K E Ө越大,电势差越大,K Ө也越大,所以K Ө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程度
(4)元素电势图与歧化反应的判断
E 左 > E 右 发生歧化反应
E 左 < E 右 发生逆歧化反应
第三部分:作业布置(时间:2分钟)
()()
发生歧化逆反应发生歧化反应
判断歧化反应能否发生
左
右左右 0 V 0.3573 0.1607V 0.5180V Cu /Cu Cu / Cu Cu 0.5180V Cu 0.1607V Cu V / )aq (Cu )s (Cu )aq (2Cu 222E E E E E E E E <>>=-=-=++++++++
1、P127 计算题第3题(2)、(3)
2、P128 计算题第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