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近日,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党建工作组织工作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的意见》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党建工作、组织工作在脱贫攻坚中肩负的重要责任,围绕脱贫攻坚抓好党建工作,把聚焦聚力脱贫攻坚作为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
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而抓好党建工作就抓好了“牛鼻子”。
习近平总书记此前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而我省380万贫困人口,多集中在偏远山区,都是扶贫的“硬骨头”。
多年来制约贫困地区发展、贫困人口脱贫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目前又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等新挑战,可谓难上加难。
但是,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党建工作引领脱贫攻坚,围绕脱贫攻坚抓好党建工作,全面脱贫就指日可待。
围绕脱贫攻坚抓好党建工作,领导干部是关键。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领导班子是扶贫工作的“火车头”,选好干部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意见》要求,要推动干部政策向脱贫攻坚一线倾斜、干部力量向贫困地区聚集,把能力强、作风正、工作实的干部充实到脱贫攻坚一线。
要在脱贫攻坚期内,保持贫困地区县乡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专职副书记、政府分管副职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的相对稳定,换届调整后原则上不调整岗位,不脱贫、不摘帽、不换人。
“第一书记”的任期不低于2年,不得随意撤换调离等。
这都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保障,抓住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扶真贫、真扶贫,在决胜全面小康中建功立业指明了方向。
围绕脱贫攻坚抓好党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重要支撑。
纵观贫困地区长期难以脱贫的原因,人才短缺是问题的要害。
精准扶贫需要集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没有人才作保证,脱贫攻坚工作难以为继。
《意见》要求,坚持引进培养急需人才和留住用好本土人才相结合,探索建立与贫困地区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要认真落实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激励引导教育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等政策,全面实施扶贫开发急需紧缺人才选育五年计划。
从发展目标到具体措施,从引进人才手段到培育人才机制,我省紧扣脱贫攻坚选人用人,把最优秀的干部人才汇集贫困地区、用到脱贫一线,为脱贫攻坚积极储备“人才梯队”。
围绕脱贫攻坚抓好党建工作,严实作风是保障。
如期脱贫,全省各级领导都立下了军令状,但如何把脱贫攻坚落到实处,还需要严实的作风作保障。
《意见》要求,要把严实作风贯穿脱贫攻坚始终,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深化“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完善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县乡村户制度。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到各个贫困村、贫困户,确保对贫困状况、主要措施、目标任务、推进情况心中有数,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做到对症下药。
围绕脱贫攻坚抓好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是核心。
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精准扶贫中起着组织实施、引领带动、督促落实的核心作用,他们的工作方式方法行为直接影响到党的政策的落实。
《意见》强调,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大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帮扶和整顿工作力度,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是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职责所在、责任所系。
在扶贫“战场”第一线,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让他们成为脱贫攻坚的“智慧库”“锦囊团”,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以党建汇集智慧,以党建凝聚人心,围绕脱贫攻坚抓好党建工作,以党建之精神,将“脱贫攻坚”进行到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今年,云南专门从天津、浙江、福建引进了4名优秀干部到贫困地区担任县委书记。
“试点从省外发达地区引进优秀干部到贫困地区任职,旨在为贫困地区带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新的动力。
”云南省委组织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打赢脱贫攻坚硬战,需要一支指导有方、能拼善战的领导干部队伍。
抓住市县乡换届契机,选优配强贫困地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已成为多地脱贫攻坚的关键法宝。
四川从2014年开始共选派219名经济金融、城建规划、工业与现代服务业、新农业农村与科教文卫、社会管理等五类地方急需专业人才到市县挂职,加强地方专业领导力量;今年再从省内发达地区选派20名青年优秀干部到贫困地区担任县级党政正职,选派87名贫困地区乡镇党政正职到省直单位挂职锻炼;最近,云南一大批有拼劲、懂扶贫、会扶贫、能吃苦的优秀干部进入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
目前,476名贫困乡镇党委书记平均年龄39岁;本科以上学历423名,占88.9%;具有乡镇领导岗位任职经历的434名,占91.21%;陕西有针对性地选派150名金融、科技、经营管理和城建类等专业干部到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挂职;460多名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乡镇挂职,为脱贫攻坚注入新活力。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脱贫攻坚一线磨炼干部,更造就干部。
因为驻村实绩突出,从四川达州市市政协机关下派至万源市铁矿乡泥溪沟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宋原立,由正科级提拔为副县级;去年以来,云南昭通市在脱贫攻坚一线选拔使用成绩突出的市管干部55人;“选优配强贫困地区干部,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创造了好干部走向基层、好干部出自基层的用人环境。
”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表示。
能者上,庸者下。
扶贫不力,就得“挨板子”。
此前,四川巴塘县昌波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洛绒曲登和苏洼龙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卓海云,石渠县德荣玛乡党委书记昂翁四郎等人就因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不力被处分。
此外,四川还建立了容错、激励、能上能下“三项机制”,特别是制定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具体实施办法和因健康原因不能正常履职、不适宜脱贫攻坚需要、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形成能上能下常态化机制;研究出台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激励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意见,建立容错纠错、澄清保护机制,为担当者负责。
给钱给物,还得给个好支部、探出好思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难发现,除自然条件制约外,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是不少贫困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
“有的村‘两委’长期弱化,起不到带头人的作用;有的村班子成员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对如何摆脱贫困没有主意。
”四川省委组织部负责人坦承。
为此,四川开展软乡弱村整顿,调整撤换不胜任不称职书记274名,补充配齐缺员村班子1250个。
同时,为了确保村支部能够抓实脱贫攻坚,大力实施“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从省管党费中下拨1.15亿元,协调整合各级各类帮扶资金20亿元,支持11501个贫困村每村实施1个以上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吸纳46742名贫困党员、486343名贫困群众参与。
此前,四川汉源县富林镇青富村贫困户李万军想致富,但苦于没找到挣钱的好门道。
“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实施后,李万军被定为党员带头脱贫示范户,他用扶贫资金购买皇菊苗2000株,有关人员还手把手教他如何管护、打药、施肥……“我对脱贫致富很有信心,以后我也要帮助更多的人。
”李万军满怀憧憬。
给钱给物,还得给个好支部。
陕西洛南县把党支部建在脱贫攻坚一线,洛南县宏泰金银花专业合作社在产业链上分别建立了种植、生态养殖、产品加工等5个党小组,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吸纳160户贫困户入社务工、入股分红、承包经营等,合作社24名党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现了稳定脱贫目标。
脱贫奔富,除了外在给力外,村民自身还得有摆脱贫困的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但贫困户往往由于居住偏远、受教育程度低、观念相对落后,既缺乏脱贫的信心,也缺少致富的技能。
”云南省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因此,做好扶贫工作,‘授人以鱼’外,更需要‘授人以渔’,这其中,基层党组织中的党员和致富能人的榜样带动作用很大。
”近年来,云南把“扶志”与“扶智”放在关键位置,坚持开展“三个培养”工作,把7.3万名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4.5万名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组干部。
“以前扶贫推不动的村子动起来了,以前动得慢的村子快起来了。
”云南省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四川依托贫困村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和远程教育平台开办“农民夜校”,通过“支部+阵地”“党员+群众”等方式加大政策、技能、“双语”、新风尚等培训,教育引导群众主动脱贫、精准脱贫。
陕西宝塔区姚店镇蒲屯村是一个典型贫困村,村级换届中,致富能手王海有被推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贫困户推广草蓄沼园配套技术,建设千亩水果采摘园和万只养鸡场,发展乡村旅游,确保贫困户家家有增收产业。
在陕西,像蒲屯村这样走上致富路的贫困村还有很多,而它们的变化正是得益于陕西实施的“能人强村”战略。
“脱贫攻坚,最重要的是通过外在力量让贫困群众的心热起来,真正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
”谢春涛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把“要我富”变成“我要富”,把“帮我富”变成“我能富”。
产业扶贫不能“等靠要”陕西礼泉是有名的苹果之乡。
在叱干镇张咀村,苹果多年来也是这里的主导产业。
但由于当地交通不便,常年干旱少雨,果树也多为上世纪80年代栽种的秦冠,品种老化,苹果一直卖不上好价钱。
“产业扶贫不能靠‘等靠要’,作为第一书记,得帮大家闯出一条路来。
”下派到当地的第一书记李英,利用“学校+农户”的帮扶思路,努力让当地贫困户摆脱困境。
“破解贫困村‘班子软弱、经济薄弱、基础脆弱’的现状,仅凭村级组织自身力量在短期内很难奏效,必须借助外力推动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陕西省委组织部负责人深有感触。
目前,选强配优第一书记已成为三地脱贫攻坚的共同举措。
今年,陕西下派第一书记10450名,云南下派第一书记6006名,四川下派第一书记11501名,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和贫困村党组织得到全面覆盖。
脱贫攻坚啃的是硬骨头,不是仅靠个别机构、个别领导干部就能够完成的,还得调动全省各级各部门及党员领导干部的力量。
为此,云南开展“挂包帮”等工作,1.36万名省州县领导干部,1.76万个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四川开展干部走基层活动,去年以来,全省各级党员干部累计走访贫困户433万人次,帮助贫困群众解决问题155万个。
干部派下去,党组织强起来,再加上看到周围先起步的党员创业示范,村民们也琢磨起了致富的门路。
“对于刚起步的贫困户,发展产业最需要资金,但这往往成为许多村民创业的拦路虎。
”四川省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目前,四川省、市、县三级财政专门为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设立了周转金,其中,省级财政安排资金规模为20亿元,补助标准每村10万—20万元;云南实施“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项目,3年来共发放创业致富贷款35亿元,惠及党员群众13.4万户,户均增收超过1.5万元;陕西则加强基层涉农银行业机构与基层党组织之间的深度合作,不断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增加涉农信贷投放;……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扶贫攻坚战打响以后,塘湾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乡政党委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任务,以完善机制推进脱贫,以建强组织引领脱贫,以产业党建助力脱贫,以精准用人服务脱贫,走出一条切合塘湾村实际的党建+精准扶贫新模式,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消除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