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相关问题研究 贾凡

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相关问题研究 贾凡

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相关问题研究贾凡
摘要:本文详细地分析了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和所存在的问题的研究探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设计;问题分析
一、装配式住宅建筑的主要构件及其设计特征
1.1装配式住宅建筑的构件。

主要包括(1)预制外墙板。

预制外墙板在装配
整体式混凝土住宅中,是一个主要构件之一,其可以作为非承重构件也可以作为
承重构件来受力,如预制叠合剪力墙板就属于承重构件,预制复合外墙挂板属于
非承重件。

预制复合外墙挂板能同保温材料和饰面材料一次加工成型,重量轻,
尺寸分割方便,运输、吊装、安装、拆分都非常灵活,便于操作,因此也使用较多。

(2)预制阳台。

预制阳台分为叠合式半预制阳台全预制阳台两种形式,预
制阳台可在工厂加工时安装好地漏,做好饰面材料并排水找平。

也有的采用混凝
土阳台板和预制楼板,减少了后期施工拼装的麻烦。

(3)预制女儿墙。

预制女
儿墙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预制构件,也可以同外墙板一起作为一个特殊构件,进
行整体预制。

女儿墙可以在加工时预留槽口出水,安装后再铺卷材做防水工作。

立面设计中一般会在女儿墙处设计线脚,可以在加工时预制,也可以预留埋件,
方便后期装饰,这需要根据造型的需要来定。

(4)预制空调板。

预制空调板的
板型要根据空调外机的尺度来设计定制,能方便空调外机安装,并满足空调散热
空间的要求。

1.2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特征主要表现为:(1)设计模数化。

设计模数化的
应用能够使得装配式各个构件之间更加协调统一,从而使得住宅建筑装配式住宅
建筑结构的设计更加标准。

(2)流程精细化。

相比较于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
由于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的应用增加了住宅建筑的前期技术策划设计及预制构建
加工图设计,使得整个住宅建筑的设计具有更高的精细化流程和整体化流程。

(3)配合一体化。

为了保证住宅建筑装配式住宅建筑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质量,
还需要保证装配式住宅建筑结构的设计具有配合一体化的特点[1]。

即在整个装配
式住宅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要与装配式制造的厂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配合,
从而使得预制构件的主体以及相应的辅助构件都能做好协调一致,从而确保整个
装配式住宅建筑结构设计做得更好。

(4)成本精准化。

由于装配式住宅建筑结
构的构件生产主要是根据住宅建筑装配式住宅建筑结构的设计进行的,因此,其
实际情况直接影响着所需生产的预制件相关参数。

这与传统的结构设计方法相比,能够保证装配率更加精准,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最终使其施工成本能够得以有
效地控制。

二、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点
2.1平面设计
首先,在装配式建筑平面设计时,要严格按照模数协调性的原则进行操作。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还要对模块的类型和尺寸实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确保生产
质量与实际需求相符。

而且在平面设计中,还要对内部构建以及内源元素进行分
析和灌注,以实现标准化、通用化以及系列化的效果,并引进先进的技术,提高
施工效率,降低成本支出。

2.2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主要是利用标准化、系列化以及模块化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的。

且在
外墙设计中,可以通过不同材料的使用,来展现外墙面的纹理以及色彩变化,以
提升装配式建筑的观赏效果。

此外,装配式建筑可以增强空间的灵活性和可变性,通过各种组件的不同结合,来升华建筑立面的效果。

2.3预制构件设计
2.3.1预制墙板在设计过程中,要提高其隔热和保温性能,并根据现场的具体
情况,选择正确的建筑结构进行匹配。

如果在设计中,其内墙不属于隔音墙,应
使用隔音性能好、便于安装和移除的隔墙板,同时根据内部空间及其功能,科学
的实施承重墙和主题结构的连接作业,以此有效加强墙体的性能。

2.3.2卫生间和厨房的设计需考虑防水的效果,再加上这两个空间的环境相对
比较潮湿,所以还需做好定期的清洁工作。

在楼盖选择时,通常都会使用叠合楼板,但是如果楼层的平面相对比较复杂,或者空间范围较大,则需要使用现浇楼盖,来加强墙体、楼板之间的连接性,保证施工效果的完整。

2.3.3空调外机架的设计,需结合预制阳台的情况综合考量,并对地漏、立管孔、嵌入盒与栏杆孔等进行科学的定位处理。

同时在规划预制楼梯时,应保证预
埋孔和扶手杆位置的准确性,以减少安装过程中问题的产生。

2.4确保施工规划设计方案的标准规范化
针对装配式建筑来说,在设计具体的施工规划设计方案时,同样需要引起高
度的重视,确保设计方案中各项参数科学合理,各项数据指标符合实际需求,提
升可行度,避免由于设计失误对施工顺利运行造成阻碍。

同时,也应避免由于参
数设定不合理造成互相干扰和影响。

在施工规划设计方案中,严格控制各个构建
的数据参数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保证施工质量符合现代化建设标准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强化整个装配式施工效果的保障。

三、装配式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分析
装配式建筑设计符合实际要求,在后续设计和管理中,需要明确要点和重点,合理实施。

具体如下:
3.1装配式建筑设计关键技术分析
根据现有构件形式和创新设计的类型等,需要掌握关键性技术的形式,在预
制装配管理中,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后,能符合混凝土构件要求。

结构设计是重点,在标准层分析阶段进行连续性掌握工作,高度和宽度合理化设计是重点,控
制管理是关键,必须明确钢结构的截面面积,结构±0.000嵌固部位墙肢边缘构件
竖向连接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小于计算或构造要求的1.2倍。

框架结构的设计符合
要求,在各个控制和实施中,提前确定连接部位,首层底部连接控制后,进行面
积分析和掌控。

进一步创新后,地下室、楼梯间和电梯间等需要提前预设,提升
稳定性。

创新设计符合要求,首层设计后,提升适应性。

底部连接钢筋面积不小
于柱纵筋面积的1.2倍。

创新装配设计后,对连接处的节点进行细化,便于进行
装配和实施,提升整体效率。

3.2节点连接设计
通过节点连接设计后,能提升适应性。

双皮墙连接设计是重点,在预制管理
基础上,需要确定混凝土区域结构,结合不同层次的设计要求,内外墙板设计的
过程中确定受力形式,预制部分的设计符合要求,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作业
类型比较多,相关性分析还有,能提升整体优势,实现整体进步。

环形筋连接设
计也是重点,在整个链接设计阶段,提前进行浇筑和实施,主要特点表现为进度快,成本低等,后续设计和实施的阶段,组合设计后,能满足要求,梁采用的是
钢筋混合框架形式,梁、柱节点现浇混凝土。

其优点是节点连接便捷,且竖向构
件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提高结构整体的抗侧刚度;水平构件采用钢梁,可减小自重,实现大跨度。

3.3装配式建筑制造关键技术
工厂生产式装配式建筑的关键环节,在整个实施和控制阶段,需要做好建筑本质掌握工作,从自动化程度以及关键技术掌握的阶段入手,手工操作后,能提升整体优势,制造行业技术形式的种类多,预制的过程中,进行工艺特点分析,兼顾到设备布置和操作岗位等,需要进行系统掌握,提升生产功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业向工业化转型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装配式住宅建筑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相对于传统式建筑,装配式住宅对房屋建造质量可以更加有效和严格地控制,并且装配式住宅建筑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建筑业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节约资源,有利于住宅的可持续发展,是住宅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胥晓睿.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设计与绿色施工[J].建筑施工,2016(1).
[2]杨朝跃,王磊.建筑工业化住宅装配式(PC)技术应用[J].建筑安全,2015(3).
[3]颜宏亮,郭峰.高层装配式住宅立面设计技术探讨[J].住宅科技,2015(8).
[4]王蕾.高层装配式住宅立面设计技术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33).。

相关主题