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游客接待中心设计理念
游客接待中心作为游客与目的地联系的“第一印象区”,其设计不仅要满足基础的服务与管理功能,更要从外在形象上建立起独特的文化识别特征,并且通过合理的功能配置与软件服务,帮助景区与游客之间建立起和谐而紧密的沟通关系,传递有价值的文化和理念。
游客接待中心的设计,主要包括外观设计、规模容量和功能布局三个方面,要在满足基本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达到以塑造目的地吸引力为导向的艺术效果和特色服务效果。
其设计创新角度,绿维文旅总结成四类:自然主义类游客接待中心、民族特色类游客接待中心、历史文化类游客接待中心、新乡土主义类游客接待中心。
0 1、自然主义类游客接待中心
特色化的游客接待中心需与所处环境有机结合,互为补充,能保持环境的完整特性,因地制宜地利用环境、创造环境,既为环境增色,又符合设计特点。
游客中心建筑的设计要以自然环境要素为源泉,进行模仿、提炼与重组,形成一种“环境建筑”,把建筑的空间与形态融入、渗透于自然环境之中,而不与之冲突对立。
做到积极造景、因势利导,尽量不动土方,不破石相,使建筑与自然有机匹配,和谐互依。
0 2、民族特色类游客接待中心
各民族地域有着不同特色的民族建筑风格,如福建土楼、西南边疆碉楼、新疆南部阿以旺、内蒙古毡包、傣族的竹楼、壮族的吊脚楼、哈尼族的蘑菇房、彝族的土掌房、瑶族的歇山顶茅屋等,无一不是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瑰宝。
民族特色类游客接待中心,在设计中应深度挖掘当地民族文化,将特色建筑与游客中心多元化功能相结合,使其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功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